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經銷商為何對大品牌“說不”,不幹了?

    經銷商對大品牌“說不”,廠家正在失去對經銷商的主導

    從(cong) 2016年開始,一些大品牌在市場上不得不重新尋找代理商,因為(wei) 原來的代理商說不幹就不幹了,有的甚至是無預警的,搞得一線業(ye) 務員很被動。

    如果是個(ge) 別經銷商的行為(wei) ,可以視為(wei) 個(ge) 案。但當這種現象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成為(wei) 一種值得沉思的現象了。

    放在兩(liang) 年前,這是不可想象的事。那個(ge) 時候,大品牌的代理權是很搶手的。

    世道變化真快啊!

    一直以來,有個(ge) 似乎隻有中國才有的詞匯:管理經銷商。我曾經多次質疑過:客戶難道不是廠家的上帝嗎?我們(men) 應該為(wei) 上帝盡心盡力服務啊,怎麽(me) 會(hui) 有“管理”上帝的事呢?

    實際上,這表明了中國廠商關(guan) 係的畸形狀態,廠家處於(yu) 主導地位,特別是大品牌廠家。

    大品牌為(wei) 什麽(me) 不吃香了?

    過去,大品牌是很吃香的。為(wei) 什麽(me) 大品牌吃香呢?因為(wei) 大品牌能夠為(wei) 代理商帶來巨大利益。

    大品牌帶來的利益,或許不是直接利潤,但一定能間接帶來利潤。因為(wei) 大品牌經常會(hui) 淪為(wei) “帶貨產(chan) 品”,大品牌與(yu) 小品牌搭配,既有銷量也有利潤。

    那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時代呢?我總結為(wei) 兩(liang) 句話:井噴式的低端消費,無止境的銷量增長。

    那個(ge) 時代,所有中國企業(ye) ,無論廠家還是商家,都是增長依賴型企業(ye) 。隻要銷量增長,利潤就能增長。企業(ye) 的所有問題,都會(hui) 被銷量增長所掩蓋。

    這個(ge) 時代終止於(yu) 2013年。

    2013年,中國多數行業(ye) 達到了銷量曆史最高峰。

    2014年,多數行業(ye) 的龍頭企業(ye) ,銷量首次下滑。對於(yu) 下滑,大家認為(wei) 很不正常。

    2015年,行業(ye) 龍頭銷量持續下滑,大家認為(wei) 基本正常。

    2016年,人們(men) 已經習(xi) 慣於(yu) 銷量下滑了。

    銷量下滑了,廠家怎麽(me) 辦?2014年和2015年,廠家的正常工作就是“搶救銷量”。

    怎麽(me) 搶救銷量?大致有三個(ge) 辦法:

    一是推新品,但這樣做的極少,因為(wei) 推新品“遠水不救近渴”,而且營銷係統也沒有精力推新品;

    二是加大力度壓貨,比如促銷力度加大,這是多數企業(ye) 都做過的事;

    三是有些基層營銷人員為(wei) 了救銷量,開新戶、對部分竄貨變相鼓勵。

    這些做法,在2014年和2015年,代理商們(men) 隻能承受。一是廠家強勢慣了;二是大家都認為(wei) 下滑可能是暫時的。

    過去,廠商信奉一個(ge) 道理:銷量是擠出來的。壓貨、促銷,總能擠出銷量。

    2014年以後,廠商還在寄希望於(yu) 擠銷量,大致工作就是圍繞擠銷量展開的。但是,逐步發現,銷量擠不出來了。

    直至2016年,代理商們(men) 普遍看到,下滑不是暫時的,下滑是轉折點。代理商們(men) 看不到未來。

    當代理商看不到未來時,有些就不再受大品牌的氣了,有了果斷地向廠家說“老子不幹了”的勇氣了。

    代理商為(wei) 什麽(me) 看不到未來?

    除了銷量整體(ti) 下滑外,人力成本的上升也讓代理商們(men) 承受不了。

    自2003年開始,中國就進入了深度分銷的軌道。深度分銷,實際上有兩(liang) 大前提:

    一是渠道碎片化,隻有深度分銷才能解決(jue) 問題,因為(wei) 深度分銷的本質是盡可能接近終端、接近消費者;

    二是深度分銷是依托人海戰術。依托人海戰術是因為(wei) 人力成本低。

    在銷量增長時,成本的增長是可以暫時忽略的。因為(wei) 銷量增長可以攤薄成本。當銷量停止增長時,代理商們(men) 發現利潤被銷量和成本雙重擠壓。

    銷量沒增長,促銷費用的增長擠占了毛利;成本的增長進一步擠占了利潤。

    過去,快消品行業(ye) 代理商的平均利潤大致是3%,平均配送費是7%-8%,這還不算促銷費和管理費用。

    過低的利潤,稍微受點銷量和成本影響,就進入盈虧(kui) 平衡點。對於(yu) 一些價(jia) 格透明的快銷品,毛利已經相當低了。

    代理商可以承受一年不賺錢,但很難承受兩(liang) 年不賺錢。

    如果兩(liang) 年看不到賺錢的希望,代理商們(men) 就有了“說不”的勇氣。

    廠家開始妥協了

    過去,廠家麵對代理商是很少妥協的。這次,當有些代理商主動“說不”時,廠家竟然妥協了。

    因為(wei) 如果廠家對代理商不妥協,代理商們(men) 很容易就不幹了。

    最初是強勢的代理商“說不”,現在普通代理商也敢“說不”了。

    如果“說不”再變得普通一點,廠商關(guan) 係就要移位了。

    大品牌怎麽(me) 主導代理商?

    過去,大品牌主導代理商,我認為(wei) 有兩(liang) 個(ge) 原因:

    一是大品牌在營銷方麵確實能夠帶領商家進步;

    二是大品牌能夠為(wei) 商家帶來利潤。

    大致從(cong) 2010年開始,中國廠家在營銷方麵就基本無所作為(wei) 。近幾年在互聯網時代更是失去方向,已經沒有帶領商家進步的能力了。

    特別是在B2B領域,我發現代理商對廠家更敏感。很多代理商已經動起來了,但有多少廠家已經意識到。

    在SaaS的應用方麵,代理商們(men) 也是走在前麵的。

    在營銷方麵失去引領作用,不能帶領代理商們(men) 進步。這是大品牌失去主導權的一個(ge) 重要方麵。當然,銷量下滑,利潤下降,廠家無能為(wei) 力,在高附加值的推廣方麵無能為(wei) 力,也是一個(ge) 重要原因。

    隨著行業(ye) 封頂,現在廠商都麵臨(lin) 一個(ge) 問題:怎麽(me) 在銷量下滑的情況下實現利潤增長?

    如果解決(jue) 不了這個(ge) 問題,大品牌在代理商麵前的主導權將進一步喪(sang) 失。

責任編輯:雷達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17-02-08 17:05
下一篇 2017-02-09 08:09

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