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侯保榮獲得2021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於(yu) 2002年設立的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每兩(liang) 年評選一次,每次授獎總數不超過10個(ge) ,授予院屬單位在近五年內(nei) 完成或顯示影響的重大成果的個(ge) 人或集體(ti) 。這個(ge) 沉甸甸含金量極高的榮譽是與(yu)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進步獎、國家科學技術合作獎、中科院國際科技合作獎、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獎、陳嘉庚科學獎並列的重要獎項之一。
侯保榮工作照
在獲得2021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之前,侯保榮是世界腐蝕組織(WCO)頒發的首屆世界腐蝕成就獎唯一獲獎者。世界腐蝕組織是聯合國下屬的非政府非盈利組織,其使命是推動和促進全世界腐蝕控製的教育和實踐,為(wei) 取得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效益、降低腐蝕成本、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做貢獻。世界腐蝕成就獎於(yu) 2021年首次設立,由世界腐蝕組織發起,與(yu) 歐洲腐蝕聯盟及中國腐蝕與(yu) 防護學會(hui) 聯合舉(ju) 辦,旨在授予具有重大影響力,顯著提高了政府、科技界、工業(ye) 界和公眾(zhong) 對腐蝕及防腐重要性的認知,並在腐蝕控製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歐洲腐蝕聯盟前主席Arjan Mol公布侯保榮獲得WCO首屆世界腐蝕成就獎
降服“吃金屬的老虎”
侯保榮是我國海洋環境腐蝕與(yu) 防護領域的學科帶頭人,1970年入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工作,50多年來一直堅守在海洋腐蝕與(yu) 防護工作第一線,致力於(yu) 海洋腐蝕與(yu) 防護機理研究、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轉化。
作為(wei) 他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侯保榮係統地開展了海洋浪花飛濺區腐蝕機理與(yu) 防護技術研究。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一般將海洋腐蝕環境分為(wei) 大氣區、潮差區和海水區。潮差區潮水忽高忽低、風吹日曬,認為(wei) 它的腐蝕最嚴(yan) 重。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為(wei) 了找出科學答案,侯保榮等在陳山碼頭海邊臨(lin) 時構建了一個(ge) 水池開展掛片實驗。
侯保榮(左二)等開展長尺掛片實驗
日複一日的實驗表明,浪花飛濺區是被忽視的“大老虎”,它才是海洋腐蝕最嚴(yan) 重的區域,是真正的腐蝕防護“短板”。
如何降服浪花飛濺區這個(ge) “吃金屬的老虎”呢?侯保榮團隊翻閱了大量外籍資料,發現在浪花飛濺區采用包覆防腐蝕技術效果理想,但在中國尚屬空白,於(yu) 是他開始研發針對我國腐蝕環境的包覆技術。
潤滑脂是有效的防腐方法之一,侯保榮試驗了數十種潤滑脂,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被包覆的鋼鐵始終有少量腐蝕。
實驗、觀察、思考、再實驗……侯保榮終於(yu) 揭秘:浪濺區鋼鐵表麵海水難以人工去除,殘留在潤滑脂裏,導致了點蝕的發生!
2014年,侯保榮在日本考察耐海水鋼防蝕罩
侯保榮請教了高分子專(zhuan) 家,並與(yu) 日本合作,接枝水油置換基團,將金屬表麵的水分置換出來,隻留下油性基團,防腐性能大大提高!
