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第一塗料生產(chan) 大國和消費大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塗料市場,但世界前十大塗料企業(ye) 來自印度的亞(ya) 洲塗料位列其中,卻沒有中國企業(ye) 的身影。在中國市場,塗料市場份額最大的依然是外資品牌。
同樣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塗料市場,但80%的市場份額掌握在外資品牌手裏,佐敦、中塗化工、阿克蘇諾貝爾、海虹老人、PPG、金剛化工、立邦、宣偉(wei) 、關(guan) 西、立帕麥成了中國船舶塗料幾十年來無法超越的存在。
同樣的尷尬,在中國的汽車等行業(ye) 也在上演。
不過,船舶、汽車、航空航天、高性能塗料的國產(chan) 化替代空間,還是十分巨大的,這為(wei) 中國塗料企業(ye) 的彎道超車留下了得天獨厚的機會(hui) 。但有了國產(chan) 化替代的空間,不等於(yu) 能替代。產(chan) 品的替代還要先在技術和性能上,實現對外資產(chan) 品的替代或超越。
中國之所以誕生了比亞(ya) 迪、華為(wei) 等民族巨頭,在電動車、5G等領域正在彎道超車,實現了對外資品牌的大規模替代,是因為(wei) 先在技術上實現了對外資產(chan) 品的替代和超越。
比亞(ya) 迪的電動車專(zhuan) 利世界第一,是特斯拉的16倍。日本專(zhuan) 利調查公司Patent Result統計數據顯示,特斯拉2003年至2022年累計申請專(zhuan) 利836項,而比亞(ya) 迪在同一時期申請專(zhuan) 利超過1.3萬(wan) 項。
華為(wei) 的5G專(zhuan) 利全球第一,比高通多了30%。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注意到,華為(wei) 的5G標準必要專(zhuan) 利數量已經超過了9000項,位列全球第一。緊隨其後的是高通和三星,兩(liang) 者標準必要專(zhuan) 利數分別接近6000項和5000項。排名前十的企業(ye) 中還包括中興(xing) 、LG、諾基亞(ya) 、愛立信、大唐、OPPO和小米。
技術的突破和領先,是電動汽車和手機等產(chan) 品國產(chan) 化替代的基石。
在中國塗料行業(ye) ,發明專(zhuan) 利在100項以上的企業(ye) ,在國內(nei) 無一不是行業(ye) 的佼佼者,但橫向與(yu) 世界塗料巨頭一比,就有點不夠看了。
說實話,雖然我們(men) 在個(ge) 別的細分領域上,技術已與(yu) 國際巨頭相差無幾,甚至超過了國際巨頭,比如家具漆,但這些領域畢竟是市場規模較小的細分領域,而且還是少數。在大多數的細分領域,尤其是市場規模較大的細分領域,如船舶、汽車、航空航天、高性能塗料,中國塗料在技術上與(yu) 世界領先水平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
向高質量發展不是靠幾句口號就能實現,要靠長年的技術積累和突破,如果不增加在技術上的研發投入,想要彎道超車隻能是癡人說夢。
但中國塗料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企業(ye) 數量多,過多地集中在低端領域,利潤率偏低,導致研發投入不足,這就導致在中高端技術上的差距與(yu) 外資巨頭越來越大。這是中國塗料的頑疾。
在美國向華為(wei) 禁售芯片釜底抽芯之時,2022年華為(wei) 的研發投入達到1615億(yi) 元,占全年收入的25.1%,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yi) 元人民幣。
華為(wei) 對技術研發是下血本的,是技術上的突破和領先,使華為(wei) 的手機業(ye) 務重新崛起。反觀中國塗料企業(ye) 的淨利率本來就低,研發投入更低,通常是淨利潤的6-10%,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在汽車、船舶、高性能塗料等高端領域,中國塗料與(yu) 世界的技術差距越拉越大。經年累月,定位中低端,喜歡價(jia) 格戰,成了中國塗料揮之不去的標簽。
中國塗料企業(ye) 的研發投入,為(wei) 什麽(me) 是淨利潤的6-10%,而不是全年收入的6-10%?因為(wei) 內(nei) 卷嚴(yan) 重,絕大部分中國塗料企業(ye) 的淨利率還沒有達到10%。我們(men) 的企業(ye) 不可能拿出全部的利潤,去搞研發。
如果中國汽車塗料、船舶塗料與(yu) 外資品牌性能旗鼓相當,價(jia) 格還更低,客戶是不可能拒絕中國塗料的。
渠道、營銷、服務、管理是很重要,但塗料最核心的競爭(zheng) 力,還是技術的領先。世界第一塗料大國需要一批華為(wei) 那樣的塗企脫穎而出。
雖然中國連續多年蟬聯世界第一塗料生產(chan) 和消費大國,市場紅利多多,但如果你的技術沒有領先,世界第一塗料大國的市場紅利再多,又與(yu) 你何幹?(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文章來源: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責任編輯:雷達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