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dong) 昌樂(le) 紅河鎮上,有一條街叫做樂(le) 化街,擁有三十年發展史的樂(le) 化集團就起步於(yu) 這條街。在樂(le) 化集團廠區門口,兩(liang) 棵大槐樹挺拔於(yu) 此已有三十年,這兩(liang) 棵大槐樹是樂(le) 化集團董事長沈孝業(ye) 在創業(ye) 之初親(qin) 手栽下的,如今當時的小樹苗已成繁茂的參天巨樹,樂(le) 化也從(cong) 一窮二白的小作坊發展成為(wei) 年營收近20億(yi) 的大集團。
2017年11月,記者對話樂(le) 化創始人沈孝業(ye) ,回首三十年,環境巨變,初心未改。沈孝業(ye) 說,這個(ge) 初心就是帶領大家過上富裕的日子,就好像大樹存在的意義(yi) 就是向大地播撒更多的綠蔭。

談創業(ye) :農(nong) 業(ye) 隻能解決(jue) 溫飽 工業(ye) 才能實現富裕
上個(ge) 世紀八十年代,絕大部分農(nong) 村人還停留在掙工分的階段,沈孝業(ye) 卻選擇了創業(ye) ,而且是油漆這個(ge) 並不熟悉的行業(ye) 。
沈孝業(ye) :1986年,我從(cong) 農(nong) 村到鄉(xiang) 經委,在鄉(xiang) 經委待了一年,負責經委的信息、商貿和考察項目,這期間,我就考察了油漆廠,1987年黨(dang) 委派我組建油漆廠並出任廠長。
為(wei) 什麽(me) 在那個(ge) 時候想要上項目,因為(wei) 在農(nong) 村,多少年祖祖輩輩就是麵向黃土背朝天,靠農(nong) 業(ye) 僅(jin) 僅(jin) 能解決(jue) 溫飽問題,解決(jue) 不了富裕問題。所以我想上工業(ye) 項目是唯一的出路。
為(wei) 什麽(me) 我有信心上油漆項目?有三個(ge) 原因。一是油漆廠的投資不大,設備比較簡單。二是那時候油漆還不飽和,還是一個(ge) 緊缺的行業(ye) 。三是因為(wei) 油漆市場那時候就在農(nong) 村,千家萬(wan) 戶刷門窗、家具都需要用油漆。從(cong) 這幾個(ge) 方麵,我感覺到有信心。
談彎路:沒有市場調查必然要受懲罰
其實樂(le) 化發展的前四年非常困難,由於(yu) 隻有幹勁沒有技術,不僅(jin) 沒有生產(chan) 出一滴合格油漆,還被一把火燒光了全部。
沈孝業(ye) :實際上從(cong) 1987年到1990年,企業(ye) 走了彎路,這也是後期總結出來的,那時候不知道是彎路。那時候我就憑自己做人、做事的經驗,甚至沒有社會(hui) 調查,沒有信息對比,沒有人才引進就把項目上了。
那時候隻是認識一個(ge) 會(hui) 做漆的老頭,我就把他接過來,比伺候家裏的老人還要上心,在他的指揮下,安裝、投產(chan) ,結果生產(chan) 出來的產(chan) 品不合格。
我說“你得有個(ge) 辦法。”他說“那就熬煉樹脂。”結果就是自己焊設備,帶著員工白天晚上加班。在1990年7月15日,連續三天兩(liang) 夜的時間做實驗,中午發生了一場大火,燒傷(shang) 了6人,我燒傷(shang) 麵積是百分之四十七,最重的燒傷(shang) 百分之九十三。
談精神:自己強起來是做人的尊嚴(yan)
廠子燒沒了,工人燒傷(shang) 了,沈孝業(ye) 一度非常絕望,除了身體(ti) 的創痛,更大的傷(shang) 口來自於(yu) 辜負了全鄉(xiang) 人的期望,30年後的今天,回憶起這段經曆,60歲的他再次流下了熱淚。
沈孝業(ye) :在燒傷(shang) 以後,自己有兩(liang) 個(ge) 深深的感受。首先人生存在世上不是靠自己,而是靠一批兄弟姐妹。在醫院護理的時候就靠自己的兄弟們(men) 來回倒班護理。更重要的,在困難的時候能頂住的還是黨(dang) 組織,鄉(xiang) 黨(dang) 委號召全鄉(xiang) 父老鄉(xiang) 親(qin) 們(men) 捐款、捐物對一個(ge) 企業(ye) 進行幫忙和支持。
我在醫院聽他們(men) 講過這件事,我想以後怎麽(me) 對黨(dang) 和父老鄉(xiang) 親(qin) 回報,想來想去,還是想念自己的廠,所以還在治療的時候,就偷偷到廠裏去看了一下。因為(wei) 失火把廠房都燒塌了,我從(cong) 雜草叢(cong) 中找到罐子,我就想知道裏麵還有沒有東(dong) 西,樹脂還在不在。
我回頭一看,正好在草上橫著一根小竹竿,順手往下一戳,水下發軟,一下子提起來,樹脂就粘在竹竿上,就像糖葫蘆一樣。當時在最困苦和為(wei) 難的那幾個(ge) 月當中,那是最興(xing) 奮的一件事,我就情不自禁地喊了句“成功”。攻克了最關(guan) 鍵的技術,又經曆了後期買(mai) 設備、學技術等環節,到1991年企業(ye) 複產(chan) 了。
這個(ge) 經曆是用錢買(mai) 不到的,那就是不管多大的困難,人隻能自己強起來,這就是做人的尊嚴(yan) 。
談改製:改製不是為(wei) 了私有 而是為(wei) 了發展
樂(le) 化在1991年複產(chan) 後,迅速進入蓬勃發展期,產(chan) 能在短時間內(nei) 從(cong) 500噸擴張到8萬(wan) 噸,營收也迅速破億(yi) 。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樂(le) 化人感受到了體(ti) 製的掣肘,於(yu) 是他們(men) 在九十年代中期就敢為(wei) 人先,實施改製。
沈孝業(ye) :因為(wei) 我改製,國家政策研究室來調研,當時由鄉(xiang) 鎮企業(ye) 改成股份製企業(ye) 國家是不讓的,但我改了。在會(hui) 議室我還沒坐好,他(調研人員)“啪”一下一拍桌子。
他說:“你是不是叫沈孝業(ye) ?”
