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政治局會議定調樓市 長效機製建設迫在眉睫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hui) 議,分析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chan) 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製。政治局會(hui) 議的“定調”為(wei) 提前觀察明年的宏觀政策方向打開了一扇窗口。

    對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而言,建設長效機製並不是一個(ge) 新詞。但在今年的樓市行情明顯波動的背景下,強調長效機製的加快建立無疑有著別樣的意義(yi) 。

    去年年底以來,中國20多個(ge) 熱點城市樓市升溫,漲價(jia) 搶房潮再次上演,“連夜排隊搖號”、“日光盤”等景象再現。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的中國100個(ge) 城市住宅均價(jia) 指數也已連續19個(ge) 月環比上漲。為(wei) 了給樓市降溫,今年9月30日以來,20多個(ge) 城市密集出台了50餘(yu) 次調控。以上海、天津等地的二度收緊為(wei) 信號,這輪調控可能還會(hui) 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

    不過,限購、限價(jia) 這些耳熟能詳的調控措施大都是短效的行政性手段。“可以說調控政策是‘興(xing) 奮劑’和‘鎮定劑’,僅(jin) 從(cong) 需求側(ce) 入手進行調整,不能真正‘治病’”,住建部住房政策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顧雲(yun) 昌對中新社記者說,現在應該調整思路,從(cong)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角度出發建立房地產(chan) 業(ye) 發展的長效機製。

    顧雲(yun) 昌認為(wei) ,這與(yu) 決(jue) 策層對今年經濟工作的思路一致,也將繼續成為(wei) 2017年中國房地產(chan) 政策的主線。

    “雖然通過行政性政策可以抑製住這次的過熱投機,但市場主體(ti) 與(yu) 政府部門取向和依賴房地產(chan) 的製度和機製病灶還在,投資投機隨時可能卷土重來”,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城市與(yu) 競爭(zheng) 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解釋了為(wei) 何“建立房地產(chan) 業(ye) 發展的長效機製”迫在眉睫。

    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倪鵬飛指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套讓房地產(chan) 利潤平均化的市場調節機製與(yu) 政府調控機製,讓政府部門與(yu) 市場相關(guan) 主體(ti) 積極又理性地參與(yu) 、促進房地產(chan) 發展。

    這套長效機製的建立應該涵蓋哪些內(nei) 容?

    顧雲(yun) 昌認為(wei) ,從(cong)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角度上來講,就是建立一套更加合理的供給製度體(ti) 係,包括土地、稅收、金融等一係列的改革。

    此番政治局會(hui) 議提出的長效機製特別強調了“符合國情”和“適應市場規律”。以土地製度改革為(wei) 例,顧雲(yun) 昌指出,必須探索符合中國土地公有製國情的土地製度,打破城鄉(xiang) 建設用地界限。

    2016年中國樓市區域性差異加大,“東(dong) 邊日出西邊雨”的分化狀況愈發顯著,數量泡沫(庫存過剩)和價(jia) 格泡沫(房價(jia) 過高)同時出現。在顧雲(yun) 昌看來,出現這種分化的根源性之一在於(yu) 土地供需的錯配——住宅供不應求的大城市土地供應量小,甚至無地可供,而庫存高企的三四線城市卻有很大的土地供應量。

    解決(jue) 土地的錯配,除了統籌戶籍、人口、產(chan) 業(ye) 等政策外,還亟需打通城鄉(xiang) 建設用地界限。顧雲(yun) 昌強調,打破界限時宜強調“適應市場規律”,更好地引導市場來進行土地供給。

    倪鵬飛則認為(wei) ,長效機製的建設首先要從(cong) 戰略層麵上重新定位中國房地產(chan) 業(ye) 。除了經濟增長的引擎之外,還應該將房地產(chan) “改善居住條件”的民生屬性放在第一位。

    其次,要從(cong) 城市化戰略角度進行調整。目前中國強調發展中小城市,嚴(yan) 控大城市的人口規模。倪鵬飛認為(wei) ,大城市化是城市化過程中的一個(ge) 趨勢,應該順應這一趨勢,在大城市適當增加住房和土地供應。

    另外,倪鵬飛還強調完善調控機製,包括理順中央和地方的關(guan) 係以及完善考核監督和獎懲機製等。

責任編輯:雷達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16-12-14 09:21
下一篇 2016-12-14 09:57

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