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liang) 年,東(dong) 方雨虹產(chan) 品研發中心主任段文鋒忙得不可開交。2015年底,依托他所在的北京東(dong) 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批準建設特種功能防水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作為(wei) 該實驗室的負責人,從(cong) 組建團隊、製定研究計劃到尋求合作,段文鋒一刻不敢鬆懈。
掛牌建設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段文鋒既體(ti) 會(hui) 到了基礎研究的價(jia) 值,也麵臨(lin) 著挑戰與(yu) 壓力。
極引導科技資源向企業(ye) 傾(qing) 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段文鋒記得,2002年博士畢業(ye) 來東(dong) 方雨虹時,防水技術研究所隻有一兩(liang) 名檢測人員,還沒有開展像樣的研究。10多年過去,公司的研發人員不斷增多、研發實力逐漸增強,但對高端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2015年底,依托北京東(dong) 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批準建設特種功能防水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有了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這個(ge) 平台,我們(men) 也能做高質量的基礎研究,人才在這裏有用武之地,吸引力大大增加。”段文峰如是說。
企業(ye) 是技術創新的主體(ti) 已經逐漸成為(wei) 社會(hui) 的共識。早在2006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就明確表示,支持鼓勵企業(ye) 成為(wei) 技術創新主體(ti) 。十九大報告也強調,建立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ti) 係。
然而,我國創新資源主要集中在高校院所,企業(ye) 創新能力總體(ti) 依然薄弱。為(wei) 引導科技資源向企業(ye) 傾(qing) 斜,提升企業(ye) 自主創新能力,解決(jue) 科技經濟“兩(liang) 張皮”問題,相關(guan) 部門出台一係列政策措施,依托企業(ye) 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其中的重要嚐試。
根據科技部的構想,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麵向社會(hui) 和行業(ye) 未來發展的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競爭(zheng) 前共性技術研究,研究製定國際標準、國家和行業(ye) 標準,聚集和培養(yang) 優(you) 秀人才,引領和帶動行業(ye) 技術進步。
科技部2016年12月發布的《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2015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正在建設和運行的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有177個(ge) ,基本涵蓋了國民經濟建設的主要領域,包括材料、製造、能源、礦產(chan) 、醫藥、農(nong) 業(ye) 、信息、交通等。
段文鋒所在的特種功能防水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2015年批準建設的第三批75個(ge) 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
從(cong) “短平快”研發轉向前沿、原創的基礎研究 首先麵臨(lin) 觀念的轉變。
“以前基本是看什麽(me) 賣得好就做什麽(me) 。我們(men) 的很多研發方向都是一線業(ye) 務員提出的,做‘短平快’的研究”。段文鋒說。
過去,行業(ye) 裏根本沒有人做基礎研究,一些企業(ye) 甚至連個(ge) 正經的技術人員都沒有,找到一個(ge) 配方就開始生產(chan) 了。但做有基礎性、前沿性的研究則完全不同。
“我們(men) 不再是解決(jue) 別人提出的問題,而是自己去開拓,為(wei) 行業(ye) 的未來發展技術規劃”,段文鋒說。
“當不再以很快賺錢的思維想問題,我們(men) 才發現值得研究的東(dong) 西太多了。比如,目前對環保材料的要求越來越高,能不能利用生物材料做防水材料,讓防水材料智能起來。每個(ge) 方麵思考下去都是全新的路徑。”
段文鋒把研發中心人員一分為(wei) 二。一部分繼續跟進市場做研發,另一部分則到實驗室做基礎研究。他總會(hui) 提醒研發人員:做什麽(me) ,比怎麽(me) 做更重要,要有做原創研究的意識。
為(wei) 了激發研發人員的積極性,研發部門調整了考核方式:在企業(ye) 內(nei) 部建立了研究與(yu) 工程的雙序列職業(ye) 晉升通道,從(cong) 事基礎研發人員的獎勵不與(yu) 業(ye) 績直接掛鉤。
目前,段文鋒組建了一支近70人的基礎研究團隊,可還是有些捉襟見肘。“從(cong) 前不知道還能做啥,現在是覺得有做不完的事。”研發中心原有的人才結構暫未達到從(cong) 事高質量基礎、原創研究的要求,人才是他眼下最操心的事。
與(yu) 高校院所良性互動,規劃行業(ye) 未來發展方向
“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期是5年,屆時會(hui) 從(cong) 成果、人才培養(yang) 等多方麵進行考核。實驗室既要製定、規劃出正確的發展方向,還要與(yu) 高校院所開展可持續的互動。”段文鋒說。
高校院所專(zhuan) 家擅長做基礎研究,但不一定了解市場。段文鋒的願景是:通過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平台,梳理出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規劃出細分研究領域,並向高校院所專(zhuan) 家提出需求,搭建企業(ye) 和高校院所的橋梁,形成良性互動。
“由企業(ye) 提需求,借助高校院所的研發力量,引導他們(men) 關(guan) 注行業(ye) 的基礎問題也是國際科技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段文鋒說。
眼下,段文鋒正聯合四川大學的王琪教授,就難再生廢棄高分子材料高效利用技術進行合作,並成為(wei) 實驗室一個(ge) 重要的研究方向。
“以前,我們(men) 關(guan) 心專(zhuan) 家的成果能不能馬上投入生產(chan) ,現在問的是能不能結合專(zhuan) 家的專(zhuan) 長做基礎研究。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成果轉化的過渡平台。”段文鋒說。類似的合作,他手頭正推進著好幾個(ge) 。“在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為(wei) 行業(ye) 、國家解決(jue) 技術問題,合作雙方的榮譽感也更強。”
段文鋒介紹,目前建設特種功能防水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經費由東(dong) 方雨虹承擔,對企業(ye) 來說,這的確是一筆不菲的投入。
“我希望願意與(yu) 實驗室合作研究的專(zhuan) 家越來越多。我們(men) 可以從(cong) 中篩選出最切合需求的團隊,聯合研究,做出一流成果,更快地提升行業(ye) 水平。”段文鋒說,“隻有高質量的科技資源流向這個(ge) 行業(ye) ,不斷創新,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才能承擔起對接產(chan) 學研合作的任務。”
責任編輯:李鍾毓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