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零售業(ye) 消費市場,品牌商和經銷商說了都不算,而是消費者說了算。隨著消費者選擇的多樣化和商家之間的激烈競爭(zheng) ,消費者在購買(mai) 一切商品時,皆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說句話糙理不糙的話,消費者就是品牌商和經銷商的老大,而且是越來越難伺候。倘若哪天惹怒消費者,日子就更加難過了。另外,處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的瘋狂,又使店鋪客流量減少,消費者“五率”(進店率、滿意率、成交率、回頭率、轉介紹率)降低,繼而,許多店鋪出現了滯銷品、臨(lin) 期品和過期品…,麵對如此尷尬的銷售現象,作為(wei) 油漆門店的經理人、導購難道隻能是被動接受嗎?還是積極需求動銷的策略,反戈一擊?現在,筆者和你一起分享店鋪動銷的一些銷售策略,希望能對店鋪的經營管理有所裨益。
打造店鋪的“親(qin) 和力”,給客戶一個(ge) “走進去”的理由
不知諸位是否有這樣的體(ti) 驗?——如果你走進某個(ge) 連鎖品牌門店發現空無一人,是否會(hui) 主觀臆斷這裏的價(jia) 格是否偏高?如果看到一家超市生意冷清,沒有人氣,會(hui) 不會(hui) 認為(wei) 這裏的服務有問題?如果你看到一家酒店裝潢非常講究,你會(hui) 不會(hui) 覺得這裏的消費水平很高,甚至連問的勇氣都沒有……。所以,打造一個(ge) 好的消費感覺和消費環境很重要,不僅(jin) 會(hui) 直接影響客戶的認知,還能決(jue) 定客戶要不要走進去消費。這就是店鋪是否動銷的第一步,如果這一步做好了,你商品才會(hui) 有動銷的可能性;如果這一步都做不來或做不到位,那店鋪的產(chan) 品隻能是滯銷了,由此可知,店鋪隻有打造屬於(yu) 自己的“親(qin) 和力”,給消費者一個(ge) “走進去”的理由,才有可能讓店鋪的商品動銷起來。這個(ge) “親(qin) 活力”概況起來就是店麵的整體(ti) 形象,包括店鋪的裝修、道具的擺放、點綴、地板的色彩搭配、產(chan) 品的陳列整理、燈光的輕柔度、安全通道的預留等,這些是物的現象;另外,還有人員的素質要求,包含導購的產(chan) 品知識、銷售技巧、服務禮儀(yi) 的培訓、麵部表情(微笑服務)、待人接物的肢體(ti) 語言、客戶體(ti) 驗、客戶異議問題的熱情處理、客戶潛在需求滿足、客戶的即時幫助等等。怎樣打造親(qin) 活力?就是對店鋪硬件設施服務進行務實的創新、改善和整合,對導購的形象、素質、業(ye) 務能力進行不斷地強化和訓練。
策劃“特價(jia) 銷售”活動,吸引消費者提升進店率
實施特價(jia) 促銷活動要有四個(ge) 條件,一是要接地氣,吸引消費者;二是讓消費者買(mai) 後感覺實在,有行動;三是針對很長時間不動銷的商品;四是拿來做特價(jia) 的商品要保證質量不被投訴。活動的主要作用,即要吸引消費者,匯聚人氣,又要能打擊競爭(zheng) 對手。所以,既然促銷作用關(guan) 鍵是吸引消費者聚集人氣,那麽(me) ,商品的價(jia) 格就一定要讓人感覺真的實惠,讓消費者認為(wei) 有很大的便宜可占,否則就沒有誘惑力。比如,塗料門店裏的塗刷、手套、口罩、油工帽等商品,都可以實施特價(jia) 商品的促銷策略。店鋪在挑選特價(jia) 產(chan) 品時,一定要考慮這些產(chan) 品對消費者而言,是否是人們(men) 日常生活相關(guan) 必需品、購買(mai) 的幾率高不高、購買(mai) 的人群相對是否較大、價(jia) 格是否很容易與(yu) 其它店鋪作對比。說白了,就是讓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出到底貴不貴。因此,店鋪就需要分析和研究每天的銷售數據,挑選銷售頻率比較高,銷售數量比較大,消費者相對認可的產(chan) 品,來做吸引人的特價(jia) 產(chan) 品,這才是起到聚集人氣的關(guan) 鍵工作。而在此之前,銷售人員還必須要了解競爭(zheng) 對手的所有產(chan) 品品類,清楚競爭(zheng) 對手的整體(ti) 銷售狀況,掌握其所有產(chan) 品中哪些品類產(chan) 品比較暢銷,而且屬於(yu) 比較能夠帶動其他產(chan) 品銷售的,然後根據店鋪實施狀況,再來規劃出有針對性的特價(jia) 產(chan) 品策略。繼而挑選出與(yu) 競爭(zheng) 對手暢銷品外觀和品質都比較接近的產(chan) 品,直接把價(jia) 格降到最低位,不但吸引人氣,給競爭(zheng) 對手有力打擊,還能帶來其它產(chan) 品的連帶銷售。另外,在進行特價(jia) 產(chan) 品的促銷活動中,可以單一產(chan) 品形式存在,也可以是是特價(jia) 的套餐的形式出現。
研究一套適合針對各類商品動銷的“營銷話術”
