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月27日宣布關(guan) 閉千葉的乙烯工廠後,三井化學最近又宣布,計劃在2026財年關(guan) 閉其位於(yu) 千葉市原事業(ye) 所的苯酚工廠。
三井化學成立於(yu) 1997年,是由三井物產(chan) 和日本石油(現已合並為(wei) ENEOS Holding)兩(liang) 家公司的化學部門合並而成。主要業(ye) 務領域包括基礎化學產(chan) 品、功能化學製品、材料科學、醫學等,產(chan) 品廣泛應用於(yu) 汽車、電子、建築、包裝、醫療、能源等行業(ye) 。根據美國媒體(ti) 發布的《2023全球最大的50家化學公司排行榜》,三井化學以142.98億(yi) 美元(如按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發稿當日美元兌(dui) 人民幣匯率折算約合1034.57億(yi) 元)位居第33位,僅(jin) 次於(yu) 德國拜耳(Bayer)。
千億(yi) 化學巨頭頻頻進行業(ye) 務調整,意欲何為(wei) ?內(nei) 幕真相追蹤,或許會(hui) 對行業(ye) 有所啟發啟示。
01
出售、關(guan) 停!化學巨頭縮減苯酚業(ye) 務
化學巨頭“瘦身”,繼出售新加坡苯酚業(ye) 務後,又宣布關(guan) 閉日本的一家苯酚工廠,三井化學的這一決(jue) 策,就顯得並非突發或偶然。
2023年4月,三井化學將其新加坡的苯酚業(ye) 務資產(chan) 全部出售給英力士,成交價(jia) 格3.3億(yi) 美元。位於(yu) 裕廊島的三井苯酚新加坡有限公司裝置產(chan) 能包括異丙苯(產(chan) 能為(wei) 41萬(wan) 噸/年)、苯酚(產(chan) 能為(wei) 31萬(wan) 噸/年)、丙酮(產(chan) 能為(wei) 18.5萬(wan) 噸/年)、α-甲基苯乙烯(產(chan) 能為(wei) 2萬(wan) 噸/年)和雙酚A(產(chan) 能為(wei) 15萬(wan) 噸/年),年總產(chan) 量超過100萬(wan) 噸,營業(ye) 收入超過7.5億(yi) 美元。
2023年11月,有媒體(ti) 報道:作為(wei) 業(ye) 務重組的一部分,三井化學正在考慮縮減其國內(nei) 苯酚業(ye) 務,並優(you) 化國內(nei) 裂解裝置和聚烯烴業(ye) 務,旨在將自身轉型為(wei) 一家以特種化學品為(wei) 主的生產(chan) 商。
自1970年代開始生產(chan) 苯酚以來,三井化學的苯酚業(ye) 務曾受益於(yu) 主要衍生物雙酚A和酚醛樹脂需求的持續增長。三井化學目前有三家苯酚工廠。千葉市原工廠每年可生產(chan) 11.4萬(wan) 噸丙酮和19萬(wan) 噸苯酚; 大阪高石工廠每年可生產(chan) 12萬(wan) 噸丙酮和20萬(wan) 噸苯酚; 中國上海工廠: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於(yu) 2006年4月10日, 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yu) 日本三井化學株式會(hui) 社合資組建,雙方股比各為(wei) 50%。 一期項目12萬(wan) 噸/年雙酚A裝置總投資近10億(yi) 元,於(yu) 2008年12月竣工投產(chan) 。 二期項目40萬(wan) 噸/年苯酚\丙酮裝置已於(yu) 2014年12月一次開車成功,可年產(chan) 苯酚25萬(wan) 噸、丙酮15萬(wan) 噸。
近年來,市場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特別是從(cong) 2022年開始,國內(nei) 需求下降以及中國和亞(ya) 洲其他地區新生產(chan) 設施的投產(chan) ,導致了苯酚供應的嚴(yan) 重過剩。這種過剩使得市場競爭(zheng) 變得異常激烈,價(jia) 格受到壓力,進而影響了三井化學在該領域的盈利能力。盡管公司采取了一係列合理化措施,但仍然難以維持市原工廠苯酚生產(chan) 的盈利能力。
在轉型為(wei) 一家以特種化學品為(wei) 主的生產(chan) 商這一戰略框架下,出售新加坡苯酚業(ye) 務,關(guan) 閉苯酚工廠縮減國內(nei) 苯酚業(ye) 務的決(jue) 定,是三井化學應對當前市場挑戰的策略,這也是其“VISION 2030長期經營計劃”的一部分。在基礎材料和綠色材料業(ye) 務領域,公司的目標是通過擴大高性能產(chan) 品和業(ye) 務重組,加速降低波動性,從(cong) 而建立一個(ge) 能夠提高資本效率和創造穩定收益的業(ye) 務基礎。
