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殊化學品公司朗盛旗下寧波工廠榮獲中國工信部頒發的“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朗盛寧波工廠位於(yu) 中國三大國家級化工園區之一的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NPETD)。
“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是中國綠色製造體(ti) 係的關(guan) 鍵組成部分,旨在加快工業(ye) 發展的同時保持較高的環保標準。隻有一千家一流企業(ye) 能夠榮獲此項質量認證。這些企業(ye) 積極致力於(yu) 所在行業(ye) 的可持續發展,在生產(chan) 過程中運用尖端技術,推行環保措施。“朗盛寧波工廠為(wei) 整個(ge) 行業(ye) 樹立了一個(ge) 新標杆,特別是實現了每噸產(chan) 品的低排放和低能耗,取得了卓越的價(jia) 值,”朗盛無機顏料業(ye) 務部負責人霍格·霍普樂(le) (Holger Hüppeler)說。
寧波工廠是經過驗證的、最先進的中國生產(chan) 基地,朗盛在這裏實施了新開發的“寧波工藝”。該生產(chan) 工藝以專(zhuan) 利技術為(wei) 基礎,確保在亞(ya) 洲地區以最環保的方法合成黃相紅色氧化鐵。與(yu) 傳(chuan) 統的生產(chan) 方法相比,該工藝方法產(chan) 生的氮氧化物,包括極有害的笑氣大大減少。另外,通過高效的後處理設備,完全淨化剩餘(yu) 的溫室氣體(ti) 排放。“因此,朗盛在環保方麵所做的貢獻是可測量的。目前每年在中國采用彭尼曼(Penniman)工藝生產(chan) 紅色氧化鐵顏料所產(chan) 生的未經過濾的笑氣相當於(yu) 760萬(wan) 噸二氧化碳當量。如果所有生產(chan) 廠都采用我們(men) 的“寧波工藝”,可減少的溫室氣體(ti) 相當於(yu) 30萬(wan) 個(ge) 中國家庭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霍普樂(le) 說。
按計劃實施
在第十三個(ge) 五年規劃中(2016-2020年),中國積極倡導可再生能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以減少環境汙染。政府的目標是在未來幾年內(nei) 不斷推動綠色製造體(ti) 係按照“中國製造2025”工業(ye) 現代化計劃向前發展,以趕上領先的工業(ye) 化國家的發展步伐。例如,製定了更嚴(yan) 格的環保標準,可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2%,能源消耗減少18%,淡水消耗減少23%。計劃到2020年,將主要的工業(ye) 汙染物排放(SO2,NOx,CSB)減少20%。
為(wei) 了實現這些目標,國家工信部在2017年4月啟動了“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項目。申請認證的企業(ye) 應具備的先決(jue) 條件是:必須遵守環保、安全和節能法規,必須在一段時間內(nei) 做到安全生產(chan) 無事故。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負責初審,將優(you) 秀的申請企業(ye) 推薦給工信部,由工信部進行最終審批。在2018年的資格認定過程中,僅(jin) 有460家企業(ye) 通過了當地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的初審,並上報到工信部進行最終審批。
朗盛在同行中脫穎而出
下一步,申請企業(ye) 必須證明其在行業(ye) 最高環保標準製定方麵發揮的主導作用。2018年到目前為(wei) 止,僅(jin) 有200家企業(ye) 獲得了認證。“朗盛寧波工廠完全符合‘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的高標準,因此榮獲了這項質量認證。這意味著,除其它方麵以外,根據中國法律和法規要求,我們(men) 的能耗、二氧化碳和汙染物排放量遠低於(yu) 行業(ye) 平均水平。而且,每噸產(chan) 品的資源消耗在中國氧化鐵顏料行業(ye) 內(nei) 也是最低的。”霍普樂(le) 強調。
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的企業(ye) 在提升質量聲譽的同時,還可享受到一些福利,包括簡化貸款和新項目審批手續,以及減少官方審查。“另外,朗盛是迄今為(wei) 止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的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氧化鐵製造商,”霍普樂(le) 說:“從(cong) 而使我們(men) 領先於(yu) 競爭(zheng) 對手,因為(wei) 其他公司若想在中國獲得長期成功,必須重新設計設備或工藝,以進行可持續生產(chan) ,強化環保措施。”
特殊化學品公司朗盛旗下的無機顏料業(ye) 務部是全球最大的氧化鐵顏料生產(chan) 商,也是全球領先的氧化鉻無機顏料製造商,在德國的克雷菲爾德-烏(wu) 丁根、巴西的費利斯港、美國的Starpointe Burgettstown、英國的Branston、西班牙的Vilassar de Mar、澳大利亞(ya) 的悉尼、中國的上海及寧波均設有工廠。無機顏料業(ye) 務部隸屬於(yu) 朗盛高性能化學品業(ye) 務板塊,該板塊2017年銷售額為(wei) 14.4億(yi) 歐元。
責任編輯:毛新寰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