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三點,坊間傳(chuan) 聞近兩(liang) 年的中國化工集團與(yu) 中化集團合並交易終於(yu) 坐實,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任建新宣布退休,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中組部和國資委相關(guan) 負責人到中國化工集團宣布了上述重要人事安排。
多名知情人士證實了上述消息。接近中化集團高層的人士也確認了兩(liang) 家集團合並,不過以何種方式組建新公司尚無確定方案。
據了解,作為(wei) 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獲得中國政府層麵放行的一個(ge) 重要條件,中國化工和中化集團在先正達收購完成後會(hui) 實施合並,主要為(wei) 中國化工化解收購過程中使用的巨大杠杆。
在2015年初,中國化工向瑞士農(nong) 化巨頭先正達發出收購要約,是中國企業(ye) 截至目前最大的海外並購交易,收購總價(jia) 為(wei) 440億(yi) 美元。據了解,加上用於(yu) 承接先正達債(zhai) 務的50億(yi) 美元貸款,整個(ge) 收購花費約490億(yi) 美元,其中,250億(yi) 美元來自股權融資,240億(yi) 美元為(wei) 債(zhai) 權融資。銀團貸款均為(wei) 一年期過橋貸款,最多延期半年。
收購完成後,中國化工的總負債(zhai) 規模陡增。據中國化工集團截至2017年三季度的財報,公司總資產(chan) 達7915億(yi) 元,總負債(zhai) 5865億(yi) 元,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為(wei) 74%。收購交割之前,截至2016年年末,公司總資產(chan) 為(wei) 3776億(yi) 元,總負債(zhai) 為(wei) 3058億(yi) 元。
自2017年6月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交易正式交割之後,“兩(liang) 化”合並才提上日程。但因兩(liang) 家公司資產(chan) 、業(ye) 務都很龐雜,加之雙方合並動力不足,資產(chan) 重組一度處於(yu) 難以推進的“拉鋸”狀態。
中國化工經過多輪兼並重組,雖然體(ti) 量較大,但國內(nei) 業(ye) 務盈利情況並不理想,中化集團內(nei) 部一度有聲音認為(wei) “兩(liang) 化”合並是增加“包袱”。且兩(liang) 家“一把手”寧高寧、任建新的整合思路完全不同。對於(yu) 並購的海外企業(ye) ,任建新的思路是“不整合”,隻做財務投資者,做大資產(chan) 規模;寧高寧恰恰是另一個(ge) 極端,在曆次企業(ye) 並購中主導大手筆整合。
中國化工作為(wei) 國務院國資委主管的中央企業(ye) ,發展過程與(yu) 一般意義(yi) 的央企大相徑庭,最早起家於(yu) 任建新個(ge) 人的創業(ye) 項目。34年前,時為(wei) 化工部化學機械研究院團委書(shu) 記的任建新在蘭(lan) 州下海經商,創立工業(ye) 清洗公司藍星清洗。1995年,任建新將藍星清洗送上A股上市,隨後以國企脫困為(wei) 切入口,並購100多家國有化工企業(ye) ,於(yu) 2004年組建中國化工集團。再後十餘(yu) 年,他以資產(chan) 拚盤模式,海外並購項目越做越大,將中國化工從(cong) 最初300多億(yi) 元總資產(chan) 做大到現在將近8000億(yi) 元,而負債(zhai) 也高達5800億(yi) 元。
責任編輯:雷達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