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質監局通過國際比對,找標準差距;通過提升標準水平,補質量短板,使長期得不到解決(jue) 的建築質量問題迎刃而解。
房屋滲漏是建築業(ye) 的老大難問題,尤其是南方地區,雨季長、濕度大,房屋漏水現象非常普遍。據統計,全國5%的建築防水工程6~8年後需要翻新;65%的新房屋1~2年內(nei) 會(hui) 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漏,滲漏占房地產(chan) 質量投訴的65%。因此,防水性塗料質量對防滲漏有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國共有防水企業(ye) 530多家,該行業(ye) 存在著集中度低、產(chan) 能過剩、惡性競爭(zheng) 等問題。從(cong) 2016、2017兩(liang) 年的國家監督抽查看,合格率分別為(wei) 74.4%、90%。主要表現為(wei) 可溶物含量、不透水性、拉力、延伸率等不符合標準要求。也就是說,不合格的防水塗料,根本起不到防漏作用。
廣州市質監局在開展產(chan) 品質量提升活動中,首先選擇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防水塗料民生產(chan) 品,通過搭建“政府+技術機構+聯盟+企業(ye) ”質量提升平台模式,充分發揮廣州質檢院的技術支撐作用,開展聚合物水泥防水塗料質量比對研究提升工程,組織聯合產(chan) 業(ye) 聯盟和企業(ye) 發布高於(yu) 國家標準的團體(ti) 標準,從(cong) 而帶動了整個(ge) 行業(ye) 的產(chan) 品質量提升。

深入調研——國標水平不高
在廣州市質監局組織下,廣州市質檢院聯合廣東(dong) 省建築防水材料協會(hui) 和廣東(dong) 省防水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對建築防水塗料產(chan) 品生產(chan) 企業(ye) 實地調查發現,目前的《聚合物水泥防水塗料》國家標準分為(wei) Ⅰ型、Ⅱ型、Ⅲ型,Ⅰ型偏向柔韌性強,Ⅲ型偏向剛性,Ⅱ型居中。標準也未明晰指定某類裝修隻能選用哪一種型號。由此,市場上所生產(chan) 出的產(chan) 品均能滿足國標要求,但標準的適用性被企業(ye) “按需”拓寬。標準上的漏洞,使現行國家標準的合理性和適用性無法滿足建築建材的需求,給了不良廠家可乘之機。
標準比對——找準產(chan) 品質量差距
先進標準是提升產(chan) 品質量的“不二法門”。在廣州市質監局的組織下,廣州質檢院組織企業(ye) 業(ye) 務骨幹、標準化行業(ye) 專(zhuan) 家、技術專(zhuan) 家認真研究比對產(chan) 品實物質量和標準要求的差距,查找問題。
廣州質檢院組織魯班防水、台實防水等骨幹企業(ye) 與(yu) 德高、東(dong) 方雨虹等國內(nei) 外防水塗料龍頭標杆企業(ye) 進行實物質量比對研究。抽取了廣東(dong) 省內(nei) 37家企業(ye) 的57批次樣品,按國家現行標準進行實物質量檢測,從(cong) 實物質量方麵查找產(chan) 品可能存在的問題;同時,與(yu) 進口的國外龍頭標杆企業(ye) PAREX GROUP的一批次聚合物水泥防水塗料產(chan) 品進行實測性能比較。在進行實物比對的過程中,不僅(jin) 比對聚合物水泥防水塗料成品的質量狀況,還就聚合物水泥防水塗料的主要神秘彩金随机派发最高赠送——聚合物乳液進行比對研究,深層次挖掘出實物質量差距的原因。分析發現,國內(nei) 大部分產(chan) 品在某些關(guan) 鍵性能,如拉伸強度、粘結強度、不透水性、抗滲性等方麵與(yu) 國外進口產(chan) 品不相上下,但個(ge) 別指標如斷裂伸長率的實測值,進口產(chan) 品要優(you) 於(yu) 絕大部分國內(nei) 產(chan) 品。
該院比對了現行國家標準與(yu) 日本、韓國、歐盟、美國、澳大利亞(ya) 等國家和地區相關(guan) 標準的差異,並在標準的具體(ti) 檢驗項目和技術指標等方麵進行匯總比較,反複論證和查找差距。最終發現,我國的國家標準大體(ti) 處於(yu) 中上遊水平,國家標準中涵蓋的檢測項目不如國外先進標準全麵,缺少部分重要的技術要求。如:高低溫狀態下的拉伸性能、特殊處理後的拉伸和粘結性能、裂縫橋接性能、防黴性能等。
比對發現,我國現行標準與(yu) 國外標準相比,尚有需完善之處。一方麵,雖然省內(nei) 龍頭企業(ye) 產(chan) 品的關(guan) 鍵性能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但優(you) 質產(chan) 品的比例仍然偏低,且優(you) 質產(chan) 品的市場占有率以國內(nei) 為(wei) 主,國際化程度很低。另一方麵,由於(yu) 行業(ye) 準入門檻較低,導致市場競爭(zheng) 激烈,產(chan) 品同質化嚴(yan) 重,部分廠家為(wei) 求生存,紛紛推出低成本低質量的產(chan) 品,對行業(ye) 的質量提升形成阻礙。