02
組合轉型,優(you) 化多項業(ye) 務
三井化學2030願景是,在進行產(chan) 品組合改革的過程中,將資源更多地集中在具有更高增長潛力和利潤空間的特種化學品領域,以 “高增長、高利潤的全球特種化學品業(ye) 務 “和 “以具有競爭(zheng) 力的衍生產(chan) 品為(wei) 中心的可持續綠色化學品業(ye) 務 “這兩(liang) 大支柱為(wei) 依托,力爭(zheng) 成為(wei) 一家真正的全球性特種化學品公司。
為(wei) 此,三井化學優(you) 化了多項業(ye) 務,根據”VISION 2030″推進業(ye) 務組合轉型。
3月27日,三井化學與(yu) 出光興(xing) 產(chan) 宣布,已同意開始就通過整合千葉乙烯工廠來優(you) 化生產(chan) 進行聯合審議。通過關(guan) 閉出光公司的裝置並將其並入三井化學的各單位,更有效地利用生產(chan) 設施,提高整體(ti) 運營效率。
2023年11月21日,三井化學表示,在確定 “不再可能從(cong) 國內(nei) PET樹脂生產(chan) 中獲得利潤 ”之後,打算於(yu) 2024年10月關(guan) 閉岩國大竹工廠內(nei) 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工廠。2022年3月,三井化學宣布對同一工廠的年產(chan) 40萬(wan) 噸精對苯二甲酸(PTA)工廠永久關(guan) 閉。
2023年5月,三井化學和三洋化成兩(liang) 家公司成立有限責任合夥(huo) 企業(ye) (LLP),旨在解決(jue) 聚丙二醇(PPG,聚氨酯的主要原料之一)生產(chan) 中的共同問題,如提高日本地區的生產(chan) 能力和確保未來的供應穩定性。
2023年3月28日,三井化學宣布,計劃於(yu) 2025年7月優(you) 化其大牟田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工廠的產(chan) 能。大牟田工廠TDI年產(chan) 量12萬(wan) 噸,然而,考慮到日本和海外的供應和需求趨勢,三井化學決(jue) 定,今後將把產(chan) 量減少到每年5萬(wan) 噸左右。
在聚烯烴業(ye) 務方麵,三井化學表示,在其子公司 Prime Polymers 於(yu) 2023年3月關(guan) 閉千葉生產(chan) 基地一條年產(chan) 11萬(wan) 噸的聚丙烯(PP)生產(chan) 線後,該公司將通過 “多公司合作 “的方式考慮優(you) 化方案。Prime Polymers新的20萬(wan) 噸/年聚丙烯工廠預計將於(yu) 2024年投產(chan) ,該工廠是三井化學根據 “廢料再製造法”重組現有生產(chan) 係統計劃的一部分。
03
在這些業(ye) 務領域下賭注
近年來,日本化學工業(ye) 正在加速結構轉型,退出傳(chuan) 統石化業(ye) 務成了主要選項之一。
據日媒報道,由於(yu) 原料和燃料成本高企、全球經濟放緩以及俄烏(wu) 衝(chong) 突導致的國際形勢惡化,2023年,日本化工企業(ye) 的經營很困難。多家化工企業(ye) 表示,日本化工業(ye) 的大宗商品業(ye) 務和特種化學品業(ye) 務在業(ye) 績和前景上存在很大差距。這使得日本化工企業(ye) 繼續剝離大宗商品業(ye) 務(通用化學品),轉向特種化學品。
三菱化學首席執行官讓-馬克·吉爾森表示:“在日本,供應總是高於(yu) 需求,石化行業(ye) 確實是一個(ge) 艱難的行業(ye) 。高性能產(chan) 品是三菱化學和日本化工企業(ye) 最有機會(hui) 的領域,包括電動汽車、碳纖維、食品原料、半導體(ti) 和電子產(chan) 品領域。我們(men) 在這些業(ye) 務領域下了賭注。”
三井化學正致力於(yu) 通過產(chan) 品組合改革,實現業(ye) 務的高增長和高利潤。不僅(jin) 關(guan) 注特種化學品業(ye) 務的發展,三井化學正在考慮使用生物碳氫化合物和化學品回收利用等替代品來取代石化神秘彩金随机派发最高赠送,以實現綠色化工轉型。這些努力將推動日本在半導體(ti) 、汽車和製藥等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行業(ye) 實現綠色轉型。
文章來源: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責任編輯:雷達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