繼而,他攻關(guan) 多層複配,通過開辟海洋腐蝕環境模擬實驗,建立了海洋腐蝕環境的理論體(ti) 係,提出了海洋浪花飛濺區是我國腐蝕防護“短板”問題;形成了由礦脂防蝕膏、礦脂防蝕帶、密封緩衝(chong) 層和防蝕保護罩組成的複層礦脂包覆防腐蝕技術(PTC),表麵處理簡單、施工方便,可帶水、帶鏽施工,有效隔絕海水和抵禦機械損傷(shang) 。
PTC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侯保榮認為(wei) 科學技術要服務於(yu) 社會(hui) 工程必須擴大生產(chan) 。他的“我國海洋工程設施浪花飛濺區防腐蝕工作極待加強”院士建議,獲得國家領導人批示,作為(wei) 首席科學家承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完成了PTC技術擴大生產(chan) 的關(guan) 鍵一步。
侯保榮致力產(chan) 學研合作,與(yu) 青島迪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穩定合作,研發生產(chan) 設備從(cong) Ⅰ型、Ⅱ型、Ⅲ型,到可批量穩定生產(chan) 的Ⅳ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動化生產(chan) 線,實現了PTC技術在國內(nei) 的首次規模化、標準化生產(chan) ,保障了產(chan) 品性能達到國家標準GB/T32119-2015要求,具有中國計量認證機構(CMA)的合格檢測報告,一舉(ju) 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生產(chan) 能力滿足重大工程需要。
PTC技術在青島港液體(ti) 化工碼頭已使用近十五年,至今保護狀態完好,內(nei) 部鋼結構光亮如新,預計防護壽命可達30年以上。
2016年,侯保榮在丹東(dong) 港示範工程現場
PTC技術可有效抵禦海冰碰撞,在冬季結冰期長達5個(ge) 月的丹東(dong) 華能電廠煤碼頭,也經受住了考驗,至今順利應用8年。
目前,PTC技術已經實現了我國全緯度的適用性,在大連北良港碼頭、上海洋山深水港LNG碼頭、杭州灣大橋等近五十項國家重大工程中應用,全部為(wei) 優(you) 良工程。
侯保榮還利用多片嵌合保護罩技術,解決(jue) 了海上風電超大直徑塔筒的現場包覆和陸地預包覆難題,同時還解決(jue) 了幾十座橋梁錨室係統和埋地管道的防護難題,實現了PTC技術在多種場景的應用。
出差裏程繞地球8圈多
工作中的侯保榮,仿佛一台永動機。他始終堅守科研第一線,他三年的出差裏程中,僅(jin) 飛行距離就超過33.3萬(wan) 公裏,相當於(yu) 繞地球8圈多,探索的腳步永不停歇
侯保榮與(yu) 合作企業(ye) 還探索了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的新道路,為(wei) PTC技術注冊(ce) 了商標和防偽(wei) 標識。此外,針對海洋大氣區異型鋼結構的腐蝕防控難題、海工鋼筋混凝土的腐蝕防控難題,侯保榮還率團隊成功研發出了氧化聚合包覆防腐技術(OTC)、柔韌性鋼筋混凝土塗層防腐技術(FCC)等一係列成果,填補了國內(nei) 技術空白,並實現產(chan) 業(ye) 化。這些技術累計服務國內(nei) 外港口碼頭、海洋平台、大型裝備等110餘(yu) 項國家重大工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與(yu) 社會(hui) 效益。
多年來,侯保榮先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計劃30餘(yu) 項,出版專(zhuan) 著9部,主編論文集10部,發表SCI論文500餘(yu) 篇,授權專(zhuan) 利100餘(yu) 項,製定國家和地方標準10餘(yu) 項。作為(wei) 首席科學家主持完成我國最全麵係統的腐蝕調查,摸清了我國腐蝕成本,出版170餘(yu) 萬(wan) 字的《中國腐蝕成本》專(zhuan) 著。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dong) 省科學技術最高獎、山東(dong) 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山東(dong) 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腐蝕與(yu) 防護最高工程成就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美國腐蝕工程師協會(hui) (NACE)科技成就獎及NACE卓越組織獎等眾(zhong) 多獎項。為(wei) 我國海洋腐蝕環境研究與(yu) 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有力推動了我國海洋腐蝕環境學科的發展。
侯保榮表示:“得到的成績也隻代表過去,我會(hui) 繼續奮鬥在腐蝕研究的第一線,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wei) 我國防腐事業(ye) 做出一點貢獻!”(綜合人民網、齊魯網消息)
文章來源:人民網、齊魯網
責任編輯:雷達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