發布團體(ti) 標準——解決(jue) 質量提升“瓶頸”
結合生產(chan) 企業(ye) 實地調研,產(chan) 品實物質量比對,國外先進標準對比,在廣州市質監局推動下,廣州質檢院牽頭製定發布全國首個(ge) 高於(yu) 國家標準的《高彈韌型聚合物水泥防水塗料》團體(ti) 標準,以標準推動產(chan) 品質量提升。
據介紹,該團體(ti) 標準的關(guan) 鍵指標高於(yu) 國家標準,一是拉伸性能要求提高。在溫度為(wei) 23℃的常規條件下,塗料的機拉伸強度為(wei) 1.8MPa,較國標的Ⅰ型提高了0.6MPa,而在各種劣化條件處理後的拉伸強度保留率均要求達到90%以上,高於(yu) 國外相關(guan) 標準的指標要求。二是標準水平大幅提升。吸收日本和澳大利亞(ya) 標準的優(you) 點,相較於(yu) 國標,增加了嚴(yan) 酷環境條件-20℃和60℃的拉伸性能要求、酸處理和清洗劑處理兩(liang) 種劣化條件處理後的拉伸性能要求。三是粘結強度要求提高。在國家標準中,各種劣化條件處理後,Ⅰ型、Ⅱ型、Ⅲ型的粘結強度分別為(wei) 0.5、0.7、1.0,而該團體(ti) 標準則均提至1.0MPa。四是凸顯標準先進性。吸收歐盟和美國標準的長處,增加了裂縫橋接性能和防黴性能的要求,填補了國家標準對此項目的空白。
在標準的適應性方麵,該團體(ti) 標準的先進性不僅(jin) 要求聚合物水泥防水塗料產(chan) 品,適合於(yu) 牆麵有微小裂縫、環境冷熱溫差較大、基層可能發生黴變等各種嚴(yan) 酷條件的基層防水,還可滿足廚房、衛生間、陽台等室內(nei) 裝修的防水要求。隨著該團體(ti) 標準的實施,將帶動防水塗料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力促聚合物水泥防水塗料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該團體(ti) 標準受到業(ye) 內(nei) 的高度評價(jia) 和認可,德高、東(dong) 方雨虹等17家大型防水塗料龍頭企業(ye) 為(wei) 提高產(chan) 品質量水平,加入團體(ti) 標準聯盟,主動要求執行該標準。近50家企業(ye) 簽訂盟約,用標準聯盟的形式約束聯盟成員的質量行為(wei) ,通過標準提升,促成質量提升,由原來的“價(jia) 格競爭(zheng) ”向“質量競爭(zheng) ”轉變,促進行業(ye) 健康持續發展。
軟硬結合——促質量提升
廣州市質監局以消費者關(guan) 注度高的防水塗料為(wei) 切入點開展的質量提升行動,采取標準、質量比對、品牌建設等“軟”手段,結合監督抽查與(yu) 執法聯動等“硬”措施,軟硬兼施,提質增效。
為(wei) 補質量短板,廣州找準質量攻關(guan) 思路與(yu) 辦法,製定了行之有效的質量提升措施。該局推動40家防水塗料企業(ye) 采用先進質量管理模式,6家企業(ye) 采用ISO質量管理體(ti) 係認證企業(ye) ,兩(liang) 家企業(ye) 獲得測量管理體(ti) 係認證。從(cong) 標準、計量和質量保證體(ti) 係等方麵綜合施策,幫助質量水平較高的企業(ye) 爭(zheng) 創名牌產(chan) 品,現有1家企業(ye) 的防水塗料產(chan) 品獲得廣東(dong) 省名牌產(chan) 品稱號。同時加大宣傳(chuan) 團體(ti) 標準優(you) 越性的力度,力爭(zheng) 在提升質量水平、培育知名品牌、實現轉型升級、增強國際國內(nei) 市場競爭(zheng) 力等方麵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推動廣州經濟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為(wei) 促質量提升,廣州市質監局還將監督抽查與(yu) 執法聯動相結合、質量整治和警示相結合、質量公告與(yu) 約談相結合,增強企業(ye) 管理者的法律意識、產(chan) 品質量安全意識和社會(hui) 責任意識,督促企業(ye) 建立質量管理長效機製。通過推動團體(ti) 標準實施、提升企業(ye) 質量技術創新能力、培育名牌產(chan) 品、規範市場秩序、構建質量社會(hui) 共治機製等方麵著力開展工作,以質量提升帶動產(chan) 業(ye) 提升,促進產(chan) 品質量整體(ti) 提升。
此次防水塗料產(chan) 品質量提升取得的經驗,廣州市質監局將其作為(wei) 可複製的樣本在人造板、音視頻設備、洗滌用品及電線電纜等9大產(chan) 品領域進行複製推廣,利用第三方技術機構專(zhuan) 業(ye) 力量,帶動行業(ye) 協會(hui) 、大型龍頭企業(ye) 示範引領,把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wei) 實質生產(chan) 力,紮實推動質量比對研究提升工作向縱深發展,為(wei) 提質增效發揮作用。
責任編輯:李鍾毓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