我說:“是。”
“你是不是黨(dang) 員?”
“我說是。”
“黨(dang) 員是怎麽(me) 規定的?”
“我說無產(chan) 階級。”
“你是什麽(me) ?”
“我說我也是無產(chan) 階級。”
“你是無產(chan) 階級?你不是有產(chan) 階級嗎?”
“我怎麽(me) 是有產(chan) 階級?”
“你改製不就是有產(chan) 階級嗎?你有股,有股不就是剝削嗎?”
我說:“這件事不對,我們(men) 民營企業(ye) 靠自己的積蓄發展,我們(men) 創造大量的資金,繳稅,剩下的我們(men) 繼續發展,我們(men) 有決(jue) 定權。我們(men) 投資發展是為(wei) 個(ge) 人嗎?我們(men) 把企業(ye) 建大了,在中國建是為(wei) 了中國建的,怎麽(me) 是為(wei) 了個(ge) 人呢?以後我死了,我還都能帶進去嗎?我說這件事你放心,改製並不是為(wei) 了私有,是為(wei) 了更有利的發展,咱肯定是為(wei) 黨(dang) 為(wei) 人民,不是為(wei) 我自己。”
談管理:放權!各崗位幹部、員工嚴(yan) 格按塔型管理,各負其責
說起民營企業(ye) ,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管理無序,沒有規則。樂(le) 化曾經也麵臨(lin) 管理的難題,沈孝業(ye) 解決(jue) 管理問題的關(guan) 鍵就是製度和標準。如今沈孝業(ye) 外出半個(ge) 多月,經常連一個(ge) 企業(ye) 裏的電話都沒有,而企業(ye) 依舊正常運轉。
沈孝業(ye) :1997年左右,全國鄉(xiang) 鎮企業(ye) 多數就起來了,特別是在2000年的時候,很多報道都說鄉(xiang) 鎮企業(ye) 家是小農(nong) 意識,小富即滿,沒有胸懷,沒有戰略。我說這件事我覺得不對,我悟出的一個(ge) 道理,企業(ye) 隻有兩(liang) 種,一種是有標準的企業(ye) ,另一種是無標準的企業(ye) ,而樂(le) 化就要做有標準、有製度的企業(ye) ,用標準和製度去管理和規範企業(ye) 發展。
比如財務,明確了各項費用列支的透明度,由簽字生效到審核生效,就是我們(men) 財務的製度,花錢都定了標準,都不能超,由財務負責人審核報銷,我從(cong) 來不簽字,都是報銷了,他們(men) 記賬就行。
三十年來,采購客戶我沒談過,供應商我沒談過,都是他們(men) 談的。企業(ye) 多少億(yi) 的進出我從(cong) 來沒簽過字,幾千萬(wan) 支出我也不管,都是他們(men) 自己簽,因為(wei) 有財務審核的製度和規範在那裏,這就是企業(ye) 的管理。
談上市:決(jue) 不為(wei) 了上市而上市 為(wei) 了融資而融資
如今很多企業(ye) 都在運作上市,上市仿佛是一個(ge) 企業(ye) 做大了之後的必然選擇。但是樂(le) 化作為(wei) 營收近20億(yi) 的大型企業(ye) 集團,卻沒有上市的計劃。不僅(jin) 如此,他們(men) 甚至沒有一分錢的銀行貸款。
沈孝業(ye) :樂(le) 化1987年建廠到1994年改為(wei) 股份有限公司後,曾經培植上市,培植三年以後,我們(men) 企業(ye) 具備上市條件,但我提出來不上,停了。
為(wei) 什麽(me) 停,關(guan) 鍵是從(cong) 企業(ye) 實際出發,以我們(men) 現有的技術和團隊,上市以後能幹什麽(me) ?上市融了資能投什麽(me) ?我們(men) 企業(ye) 一是自己有錢,二是如果需要錢,各級銀行、金融部門對咱們(men) 支持都很大,人家都給我們(men) 用,所以我們(men) 感覺到沒有必要上市,所以我們(men) 不上。
現在看我們(men) 企業(ye) 已經30年了,目前一分錢的貸款沒有,還有餘(yu) 款,這30年來銀行貸款一分錢不良也沒有,稅一分錢欠款也沒有,工人一分錢欠款也沒有,那我們(men) 上市幹什麽(me) ?
