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近日發布年度汽車色彩流行趨勢數據,指出藍色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汽車顏色。
2016年的數據顯示,藍色塗裝在豪華汽車、中型車和緊湊車型中增加了3%。該上升趨勢今年在世界許多地區依然存在,並在豪華汽車領域的色彩偏好中已增長了5%。
雖然藍色可能很快在汽車市場變得更加引人注目,但在世界各地車型上的應用仍然不盡相同。在北美地區,藍色對於(yu) 豪華車而言是潮流選擇。在中國,藍色則是微型車的首選。而在歐洲,與(yu) 其他車型相比,消費者在運動車型中更偏好藍色。
在過去四年中,藍色在北美國際車展上一直處於(yu) 主導地位,在別克Avista概念車,奧迪 Sport,沃爾沃S90和S60,以及其他梅賽德斯、保時捷和雷克薩斯多款車型中的應用都分外搶眼。
PPG汽車塗料色彩設計經理Jane Harrington表示:“PPG在塗料和顏色趨勢預測方麵的領導地位,使我們(men) 能夠與(yu) 來自7個(ge) 國家的20位全球色彩專(zhuan) 家共同進行跨文化、跨行業(ye) 的色彩趨勢分析。汽車色彩流行趨勢受到多個(ge) 行業(ye) 的影響,與(yu) 時裝或裝飾行業(ye) 相比,汽車顏色流行趨勢每年並無顯著變化,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改變。雖然白色、黑色、灰色和銀色仍然是汽車色彩的熱門選擇,但我們(men) 發現人們(men) 對各種藍色和棕色係汽車的喜好程度呈穩步上升之勢。”
2017年世界各地汽車色彩流行趨勢包括:
北美洲:白色( 25%)依然穩居首位,而黑色(21%)和灰色(17%)分別上升了2%和5%。銀色(13%)下降了6%,緊跟其後的是紅色和藍色(均為(wei) 10%)。
南美洲:白色(38%)在該地區繼續站領主導地位,而銀色(31%)位居第二,較上一年上升了2%。其他備受消費者青睞的顏色依然是黑色(10%)、灰色(9%)和紅色(8%)。
歐洲:白色(32%)、灰色(18%)、黑色(17%)和銀色(9%)的受歡迎程度與(yu) 2016年幾乎保持一致,而消費者對藍色(9%)的喜好程度則有所上升。
亞(ya) 太地區:白色(44%)仍是該地區最受歡迎的汽車色彩,大幅領先黑色(15%)、銀色(10%)以及金色、米色、橙色和棕色等自然色係(10%)。
Harrington指出,消費者在時裝、科技產(chan) 品及家居裝飾中對於(yu) 舒適中性色係的偏愛,使得平衡而經典的銀色及灰色在各類車型中仍然備受歡迎。基於(yu) 灰色和藍色色調的各種派生色,代表寧靜、舒適和中立,同樣是消費者的首選。
PPG精選“CORERelation”係列汽車外觀色彩,為(wei) 2021年的新車型提供設計參考,以引發消費者內(nei) 心共鳴。該係列涵蓋四大色彩趨勢主題:
The Retreater:重點關(guan) 注需要從(cong) 現代科技的過度刺激和繁忙日程的沉重壓力中尋求釋放的人群。該主題凸顯樂(le) 享愜意生活和寧靜時光,給人安靜、平衡與(yu) 祥和的舒適感覺。該主題以大地色為(wei) 主,受石塊、大理石、砂礫和泥土顏色的啟發,與(yu) 白色和一些輕鬆柔和的色調相搭配。灰色、自然色和藍灰色等汽車色彩在全球日趨流行,紅色的受歡迎程度下降1%而灰色上升2%便是最佳例證。
Dream Weaver:代表著張揚、享樂(le) 和狂歡主義(yi) 。這一折中主義(yi) 的色係體(ti) 現了玩世不恭、逍遙自在的生活心態,反映了節日狂歡者和自由消費者的心聲。該主題實現了明亮飽和的色彩與(yu) 高亮度暗色調的完美中和,不同明度與(yu) 飽和度的寬泛色域擴大了未來汽車色彩的選擇,包括醒目紅色、別致綠色和深沉橘色等。
The Commoner:代表貼近大眾(zhong) 生活的簡約主義(yi) ,專(zhuan) 注於(yu) 輕鬆自在、無憂無慮的簡單生活方式。這一主題主要為(wei) 原色紅、原色藍、本白色以及自然棕色和自然綠色等顏色的混搭。
The Brave:代表著革新和力量,是全球性動蕩和不確定性的映像。這一主題融合了一係列奢華珠寶的色調,例如藍寶石色、優(you) 雅棕色和溫暖中性色,蘊含著潛在的優(you) 雅與(yu) 魅力品質。
80多年來,PPG始終走在汽車塗料創新的最前沿,將其廣泛的塗料知識和特效技術與(yu) 行業(ye) 流行趨勢分析相結合,幫助全球汽車製造商提升其品牌形象和辨識度。
PPG的塗料產(chan) 品銷往全球70餘(yu) 個(ge) 國家,其色彩流行趨勢研究已成為(wei) 一項跨文化的全球性工作。PPG在全球擁有20位專(zhuan) 注於(yu) 消費電子產(chan) 品、建築、汽車和航空航天市場的色彩專(zhuan) 家。專(zhuan) 家團隊根據消費者洞察研究、建築及裝飾材料等的流行趨勢,預測能夠引起消費者共鳴並反映不同文化、地區和市場消費者態度的流行色彩。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