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化工行業(ye) 也麵臨(lin) 著諸多挑戰。市場需求低迷、產(chan) 能過剩、環保壓力加大等因素使得化工企業(ye) 生存壓力倍增。在此背景下,化工巨頭紛紛進行業(ye) 務大調整,旨在優(you) 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近日,又一化工巨頭三井化學宣布重組,引發業(ye) 界廣泛關(guan) 注。
1月12日,三井化學宣布為(wei) 推進“VISION 2030”長期經營計劃中的全公司基本戰略,將從(cong) 2024年4月1日起起實施以下組織結構調整。
據了解,三將成立三井化學 ICT Materia 株式會(hui) 社,為(wei) ICT Solutions 事業(ye) 部門的直屬子公司。另外,三井化學Tohcello, Inc.將不再是該業(ye) 務部門的直接關(guan) 聯公司,將從(cong) 總公司部級組織中除名。
隨著業(ye) 務規模的縮小,將撤銷基礎與(yu) 綠色材料事業(ye) 部的PTA/PET事業(ye) 部。PTA/PET業(ye) 務將移交給同一事業(ye) 部的苯酚事業(ye) 部。此前,三井化學曾宣布關(guan) 閉相關(guan) 產(chan) 能。2023年11月21日,三井化學工業(ye) 株式會(hui) 社宣布,將於(yu) 2024年10月(計劃)關(guan) 閉岩國大竹工廠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工廠。該工廠PET產(chan) 能為(wei) 14.5 萬(wan) 噸/年。
為(wei) 了明確整個(ge) 公司在加工領域領先生產(chan) 技術的作用,加工產(chan) 品業(ye) 務支持中心將更名為(wei) 加工生產(chan) 技術中心。為(wei) 進一步加強和實施由首席技術官領導的技術管理,將設立首席技術官辦公室。
此外,根據亞(ya) 洲化學產(chan) 業(ye) 信息近期消息顯示,鑒於(yu) 中國等國家在接連新建石油化學產(chan) 品項目,包括日本在內(nei) 的亞(ya) 洲市場在未來幾年可能會(hui) 持續供過於(yu) 求,三井化學和住友化學已開始探討整合日本國內(nei) 聚烯烴業(ye) 務。
據悉,烯烴和聚烯烴方麵,三井化學在日本有兩(liang) 套裂解裝置,其乙烯總產(chan) 能約為(wei) 110萬(wan) 噸/年。對於(yu) 聚烯烴業(ye) 務,三井化學還表示,在其子公司普瑞曼於(yu) 今年3月關(guan) 閉其千葉工廠的11萬(wan) 噸/年聚丙烯生產(chan) 線後,將考慮通過“多公司合作”進行優(you) 化。普瑞曼的新建20萬(wan) 噸/年聚丙烯工廠預計將於(yu) 2024年投用,這是三井化學根據“報廢和建設計劃”重組現有生產(chan) 體(ti) 係計劃的一部分。
不隻是三井化學進行業(ye) 務大調整,麵對近期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為(wei) 了進一步優(you) 化成本結構並確保創造長期價(jia) 值,陶氏化學、巴斯夫、科思創、殼牌等化工巨頭都有采取剝離出售相關(guan) 資產(chan) 、關(guan) 閉工廠、拆分及裁員等行動。
陶氏化學宣布,決(jue) 定關(guan) 閉位於(yu) 台灣南崗工業(ye) 區的聚醚多元醇/烷氧基化工廠。目前,該工廠仍在運營,計劃於(yu) 2024年4月底停止生產(chan) 。此前,陶氏化學計劃於(yu) 2025年底前關(guan) 閉其位於(yu) 德克薩斯州弗裏波特的環氧丙烷(PO)工廠。該PO工廠將繼續運行至2025年底,而下遊的聚醚多元醇工廠將在PO工廠關(guan) 閉後繼續運行。
LG化學宣布,計劃停止其位於(yu) 韓國麗(li) 水的燒堿生產(chan) 線的運營。此次停產(chan) 計劃於(yu) 2月20日進行,是例行維護策略的一部分。受影響的生產(chan) 線燒堿年產(chan) 能為(wei) 32萬(wan) 噸,在LG化學72.8萬(wan) 噸的年總產(chan) 能中占有重要地位。這是繼2021年12月LG化學暫停同一地點2號生產(chan) 線運行之後的又一次暫停。
化工巨頭業(ye) 務大調整的背後是市場環境、技術進步、行業(ye) 整合和環保壓力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這些調整有助於(yu) 企業(ye) 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和應對行業(ye) 競爭(zheng) ,實現可持續發展。當然,企業(ye) 也需要在調整過程中處理好各種利益關(guan) 係和挑戰。
文章來源: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責任編輯:雷達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