談轉型:將全力發展五十六個(ge) 民族特色文旅產(chan) 業(ye)
專(zhuan) 注了三十年油漆產(chan) 業(ye) 的樂(le) 化,在2010年之後陸續涉足房地產(chan) 、國際貿易等領域,2012年樂(le) 化決(jue) 定今後集團公司不再新上其他工業(ye) 項目,而是向貿易、旅遊、服務業(ye) 三位一體(ti) 的文旅產(chan) 業(ye) 投資。就在最近,樂(le) 化將文旅產(chan) 業(ye) 鎖定在了五十六個(ge) 民族這一理念之上。
沈孝業(ye) :我們(men) 企業(ye) 在五年前已經決(jue) 定工業(ye) 產(chan) 品再好也不上了,就隻搞油漆和油漆的原料。確定要發展國際貿易,再由國際貿易帶旅遊,旅遊帶服務業(ye) 。
怎麽(me) 幹呢?我們(men) 就想到了家鄉(xiang) ,就是生我們(men) 、養(yang) 我們(men) 的地方,我們(men) 投昌樂(le) 的旅遊業(ye) ,所以我們(men) 就打造一個(ge) 惠泉湖,就把首陽山搞一個(ge) 旅遊景點,搞一個(ge) 大的兒(er) 童樂(le) 園。習(xi) 主席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men) 就這麽(me) 幹。
我們(men) 確定在十年內(nei) ,發展20個(ge) 國的貿易和20個(ge) 國的旅遊,在國內(nei) 開設10個(ge) 分公司,承擔旅行社的功能。
另外,我們(men) 瞄準了五十六個(ge) 民族一家親(qin) 這個(ge) 理念,在昌樂(le) 的首陽山拿下2000多畝(mu) 地,把五十六個(ge) 民族的風土人情引進來,實現文化互動,實現五十六個(ge) 民族的特色旅遊、餐飲、娛樂(le) 。我們(men) 濰坊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不用走遍全國,來到昌樂(le) 就能看到各民族最具特色的東(dong) 西。
談未來:扶上馬還要送一程
從(cong) 1987年創業(ye) 至今,沈孝業(ye) 已經年滿60歲,逐漸退休成為(wei) 不可回避的話題,用他的話說,對新一代樂(le) 化人,他會(hui) 扶上馬,再送一程。
沈孝業(ye) :樂(le) 化的未來是30年廠慶的一個(ge) 重點問題。我年齡大了,也要逐步的退,但是前麵30年,我是從(cong) 無到有創辦企業(ye) ,是一心帶著大家幹,未來怎麽(me) 給樂(le) 化人鋪上一個(ge) 好的平台,鋪上一條好的路,明確未來30年的目標,怎麽(me) 去發展,這是我在想的,通俗點說,就是扶上馬,再送一程。

我們(men) 班子擬定未來30年是鞏固昌樂(le) ,發展青島,開發西部。鞏固昌樂(le) 就是新上了100萬(wan) 噸油漆原料和100萬(wan) 噸高檔漆項目,這些項目都終將在昌樂(le) 以及昌樂(le) 周邊的壽光等地。在發展青島方麵,其實樂(le) 化早在2003年就在青島建立了研發中心,未來樂(le) 化也會(hui) 把業(ye) 務窗口遷到青島,去麵對更大的市場。開發西部就是把原來的油漆設備通過搬遷搬到西部,借助西部開發的東(dong) 風,把中檔產(chan) 品做得更強。
這是未來30年為(wei) 大家設定的目標,至於(yu) 方向,我還是對年輕人有一個(ge) 要求,像原來我幹一樣,永遠是聽黨(dang) 指揮,跟黨(dang) 走,年輕人要繼續發揚我們(men) 前30年創業(ye) 者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艱苦創業(ye) 、勤儉(jian) 持家、頑強拚搏,要幹好自己的事業(ye) ,依法經營,依法納稅,依法保護自己的企業(ye) 。這就是我心中樂(le) 化的未來。
在采訪中,沈孝業(ye) 告訴記者,不管有多少工作,他還是經常會(hui) 去老廠區轉一轉,看一看門前那兩(liang) 棵伴隨樂(le) 化一起風雨,一起成長的大槐樹。
如今大樹參天,就像自己創業(ye) 的三十年。
既然選擇做一棵大樹,就要撒給大地更多的綠蔭。這是大樹存在的意義(yi) ,也是沈孝業(ye) 繼續奮鬥的意義(yi) 。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