一商店銷售經理和助理一起去塗料公司拜訪某一老板,為(wei) 了驗證助理的營銷實戰能力,便讓助理走在前麵,一進門,助理開口就問:“你好!你們(men) 老板在嗎?”銷售經理一聽馬上皺緊了眉頭,心理想“完了,沒戲了”,果然那個(ge) 正在彎腰沏茶的人,放下茶壺,帶著不悅的神情說:“哦,老板剛出去了!有什麽(me) 事等老板回來再說吧!”在回來的路上,經理對他的助理說,“要注意你的溝通技巧,換位思考客戶的感受,要學會(hui) 尊重別人,以後在碰到類似情況,一定要注意你的營銷話術”。後來他們(men) 又去一家塗料企業(ye) 拜訪一個(ge) 老總,同樣助理還是打前陣,他走到一個(ge) 身著西裝革履人麵前微笑著說:“老板,你好!”說著並同時遞上名片,那個(ge) 人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不是老板,我帶你們(men) 去找老板吧”……很快通過他的指引,結果他們(men) 順利地完成了此次拜訪的任務。
這個(ge) 案例說明營銷話術的重要性,同樣,作為(wei) 店鋪來說,要研究一套適合店鋪產(chan) 品動銷的“營銷話術”,可見,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營銷工作。比如,針對即將臨(lin) 期的一桶乳膠塗料產(chan) 品,當客戶說:“哎呀,這產(chan) 品馬上要過期了啊?”,倘若銷售人員說:“你也不差那幾塊錢,還不如買(mai) 新上架同類產(chan) 品的好”,那麽(me) ,那桶臨(lin) 期的塗料產(chan) 品可能就會(hui) 真的變為(wei) 過期的商品。如果你對店鋪內(nei) 所有臨(lin) 期產(chan) 品做了一些銷售話術的研究,並熟背於(yu) 心,結果就可能不同了。針對剛才的銷售情景,不妨銷售人員可與(yu) 客戶這樣進行互動:“沒關(guan) 係的,這桶塗料還有三個(ge) 月才到過期時間呢,再說,一桶塗料你一個(ge) 小時完了,不存在產(chan) 品過期的問題……”,這樣去跟消費者進行互動及處理異議,就能打消客戶的那些疑慮,客戶有可能馬上買(mai) 走。
創新商品陳列,提高顧客深度接觸率
對於(yu) 那些積壓滯銷的商品,通過創新商品陳列的策略,不僅(jin) 能吸引客戶的注意力,而且還是能夠提高客戶深度接觸率的一種好“IDEA”,具體(ti) 方法:一是通過利用商品陳列進行巧妙的搭配組合,使其再度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力和興(xing) 趣。二是通過專(zhuan) 題陳列法(也稱主題陳列法),即結合某一事件或國慶、中秋、情人節、雙十一、雙十二等節日,集中陳列有關(guan) 係列商品,來渲染氣氛,營造一個(ge) 特定促銷氛圍,促進某類商品的銷售。三是通過醒目陳列法,即通過各種形式,采用烘托對比的方法,突出宣傳(chuan) 陳列的商品,讓消費者對其集中關(guan) 注,改變消費者在同一時間內(nei) 對所有的商品都給予關(guan) 注的現象。誠然,對於(yu) 需要特別宣傳(chuan) 的滯銷商品商品,采用這種醒目的排列方法,既有利於(yu) 陳列商品的銷售,也有可能帶動其它商品的銷售。筆者建議在實施以上三種陳列策略的同時,還可通過在店鋪播放背景音樂(le) 或當下流行網絡歌曲,這樣也會(hui) 讓消費者為(wei) 美妙動聽的旋律和歌聲而駐足,同時來增加客戶在門店的停留機會(hui) ,據有關(guan) 研究表明:有背景音樂(le) 的店,顧客光顧率增加15%,銷售額平均增加30%左右。
將業(ye) 績考核與(yu) 不動銷商品銷售進行掛鉤
所謂的業(ye) 績考核與(yu) 不動銷商品銷售進行掛鉤,就是在進行門店銷售人員業(ye) 績考核的過程中,對不動銷的商品銷售完成指標進行強化及量化考核。主要對店麵現有的滯銷商品的銷售狀況,比如店鋪有滯銷產(chan) 品品名、規格、數量、型號、顏色、銷售指標、銷售定額、用什麽(me) 方法賣出等這些銷售項目詳細狀況進行逐一細化考核,甚至把每周每個(ge) 導購銷售定額分解量化到每個(ge) 店員;對完成任務的員工,實行一定的現金獎勵;對完不成任務的員工,以每周進行店麵衛生大掃除來進行負向“激勵”,並且要求留下來做營銷工作總結及製定近期一個(ge) 可行性銷售工作計劃。與(yu) 此同時,店長還要每周定期查詢滯銷品的銷售情況,並根據銷售情況在滯銷商品報表上作好銷售數量記錄,同時在店鋪內(nei) 進行通報。對超額完成指標、業(ye) 績好的員工,一是進行張榜公布並表彰;二是要求其在班前會(hui) 與(yu) 大家分享銷售心得。對沒有完成銷售指標、業(ye) 績極差的員工進行曝光鞭策。
俗話說:消費需要創造需求,銷售需要好的話術。同樣,油漆店鋪的動銷,也需要一個(ge) 讓客戶走進去的理由,你若懂得,便是門店銷售的春天。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