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斯夫在官網宣布,首次推出從(cong) “搖籃到大門”產(chan) 品碳足跡為(wei) 零的新戊二醇(NPG)和丙酸(PA)。這兩(liang) 款產(chan) 品在巴斯夫的德國路德維希港一體(ti) 化生產(chan) 基地生產(chan) ,以“NPG ZeroPCF”和“PA ZeroPCF”在全球銷售。巴斯夫通過獨特的一體(ti) 化生產(chan) 體(ti) 係,采用生物質平衡(BMB)方法提煉可再生原料,實現新戊二醇和丙酸的零碳排放。
巴斯夫NPG ZeroPCF和PA ZeroPCF已獲得全球碳中和谘詢機構——碳信托(Carbon Trust)的碳中和認證。 這兩(liang) 種產(chan) 品均為(wei) “即用式”解決(jue) 方案:它們(men) 在質量和性能上與(yu) 標準產(chan) 品相同,讓客戶在無需調整現有工藝的情況下即可用於(yu) 生產(chan) 。客戶使用這兩(liang) 種產(chan) 品,還可以有效減少所購商品或服務的溫室氣體(ti) 排放,並增加價(jia) 值鏈中可再生原料的比例,為(wei) 進一步實現循環經濟作出貢獻。
據巴斯夫介紹,新戊二醇可作為(wei) 粉末塗料,主要用於(yu) 建築、汽車,以及家用電器行業(ye) 。除了排放近乎於(yu) 零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之外,使用粉末塗料的塗裝過程還可以減少加工時間和能源需求。因此,透過使用 NPG ZeroPCF,粉末塗料樹脂的碳足跡可以大大減少,幫助建築、汽車、白色家電和家具製造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的目標。
得益於(yu) 高度的化學和熱穩定性,多功能的多元醇新戊二醇已在多個(ge) 應用領域證實有效,特別是生產(chan) 各種用於(yu) 塗料和塑料的聚酯和醇酸樹脂。新戊二醇的其他應用領域還包括生產(chan) 潤滑劑、增塑劑和藥品,如用作基礎材料合成荷爾蒙、心血管藥物及止痛藥等。
據了解,巴斯夫在一體(ti) 化生產(chan) 體(ti) 係中使用BMB方法生產(chan) NPG ZeroPCF和PA ZeroPCF。為(wei) 此,巴斯夫需要在生產(chan) 的第一步就將可再生原料添加至一體(ti) 化生產(chan) 體(ti) 係,並通過經認證的生物質平衡方法為(wei) 在售產(chan) 品分配相應份量的可再生原料。所用的可再生原料均以廢棄物為(wei) 基礎。巴斯夫的生物質平衡產(chan) 品通過廣受認可的REDcert2或ISCC plus標準認證,在生產(chan) NPG ZeroPCF 時,巴斯夫還使用了經認證的可再生能源。
據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了解,多年以來,巴斯夫以“創造化學新作用”為(wei) 己任,始終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為(wei) 實現2050年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目標,巴斯夫除了逐步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還不斷研發創新工藝和技術,從(cong) 根本上實現從(cong) 能源密集型工藝流程向可再生能源供應轉型。巴斯夫計劃到2025年投入10億(yi) 歐元,到2030年追加投資20億(yi) ~30億(yi) 歐元,以開發和部署零碳化學品生產(chan) 工藝。
目前,巴斯夫正在針對基礎化學品的生產(chan) 工藝,和很多不同合作夥(huo) 伴共同開發全新工藝和技術,以實現低碳、甚至零碳的生產(chan) 。比如說,巴斯夫正與(yu) 沙特基礎工業(ye) 、林德攜手打造全球第一台電加熱蒸汽裂解裝置中試爐,開全球之先河,這個(ge) 中試爐最早將於(yu) 2023年啟動。如果使用可再生資源的電力,這項具有顛覆性的革新技術有望實現高達90%的減排比例。與(yu) 此同時,該公司也計劃在建設中的湛江一體(ti) 化基地,部署這一麵向未來的工藝新技術。
此外,為(wei) 了實現零碳製氫,巴斯夫正在同時開展兩(liang) 種工藝技術——已商業(ye) 化的水電解工藝和全新的甲烷熱解工藝。與(yu) 水電解工藝相比,甲烷熱解隻需要約1/5的電能。如果進一步使用可再生能源,則可以在工業(ye) 規模上實現零碳製氫。
公開資料顯示,來自德國的巴斯夫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集團公司,在全球90個(ge) 國家經營6個(ge) 一體(ti) 化基地和232個(ge) 生產(chan) 基地,擁有超過111000名員工;產(chan) 品分屬六大業(ye) 務領域:化學品、材料、工業(ye) 解決(jue) 方案、表麵處理技術、營養(yang) 與(yu) 護理、農(nong) 業(ye) 解決(jue) 方案。今年上半年,巴斯夫實現營收約3162.2億(yi) 元,同比增長17.6%;淨利潤227.32億(yi) 元,同比下滑1.8%。(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文章來源: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責任編輯:雷達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