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鈦白粉企業(ye) 金浦鈦業(ye) 借殼上市五年後,擬56億(yi) “迎娶”滌綸工業(ye) 絲(si) 龍頭企業(ye) ——浙江古纖道綠色纖維有限公司(下稱“古纖道”)。
記者梳理發現,雖然近年鈦白粉行業(ye) 景氣,但金浦鈦業(ye) 在營收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淨利潤仍“原地踏步”。2015年至2017年,在營收翻番的同時,金浦鈦業(ye) 整體(ti) 銷售淨利率兩(liang) 年下滑近9個(ge) 百分點。
此次擬收購的古纖道100%股權擬作價(jia) 56億(yi) 元,較今年2月份其與(yu) 另一家上市公司洽談時增長了近五成。
需要注意的是,標的不論是業(ye) 績、資產(chan) 規模都遠超上市公司。特別是去年標的業(ye) 績突飛猛進,在營收增幅23%的情況下,淨利潤增長了7.4倍,僅(jin) 今年上半年的業(ye) 績就已是2016年全年的7.8倍。
另一方麵,今年一季度金浦鈦業(ye) 出現營收增長但淨利潤下降四成,業(ye) 績承壓明顯。
擬收購標的估值半年增五成
8月15日晚間,金浦鈦業(ye) 披露資資產(chan) 重組預案,公司擬以56億(yi) 元收購古纖道100%股權。其中,公司擬向金浦東(dong) 部投資和古纖道新材料發行16.08億(yi) 股股份支付55億(yi) 元交易對價(jia) ,另外支付1億(yi) 元現金對價(jia) 。
記者注意到,此次收購方案披露前,金浦鈦業(ye) 控股股東(dong) 金浦集團就存在高比例質押。截至今年4月27日,金浦集團持股比例為(wei) 37.3%,已質押股份數量占其所持股份總數的96.79%,占公司總股本的36.1%。
作為(wei)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古纖道綠色纖維主營滌綸工業(ye) 絲(si) 、聚酯切片的研發、生產(chan) 和銷售以及部分民用絲(si) 的生產(chan) 和銷售業(ye) 務,是滌綸工業(ye) 絲(si) 領域的龍頭企業(ye) 之一,其工業(ye) 絲(si) 產(chan) 能已達60萬(wan) 噸。
而金浦鈦業(ye) 主營鈦白粉的生產(chan) 及銷售,與(yu) 標的業(ye) 務無重合之處。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交易之前,古纖道綠色纖維先後與(yu) 龍星化工、恒力股份、銀邦股份三家上市公司籌劃重組,均以失敗告終,但其估值卻是水漲船高。
其中,今年2月恒力股份籌劃收購古纖道綠色纖維時,標的40%股權交易對價(jia) 為(wei) 15億(yi) 元,對應100%股權約為(wei) 37.5億(yi) 元。4月底銀邦股份對於(yu) 標的100%股權的預估值為(wei) 40億(yi) 至60億(yi) 元,但銀邦股份公告稱重組失敗的次日,金浦鈦業(ye) 緊接著就拋出重組古纖道綠色纖維的計劃。
此次收購中,根據評估,截至2018年6月30日古纖道未經審計的賬麵淨資產(chan) 為(wei) 11.7億(yi) 元,預估值區間為(wei) 52億(yi) 至60億(yi) 元,較其淨資產(chan) 賬麵值(合並口徑)增值約40.3億(yi) 至48.3億(yi) 元,預估增值率344.65%-413.06%。
經雙方協商,古纖道100%股權交易價(jia) 暫定為(wei) 56億(yi) 元,增值率約為(wei) 379.04%,這個(ge) 價(jia) 格較2月份恒力股份收購時增長了近五成。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上半年,古纖道綠色纖維營業(ye) 收入分別為(wei) 60.7億(yi) 、74.7億(yi) 、42.5億(yi) ,淨利潤分別為(wei) 5613萬(wan) 、4.71億(yi) 、4.38億(yi) 。
換句話說,標的去年在營收增幅僅(jin) 23%的情況下,淨利潤增長了7.4倍,僅(jin) 今年上半年的業(ye) 績就已是2016年全年的7.8倍。
同時,交易對手方也做出了巨額業(ye) 績承諾,即標的公司2018年至2021年扣非後淨利潤合計不低於(yu) 24億(yi) 元。從(cong) 目前的業(ye) 績來看,僅(jin) 今年上半年古纖道綠色纖維已完成了四年業(ye) 績承諾的18%。
淨利率兩(liang) 年下滑9個(ge) 百分點
公開資料顯示,金浦鈦業(ye) 前身為(wei) *ST吉藥(吉林製藥)。2013年,南京鈦白100%股權注入上市公司,完成借殼上市,並正式更名為(wei) 金浦鈦業(ye) 。由此,上市公司主營業(ye) 務由醫藥變更為(wei) 化工。
盡管近幾年來隨著鈦白粉行業(ye) 整體(ti) 複蘇,價(jia) 格上調,金浦鈦業(ye) 在多次進行主營產(chan) 品提價(jia) 後營收快速增長,但淨利潤基本上是“原地踏步”。
2015年至2017年,金浦鈦業(ye) 營業(ye) 收入分別為(wei) 7.1億(yi) 、10.46億(yi) 、17.41億(yi) ,同比增長-3.41%、47.36%、66.43%,兩(liang) 年整體(ti) 增幅為(wei) 145%;淨利潤分別為(wei) 1.31億(yi) 、1.21億(yi) 、1.66億(yi) ,同比增長214.6%、-7.91%、37.27%。
同期,金浦鈦業(ye) 整體(ti) 銷售毛利率分別為(wei) 15.45%、17.91%、24.18%;整體(ti) 銷售淨利率分別為(wei) 18.48%、11.55%、9.52%,兩(liang) 年下滑近9個(ge) 百分點,幾近“腰斬”。
此次收購對於(yu) 金浦鈦業(ye) 本身來說無疑是“蛇吞象”。僅(jin) 去年一年,標的公司營業(ye) 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wei) 上市公司的4.3倍、2.83倍。
此外,今年一季度金浦鈦業(ye) 已出現營收增長但淨利潤下降四成的情況,報告期內(nei) 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由正轉負,為(wei) -1.65億(yi) 元。
截至去年年末,金浦鈦業(ye) 資產(chan) 總額27.25億(yi) ,標的資產(chan) 總額為(wei) 40.56億(yi) ,為(wei) 上市公司的1.48倍。截至6月8日收盤,金浦鈦業(ye) 總市值37億(yi) ,標的整體(ti) 估值56億(yi) 為(wei) 上市公司1.5倍。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致電金浦鈦業(ye) 並發送采訪函,對方表示已提交董秘。但截至記者發稿前,公司尚未作出相關(guan) 回複。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