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的汽油味、裝修時的油漆味……這些氣體(ti) 其實都是可以廢物利用的“寶貝”。4月12日,記者從(cong) 大連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與(yu) 環境生命學部、盤錦校區石油與(yu) 化學工程學院賀高紅教授團隊近日摘得第45屆日內(nei) 瓦國際發明展特別嘉許金獎,其專(zhuan) 利項目“高效膜法回收揮發性有機物”創新性地使用多技術集成耦合工藝,實現了揮發性有機物高效率、高能效回收,對當前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在人們(men) 日常生活中,揮發性有機物廣泛存在,例如人們(men) 在加油站聞到的汽油味、裝修時的油漆味等,它們(men) 成為(wei) 霧霾和光化學煙霧等嚴(yan) 重大氣汙染的罪魁禍首之一。不過在科學家眼裏,汙染物都是放錯了地方的有價(jia) 值的東(dong) 西,揮發性有機物同時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揮發性有機物的回收成為(wei) 賀高紅教授團隊研究的課題。
據了解,以往的回收中,單一控製技術無法適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來源廣、組成多、濃度變化大、處理要求高的需要,經濟效益不顯著,技術應用也有限。賀高紅教授團隊開發的多技術集成耦合工藝,將膜分離、透平膨脹製冷、淺冷和精餾等多技術梯級耦合集成,通過技術互補,提高了汙染控製的覆蓋範圍。同時,該技術解決(jue) 了膨脹製冷機進料的重組分夾帶問題,使膨脹機能夠穩定工作,持續補充高效膜法回收揮發性有機物的重要目標———輕烴增收所需的冷量,實現了低成本、低能耗的輕烴綜合增收,輕烴回收率高於(yu) 90%,回收能耗降低20%以上。
據了解,相關(guan) 技術已在中石化、中石油等30多個(ge) 項目中成功應用,投資回收期均少於(yu) 1年,每年為(wei) 國家產(chan) 生經濟效益5億(yi) 元。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