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湖南省政協“促進企業(ye) 科技創新 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專(zhuan) 題調研組前往藍天豚矽藻產(chan) 業(ye) 園調研,詳細了解企業(ye) 在科技創新方麵的相關(guan) 情況,並展開座談。

調研組一行先後參觀了藍天豚矽藻生態博物館、產(chan) 品展示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智能化生產(chan) 線。在藍天豚現代化生產(chan) 車間裏,中國首條綠色建築塗料工業(ye) 4.0生產(chan) 線正有序運行中,生產(chan) 線的機電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均從(cong) 德國進口,采用全球頂尖的自動化灌裝和清潔生產(chan) 係統,可實現安全無汙染生產(chan) ,多個(ge) 係列的矽藻產(chan) 品同步生產(chan) ,年產(chan) 值可達50萬(wan) 噸。該生產(chan) 線實行智能化管理,將生產(chan) 同等規模產(chan) 品所需的120名普工縮減為(wei) 12人,生產(chan) 成本節約了35%。“企業(ye) 的持續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隻有不斷激活創新活力和創新潛能,成效影響力才能持續顯現。”湖南省政協副秘書(shu) 長、機關(guan) 黨(dang) 組成員陳三新說。


座談會(hui) 上,藍天豚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介紹了企業(ye) 發展曆程和未來戰略規劃,同時還就公司麵臨(lin) 的一些困難向與(yu) 會(hui) 領導和專(zhuan) 家作了匯報。調研組一行紛紛為(wei) 藍天豚支招,圍繞企業(ye) 如何進行技術創新,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材料製造業(ye) 是重要的經濟行業(ye) ,企業(ye) 應當加快綠色技術創新,市場營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致勝。”湖南省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hui) 主任、九三學社省委副主委、經濟學博士吳金明表示。

湖南省政協委員、金煌集團董事局主席、湖南藍天豚綠色建築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童彬原,金煌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戴躍明等接待了調研組一行。
【相關(guan) 介紹】
湖南藍天豚綠色建築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藍天豚”)成立於(yu) 2010年,是一家集產(chan) 品研發、生產(chan) 、銷售、服務於(yu) 一體(ti) 的高新技術企業(ye) ,總部位於(yu) 湖南長沙。
藍天豚擁有自己的研發中心——藍天豚科學實驗室;兩(liang) 處生產(chan) 基地——湖南長沙市嶽麓高新工業(ye) 園生產(chan) 基地與(yu) 湖南湘陰矽藻泥千億(yi) 產(chan) 業(ye) 園;擁有國家級的矽藻泥專(zhuan) 業(ye) 人才培訓基地——藍天豚學院;並開創行業(ye) 先河,建立矽藻泥產(chan) 品展示陳列館——藍天豚博物館。
藍天豚矽藻產(chan) 業(ye) 園(又稱“中國矽穀”)坐落於(yu) 湖南嶽陽湘陰輕工業(ye) 園,項目總規劃占地麵積1000畝(mu) ,生產(chan) 生活辦公建築麵積31萬(wan) ㎡,總投資30億(yi) 人民幣,主要產(chan) 品為(wei) 綠色建築裝飾材料:矽藻內(nei) 牆功能性塗料、矽藻外牆功能性塗料、建築隔熱防火保溫材料、牆體(ti) 結構材料、輕質隔牆材料、矽藻膩子及矽藻化妝品、功能性擺件掛件、內(nei) 飾藝術品等。憑借產(chan) 業(ye) 的縱橫聯合,產(chan) 能的跨越式提升,千億(yi) 級資源平台高效提速,藍天豚千億(yi) 產(chan) 業(ye) 園將使得綠色建築裝飾材料——矽藻新材料基地的研發能力、生產(chan) 規模再創新高度。

目前竣工投產(chan) 的一期項目投資約3.5億(yi) 元,占地100畝(mu) ,建築麵積5萬(wan) ㎡,除廠房外,園區內(nei) 將有12000㎡的職業(ye) 學校,1300㎡的專(zhuan) 家樓(院士工作站),8000㎡的矽藻博物館(產(chan) 品展示中心)等,一期工程完工後年產(chan) 量達50萬(wan) 噸,年產(chan) 值達100億(yi) 元以上。集產(chan) 、學、研一體(ti) 的藍天豚矽藻產(chan) 業(ye) 園,作為(wei) “中國矽藻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將在矽藻材料研發與(yu) 應用,造福人類起到引領行業(ye) 的作用。
責任編輯:李鍾毓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