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 ACT2023(首屆)國際零碳城市大會(hui) 暨零碳建築博覽會(hui) (以下簡稱“ACT大會(hui) ”)在北京國際會(hui) 議中心召開,立邦攜建築低碳節能相關(guan) 產(chan) 品及三大場景化解決(jue) 方案亮相ACT大會(hui) ,聚焦低碳節能技術在住宅類建築領域的應用,與(yu) 建築行業(ye) 深度共享全價(jia) 值鏈低碳行動。
攜建築低碳節能相關(guan) 產(chan) 品及三大場景解決(jue) 方案,亮相ACT2023(首屆)國際零碳城市大會(hui) 暨零碳建築博覽會(hui)
三大場景化解決(jue) 方案發布 助力住宅建築係統化低碳節能
當前“雙碳”大背景下,隨著國家對綠色建築要求的提高,解決(jue) 建築高能耗問題已成為(wei) 建築行業(ye) 關(guan) 注的重點。立邦此次在ACT大會(hui) 上展出了包括被動式超低能耗全場景解決(jue) 方案、裝配式一體(ti) 化全場景解決(jue) 方案以及雙核氣凝膠節能係統的三大場景化解決(jue) 方案,針對不同節能場景需求,滿足人們(men) 對住宅舒適度高標準、低能耗的需求。
立邦深度參展ACT大會(hui) 助力住宅建築提升低碳節能水平
在被動式超低能耗全場景解決(jue) 方案中,可應用被動式建築設計大幅度降低建築供暖、空調能源需求,保證室內(nei) 舒適度,並提供從(cong) 地到牆的全方位解決(jue) 方案,助力構建更舒適,更健康,更低碳的可持續超低能耗建築。針對嚴(yan) 寒及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的被動房、零碳及近零碳建築,在圍護係統外牆,通過以石墨聚苯板薄抹灰外保溫係統為(wei) 基礎,通過增加斷熱橋設計和氣密設計,助力實現外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的提升。而在建築樓地麵,使用創新型產(chan) 品立邦高分子隔聲保溫材料,配套石膏自流平,構建建築樓地麵隔聲保溫一體(ti) 化係統,滿足“聲”舒適新體(ti) 驗,提高人居品質。
立邦超低能耗建築保溫係統低碳•更節能 一體(ti) 化•更高質量
此外,建築行業(ye) 節能降耗,是推動 “雙碳”目標實現的重點領域,立邦積極發展裝配式建築是提升建築能效,是助力低碳建築發展的重要實踐。此次發布裝配式一體(ti) 化全場景解決(jue) 方案,包含裝配式內(nei) 裝板係統、裝配式幹法地暖係統及節能裝飾一體(ti) 板係統,為(wei) 建築帶來從(cong) 裏到外,從(cong) 底到麵,涵蓋牆頂地的全體(ti) 係低碳裝配式一體(ti) 化產(chan) 品,助力項目提升建築裝配率, 並以符合綠色建築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的綠建三星材料有力助推綠色建築的星級評定。
立邦裝配式一體(ti) 化全場景解決(jue) 方案助力雙碳 多快好省
針對於(yu) 長江以南區域綠色建築及低能耗被動房建築的建造改造需求,立邦推出雙核氣凝膠節能係統,氣凝膠保溫係統和反射隔熱冷牆麵技術雙核驅動建築超低能耗,冬暖夏涼,助力建築圍護結構提高節能效果,從(cong) 而推動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立邦雙核氣凝膠節能係統高效隔熱 輕質保溫 邁入雙核節能新時代
引領全價(jia) 值鏈低碳行動 構建行業(ye) 綠色生態鏈
早在2010年,立邦就提出了“永續大地精‘彩’”,這一理念逐漸成為(wei) 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的最高指導原則。立邦中國TUB產(chan) 品技術中心副總裁蔡永嶽博士表示:“立邦為(wei) 始,關(guan) 注價(jia) 值鏈上的環境足跡,係統化思維規劃每一步行動部署,致力打造永續發展的行業(ye) 綠色生態鏈。如果說響應政策號召和市場需求是立邦踐行低碳戰略的外驅力,那麽(me) 立邦的企業(ye) 使命——“刷新美好生活空間”則是核心內(nei) 驅力。”
蔡永嶽博士 立邦中國TUB產(chan) 品技術中心副總裁
從(cong) 刷新美好生活空間的企業(ye) 使命出發,立邦踐行全價(jia) 值鏈低碳行動,在產(chan) 品設計、生產(chan) 、物流、采購等核心環節精心部署,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切實落地到行動層麵,讓低碳行動貫穿企業(ye) 運營的方方麵麵。立邦不僅(jin) 將低碳行動貫穿自身企業(ye) 運營,更在此次參展ACT大會(hui) 的過程中,積極搭建零碳展位,通過可持續設計和搭建、材料循環利用以及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展會(hui) 期間的碳排放,全麵實施碳中和。未來,立邦不僅(jin) 會(hui) 始終如一地落實自身的綠色行動,更將發揮共贏精神,引領上下遊合作夥(huo) 伴共同參與(yu) 到降碳行動中,持續推動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為(wei) 構建一個(ge) 可持續的精彩未來貢獻力量。
文章來源:立邦
責任編輯:雷達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