前段時間,宜家發布貴陽商場的閉店計劃,一時引發軒然大波。
長期以來,宜家都是全球大零售領域的榜樣,多少企業(ye) 都在考察與(yu) 學習(xi) 他們(men) 的做法。
漂亮的戰績、創新的策略,甚至一舉(ju) 一動都會(hui) 引發行業(ye) 輿論波動。
關(guan) 店出現,似乎有些不可想象。
其實,宜家的整體(ti) 業(ye) 績並沒有出現問題,以2021財年的情況看,全球門店及電商銷售額達到419億(yi) 歐元,同比增長5.8%,超過了2019年的413億(yi) 歐元。
線下大部分門店正常運營,線上業(ye) 務增長可觀,線上就吸引了50億(yi) 的訪問量,還有7.75億(yi) 人進了門店。
線上收入占全部的27%,但增速同比增長高達73%,無疑,線上零售業(ye) 務成功跑通,並且跑出了加速度。門店收入占到71%,服務收入占3%。
更重要的是,在傳(chuan) 統商場的基礎上,宜家正在探索新的店態,爭(zheng) 取產(chan) 生對消費者的更強粘性與(yu) 轉化率,並沒有滿足於(yu) 原有的成績。
針對宜家不再保留貴陽線下顧客觸點的做法,或許出於(yu) 該店無法達到業(ye) 績目標的原因,也可能跟貴陽市場線上業(ye) 務增長有關(guan) 。
受益於(yu) 線上業(ye) 務的增長,那麽(me) ,當線下業(ye) 務拖後腿、又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就可能對線下動手術。
畢竟宜家保持了貴陽的線上服務,可以通過宜家官網、APP、宜家天貓旗艦店和宜家微信小程序商城購買(mai) 產(chan) 品。
據華夏時報的一篇文章提到,2021財年,宜家在貴陽市場線上銷售實現了53%的增長;2022財年的上半年,貴陽市場的線上銷售實現同比80%的高增長。而線下商場的表現落後預期,或許綜合對比之下,管理層認為(wei) 可以進行調整。
從(cong) 2021年以來,宜家在中國大陸保持穩健擴張,每年大概開出2家以上門店。目前已運營34家標準商場、1家小型商場、1家城市店、2個(ge) 體(ti) 驗店和6家薈聚中心,實現了店態的多元化。
尤其是在上海,已擁有5座宜家商場。其他重點城市裏,一般運營2家商場。
一家省會(hui) 城市的商場關(guan) 停,而整體(ti) 業(ye) 績依然保持增長、線上勢頭又是如此迅猛,正常情況下,自然不會(hui) 對宜家造成影響。
但要注意的是,關(guan) 店釋放出了以前未曾有過的信號。大材研究認為(wei) ,四種故事正在發生。
1、部分城市的消費習(xi) 慣與(yu) 消費能力,無法支撐起某些品牌的發展要求。
宜家進入貴陽的時間比較晚,2019年才開業(ye) ,這是在中國開設的第29家商場。
商場麵積不是很大,3.3萬(wan) 平方米,屬於(yu) 標準店,分三層,提供9000多種家具及家居產(chan) 品,800多個(ge) 停車位,還配有700多個(ge) 座位的瑞典特色餐廳。
再看宜家布局的其他城市,普遍都是經濟較發達的區域與(yu) 重點城市、省會(hui) 城市等。
一線城市全覆蓋,並且開的量比較大,北京3家、上海5家。再就是佛山、杭州、寧波、溫州、濟南、青島、南京、南通、蘇州、無錫、徐州、天津等城市。
東(dong) 北的主要城市基本覆蓋,包括哈爾濱、大連與(yu) 沈陽。西南區域的成都有2家,重慶與(yu) 昆明各1家。此外還進入了福州、南寧、鄭州、武漢、長沙、西安等城市。
這些城市的家居消費能力,自然都超過絕大多數其他城市,隻要能夠在當地贏得廣泛認可,並且形成了口碑,就可能把業(ye) 績做得很好。
而貴陽,有可能在比較中無法脫穎而出,加之線上業(ye) 務在當地開展得不錯,於(yu) 是,就出現了被調整的動作。
對所有家居品牌來講,城市的選擇都非常關(guan) 鍵,能否在一個(ge) 城市立足並且爭(zheng) 取更多的業(ye) 績,跟多方麵的因素有關(guan) ,包括:
品牌的影響力覆蓋、產(chan) 品的風格是否符合當地需求、是否在當地形成口碑,以及本地經銷商與(yu) 運營團隊是否具備搶占份額的能力等。
2、中國家居零售商的軍(jun) 團隊、品牌化、旗艦化崛起,成為(wei) 家居消費舞台上的主力軍(jun) ,對宜家的分流能力正在增強。
並不僅(jin) 是對宜家的分流,對所有國外龍頭品牌的分流優(you) 勢,正在增強。
放到10年前或五年前,到一些國外家居品牌的門店裏購物,會(hui) 是一種潮流、一種習(xi) 慣。很多麵向中產(chan) 家庭或大眾(zhong) 階層的國外家居零售商,就是在這個(ge) 階段快速崛起。
近幾年的形勢變化很快,數百家中國實力品牌崛起,並且培育起覆蓋全國各個(ge) 城市角落的經銷商網絡、銷售網絡,以及服務網絡,競爭(zheng) 優(you) 勢越漸突出,搶占了大量份額。
更重要的是,中國家居品牌從(cong) 品質、服務、主動營銷等環節入手,樹起了很強的口碑,並掌握了極強的營銷能力。
而部分國外家居品牌,依然保持原來的節奏,甚至在服務上還有一種傲驕,沒有看清形勢的變化,逐漸出局。
伴隨百億(yi) 級、千億(yi) 級本土家居品牌的出現,一些國外家居零售商還將麵臨(lin) 更大的壓力。
3、消費習(xi) 慣與(yu) 消費偏好的變化,尤其是改善型需求、存量房裝修升級需求的釋放,並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有些家居品牌可能無法滿足這部分人群的需求。
長期以來,有些大眾(zhong) 化的家居品牌主推性價(jia) 比,價(jia) 格有優(you) 勢,產(chan) 品外觀也不錯,但耐用的質量、功能方麵並不具備太強的優(you) 勢,服務上沒有突出點。
早年的消費群體(ti) 處於(yu) 初級階段,購買(mai) 力較差,容易滿足於(yu) 基本的產(chan) 品供給,這樣的品牌也能賣得很好。
而當下隨著新中產(chan) 、高收入階層的擴大,改善型需求成為(wei) 主流,對品牌、產(chan) 品的要求同樣發生顯著變化,高環保、高功能、高顏值、高服務才能贏得大市場。
這是很多大眾(zhong) 品牌需要轉型之處,金字塔尖的生意並不好做,草根生意也會(hui) 困難,隻有在高端檔次、高端品質與(yu) 實惠的價(jia) 格之間尋找到更佳的平衡。
4、對家居零售商來講,線上已是兵家必爭(zheng) 之地。
即使是傳(chuan) 統的線下零售大鱷,擁有幾十甚至幾百、幾千家連鎖店,僅(jin) 靠線下,已無法穩坐釣魚台。
隻有拿下線上戰場,實現線上流量、線上訂單的雙收割,覆蓋社交媒體(ti) 、天貓、京東(dong) 、小程序、自媒體(ti) 等線上全渠道,才有可能贏得未來之戰。
文章來源:騰訊家居
責任編輯:雷達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