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漆就是以水為(wei) 稀釋劑、不含有機溶劑的塗料。具有節能環保、不燃不爆、超低排放、低碳健康等特點,可廣泛使用在木器、金屬、工業(ye) 塗裝、塑料、玻璃、建築表麵等多種材質上。以長遠角度看,水性塗料進行塗裝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我國水性塗料的應用領域分析
分析認為(wei) ,塗料企業(ye) 紛紛發展水性工業(ye) 塗料無疑對環境是個(ge) 最大利好,還可以壓低目前市場上國外水性工業(ye) 塗料品牌價(jia) 格,惠及國內(nei) 消費者。但是,水性工業(ye) 塗料是一個(ge) 技術含量很高的環保高端產(chan) 品,生產(chan) 塗刷工藝上也有很大不同,塗料企業(ye) 應該在這方麵循序漸進,不能急於(yu) 求成,否則讓不成熟的水性塗料產(chan) 品流向市場,整個(ge) 水性工業(ye) 塗料行業(ye) 發展運作都會(hui) 受到影響。下文是對我國水性塗料的應用領域分析。
水性工業(ye) 塗料主要應用於(yu) 汽車、鐵路車輛、橋梁管道、鋼結構、集裝箱等領域,目前國內(nei) 工業(ye) 塗料的水性化水平與(yu) 工業(ye) 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很大差距。
汽車塗料:
隨著汽車工業(ye) 的高速發展,汽車塗料的用量也在不斷增長。自從(cong) 2008年上海通用在上海推出第一條水性汽車塗料生產(chan) 線以來,國內(nei) 汽車塗料新建生產(chan) 線全部以水性塗料來設計,水性塗料已經成為(wei) 汽車塗料的主流。汽車塗料主要包括底漆、中塗、麵漆,其中麵漆又分為(wei) 本色漆和金屬閃光漆。汽車塗料的水性化進程是從(cong) 底到麵逐步進行的。早在20世紀60年代,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率先使用水性電泳底漆,目前底漆已有90%以上采用水性塗料,88%汽車中塗也已采用水性化技術,水性金屬閃光底色漆的應用超過了65%。
鐵路車輛塗料:
車身塗裝大都使用傳(chuan) 統的溶劑型塗料,其中大量含有的有機溶劑,給儲(chu) 運、施工帶來不便和安全隱患。在溶劑型塗料生產(chan) 和使用過程中釋放的有害氣體(ti) ,更是會(hui) 給生產(chan) 員工的健康和大氣環境造成不可忽視的負麵影響。在發達國家,粉末塗料、100%固體(ti) 含量液體(ti) 塗料、水性塗料已成為(wei) 鐵路車輛製造業(ye) 的主流塗料體(ti) 係,其中水性塗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我國鐵路貨車領域已經成功應用華豹水性工業(ye) 塗料塗裝車輛13000多輛,產(chan) 品經過5年以上驗證,完全可以到達溶劑型產(chan) 品質量標準;鐵路機客車的水性化塗裝體(ti) 係的研製,華豹塗料公司也已經完成,並且開始塗裝後上線測試。動車、高鐵及軌道交通領域塗料的國產(chan) 化、水性化進程,也已經進入鐵總的工作計劃中。
重防腐塗料:
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金屬製品的腐蝕生鏽,造成資源、能源的浪費,經濟上的損失,有時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根據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公布的一些腐蝕損失資料,腐蝕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占國民經濟總產(chan) 值的1%~4%,每年腐蝕生鏽的鋼鐵約占年產(chan) 量的20%,約30%的設備因腐蝕而報廢。我國每年金屬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chan) 總值的4%,如此驚人的損耗,刺激著防腐蝕塗料的發展。開發環保型工業(ye) 重防腐塗料是全球許多發達國家塗料專(zhuan) 家正在積極探索的高技術項目,在國內(nei) 更是一個(ge) 新興(xing) 的領域。在一些典型的重防腐塗料市場,如基礎設施、石油和煤氣、電力、桶槽、海洋和化學品工業(ye) ,水性塗料的使用正在不斷增加。用於(yu) 重防腐領域的有水性醇酸體(ti) 係、水性環氧體(ti) 係(環氧雲(yun) 鐵中塗和環氧富鋅底漆)、水性無機富鋅體(ti) 係、水性環氧酯體(ti) 係等。
水性集裝箱塗料:
目前世界集裝箱年產(chan) 量超出350萬(wan) 隻標準箱,年需塗料約40萬(wan) 噸,價(jia) 值約60億(yi) 元。目前世界範圍內(nei) 使用的集裝箱塗料多數都是溶劑型的,集裝箱生產(chan) 噴漆過程中,會(hui) 產(chan) 生大量的有害氣體(ti) ,不僅(jin) 危害噴漆作業(ye) 人員的身體(ti) 健康,還會(hui) 造成環境汙染。隨著環保法規日趨嚴(yan) 格,國際集裝箱標準化委員會(hui) 對集裝箱塗料的環保和衛生提出較高的要求:如塗料內(nei) 不得含Cd、Pb、Cr、Hg等重金屬;采用磷酸鹽等無毒的顏料;高固體(ti) 分、低VOC等。丙烯酸麵漆替代氯化橡膠麵漆、箱底專(zhuan) 用漆也開始逐步推進。水性集裝箱塗料在國內(nei) 已經開始試點應用。
責任編輯:路遙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