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從(cong) 油性塗料中揮發出來排放到大氣中的VOC高達1800萬(wan) 噸,中國達到700萬(wan) 噸,是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VOC排放中大約18%-19%來自油漆,因此要加快“塗料去溶劑化”的步伐。而替代溶劑型塗料的“三劍客”分別是光固化塗料、粉末塗料和水性塗料。
現在“三劍客”中最熱的就是水性塗料,很多企業(ye) 都把水性化產(chan) 品作為(wei) 招牌產(chan) 品,但是目前生產(chan) 有機溶劑和助劑容量低於(yu) 1%的水性塗料是難以實現的。假如將國家標準中“對施工狀態下VOC含量低於(yu) 420克/升(含)的塗料免征消費稅”改為(wei) “施工狀態下VOC含量低於(yu) 157克/升(含)”的美國標準或“施工狀態下VOC含量低於(yu) 90克/升(含)”的歐盟標準,目前國內(nei) 的水性塗料大部分都不符合標準。
同時,10年內(nei) 全部溶劑型塗料消失不可能,但10年內(nei) 將溶劑型塗料市場占比減少50%是有可能的。粉末塗料的前景是很有戲的。
外資企業(ye) 當道,本土企業(ye) 差在哪裏?
目前的粉末塗料生產(chan) 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外資企業(ye) ,就那家具漆行業(ye) 作為(wei) 例子,本土企業(ye) 中擁有天津、廣東(dong) 、江蘇、四川四大生產(chan) 基地,年產(chan) 量粉末塗料1萬(wan) 多噸的相比,中國民營塗料企業(ye) 可以相提並論的幾乎沒有。
除開粉末塗料在利潤豐(feng) 厚的汽車漆領域也是由外資占領主要領導地位,特別是近年來汽車的銷量攀升,汽車的產(chan) 量創新高離不開電泳塗料這一高科技塗料的功勞。
塗贏天下記者小魚了解到2015年電泳漆行業(ye) 的市場規模約為(wei) 28.7億(yi) 美元,而2020年則將達到36.9億(yi) 美元,市場驅動力主要源自汽車和家電行業(ye) 的增長。其中,中國、印度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是電泳漆的主要消費者。
電泳漆的發明者——PPG
1963年,PPG首次將汽車電泳塗料注入儲(chu) 罐,開創業(ye) 界先河。1978年,首次將陰極電泳塗料推向原始設備製造市場,1981年推出厚膜陰極環氧電泳塗料。隨著PPG將電泳漆引入到中國,最開始在汽車上應用,後來推廣到汽車以外其它工業(ye) 方麵的應用。
時至今日,PPG向汽車工業(ye) 提供電泳漆產(chan) 品的曆史已超過40年,為(wei) 40多億(yi) 車輛提供了保護。相比於(yu) 市場上同類型的電泳漆,PPG的電泳漆在行業(ye) 內(nei) 具有明顯的優(you) 勢。PPG研發不含重金屬、低VOC的新型電泳塗料,滿足日益嚴(yan) 苛的環保要求,同時,通過降低固化溫度、優(you) 化產(chan) 品性能為(wei) 客戶節省成本。
PPG在大力發展電泳塗料業(ye) 務的同時,也加強了中國粉末塗料業(ye) 務上的研發和投入。PPG在2015年收購廣州IVC。2017年PPG啟動上海和廣州工廠的擴建項目,處於(yu) 有序發展當中。
除了粉末塗料產(chan) 能的擴張,PPG還進行了水性塗料產(chan) 能的擴張。2013年,PPG在天津工廠建成水性塗料生產(chan) 車間。2017年,PPG還將在天津廠區啟動水性塗料擴建項目。豐(feng) 富的水性塗料產(chan) 品可應用於(yu) 汽車零部件、重型機械、一般工業(ye) 、交通運輸等多個(ge) 領域和市場。

近年來,PPG陸續研發了很多綠色、可持續的塗料產(chan) 品,涵蓋電泳、粉末及水性漆等塗料產(chan) 品,幫助客戶實現最佳塗裝效果的同時,滿足國內(nei) 日益嚴(yan) 苛的環保要求。無論是在環保方麵,還是在產(chan) 品性能方麵,PPG都是當之無愧的領先者。
總結:
在環保壓力和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企業(ye) 推陳出新是一種穩固自己地位的手段。而現在行業(ye) 中最熱門的水性塗料市場中我們(men) 可以看出,市場需求明顯的情況下,很多企業(ye) 都一頭跟風去搞水漆,而比水漆更加環保的粉末塗料,在環保壓力下如果技術方麵可以達到的話,大概全行業(ye) 都在搞粉末塗料,更高利潤的汽車電泳塗料更是如此。還是那句話,掌握技術才是王道,就算以後企業(ye) 經營不善,靠這個(ge) 本事也能賣個(ge) 好價(jia) 錢!
責任編輯:李謹之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