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洋品牌蜂擁而入,包括、等為(wei) 首的一大批塗料洋品牌昂首進入中國市場。幾十年來,中國人民的確享受到了洋品牌進入市場後帶來的紅利,例如就業(ye) 、先進技術及服務、稅收等。但幾十年後,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 扮演攪局者的李鬼式“洋品牌”層出不窮,高舉(ju) “洋品牌”的名義(yi) ,采取瞞天過海、暗度陳倉(cang) 、掛羊頭賣狗肉等等手段,不斷攪混中國塗料消費市場,這比起環境汙染、化工安全等問題所帶來的傷(shang) 害毫不遜色。
長期的現實表明,不少人認為(wei) 月亮是外國的亮,凡是洋品牌都認為(wei) 是好貨。但是,隨著消費形態的變化,一些 “洋品牌”不斷透支中國人民的信任,讓人們(men) 對市場的虛弱信心再受打擊。實際上,正是國人自己給自己挖坑,崇洋媚外的精神,再加上一些包裝大師們(men) 、媒體(ti) 廣告商們(men) 無形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洋品牌不管真假,隻要帶個(ge) “鬼”的頭銜,就能大行其道。導致現實當中,有大量消費者因此受到蒙蔽和損害,讓人深感錐心之痛。
近日一位廣州的老同學家裏裝修,特地請教我這個(ge) 專(zhuan) 業(ye) 人士,說什麽(me) 上海有個(ge) 意大利XX藝術塗料看起來不錯,問我意見。我從(cong) 事塗料行業(ye) 近二十年,也沒聽說過這個(ge) 名字,就上網進行了仔細查詢和比對,發現就是個(ge) 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的“洋品牌”。掏心掏肺和老同學說了半天,老同學還是將信將疑地掛了電話。
《人民的名義(yi) 》為(wei) 啥這麽(me) 火,那是因為(wei) 人民痛恨腐敗!“洋品牌”是另一種腐敗,腐的是人民的心,敗的是人民的財。
“洋品牌”當中有一種是強盜嘴臉,直接就是什麽(me) 都來假的,沒有任何外資的手續,就敢大肆在包裝上、宣傳(chuan) 上、在導購上進行吹噓。對消費者明搶明騙,心理素質十分強大,或者也是違法成本小不擔心被舉(ju) 報查處。強盜們(men) 唯一講究的是明火搶劫的技巧,木器漆要整個(ge) 德國聚酯王,乳膠漆要添上英國基因,最近很火爆的藝術塗料,必須帶上個(ge) 意大利和德國字樣。真魚假魚再融合大魚小魚各種魚,混在一塊互相撕咬得可歡樂(le) 了。
強盜都還好辨認,查詢一下商標、檢測報告、入關(guan) 報告等就能露出馬腳。反倒是那些亦真亦假的“洋品牌”讓人深惡痛絕且無可奈何。
這種亦真亦假的“洋品牌”是一副竊賊嘴臉,采用極具欺騙性的偽(wei) 裝來掩蓋真相。假如你產(chan) 生疑問,例如:這個(ge) “洋品牌”是不是在港澳、歐洲等地隻要花費幾千元即可注冊(ce) 的?是不是向國外某不知名塗料企業(ye) 買(mai) 個(ge) 配方,而本就是在國內(nei) 小加工坊生產(chan) 的 “洋品牌”?疑問歸疑問,說穿了竊賊們(men) 明白,消費者不會(hui) 去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查證,即使有所投訴竊賊們(men) 也能自圓其說。
竊賊另一種麵目是,借著與(yu) 洋品牌的合作或代理,即使是一些在國外本土就是些不被重視的品牌,拿過來到了中國,硬能說成是什麽(me) “全球十大裝飾性油漆企業(ye) ”、“德國乃至全歐洲絕無爭(zheng) 議的行業(ye) 領導者”。更有甚者,進口一部分,另外摻和不少自己小工廠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真真假假,誰能知道?
PPG、多樂(le) 士、立邦這樣的國際知名洋品牌,均早已實現了在國內(nei) 生產(chan) ,與(yu) 合資汽車品牌一樣,國產(chan) 與(yu) 原裝進口的有所區別並不奇怪。奇怪的是人的心態,毫不誇張的說,國塗比國足爭(zheng) 氣多了,在技術研發和製造水平上,建築塗料產(chan) 品與(yu) 世界頂尖水平非常接近甚至有部分產(chan) 品是超越的,但在市場份額上差距卻非常巨大。消費心理的怪異,驅動了很多中國塗料企業(ye) 要往“洋品牌”靠攏,可曾想這就更推動了怪異的輪回。當強盜與(yu) 竊賊橫行在塗料市場上,“洋品牌”泛濫成災的時候,讓國人如何以民族塗料自豪?
我們(men) 麵臨(lin) 的問題是, 2017年中國塗料企業(ye) ,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ye) 在環保、神秘彩金随机派发最高赠送、勞動力、運輸等成本巨大壓力下,在社會(hui) 經濟、消費結構急劇變化的環境下,誰能守住本心脫穎而出?
中國塗料的變革史上,能獲得持續發展,獲得足夠尊重的,一定是那些不依托“洋品牌”忽悠,而依靠不懈努力的民族塗料企業(ye) 。
因而有問,以國塗的名義(yi) ,“洋品牌”誰來打假?
責任編輯:陸虎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