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三年,江蘇將全力解決(jue) 7大類95個(ge) 突出環境問題!記者從(cong) 23日下午召開的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根據《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關(guan) 於(yu) 聚焦突出環境問題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jue) 議》,會(hui) 議審議了省政府報送的《2018-2020年突出環境問題清單》。清單共梳理出突出環境問題95個(ge) ,一一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並將於(yu) 今年底前對社會(hui) 公開。
95個(ge) 突出環境問題,從(cong) 類型上看,涉及結構調整方麵21個(ge) 、生態保護方麵7個(ge) 、水汙染方麵20個(ge) 、大氣汙染方麵13個(ge) 、固體(ti) 廢物汙染方麵6個(ge) 、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方麵7個(ge) 、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方麵21個(ge) 。
2020年
今年3月份,灌河口3家化工園區環境汙染問題被央視曝光,引起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報告指出,我省工業(ye) 企業(ye) 數量多,汙染排放總量大,“重化型”產(chan) 業(ye) 結構,“煤炭型”能源結構,“開發密集型”空間結構尚未改變,環境容量超載,生態成本透支成為(wei) 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製約。
為(wei) 此,我省提出,到2020年全麵完成化工企業(ye) “四個(ge) 一批”專(zhuan) 項行動,化工生產(chan) 企業(ye) 入園率達到50%,關(guan) 停所有不達標的化工園區。根據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和我省實施方案,年底前要完成“散亂(luan) 汙”企業(ye) 摸底排查,2019年底完成綜合整治。
5個(ge) 設區市、53個(ge) 縣(市區)“治氣”需加把勁
清單列出的大氣汙染問題達13個(ge) ,個(ge) 個(ge) 都很具體(ti) 。比如,徐州市PM2.5平均濃度偏高,是去年底全省唯一未完成“大氣十條”目標的城市。省政府在報告中表示,全省PM2.5平均濃度偏高,空氣優(you) 良天數比率偏低,在長三角區域排名靠後,空氣質量仍是突出短板。徐州、鎮江、宿遷、常州、淮安等設區市PM2.5平均濃度偏高,在全省排名靠後,江陰市、新沂市、江都區PM2.5濃度在全省53個(ge) 縣(市、區)中排名靠後。碳素、水泥等非電行業(ye) 仍需加快煙氣深度治理進度,顆粒物無組織排放已成為(wei) 環境管理的薄弱環節,建築施工、道路碼頭等揚塵汙染問題突出。
努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
當前,我省環境違法案件高發多發,環境違法問題存量依然較大。1-10月,全省累計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wei) 18327件,建議處罰金額21.06億(yi) 元,罰款金額和運用新環保法配套辦法案件數量在全國各省份中位列第一。其中,鹽城輝豐(feng) 、徐州澤龍及連雲(yun) 港“兩(liang) 灌”化工園區等環境違法問題十分突出。前三季度全省環境信訪投訴中,餐飲油煙舉(ju) 報投訴占比較大,油煙淨化器安裝比例仍需進一步提高。
同時,我省環境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欠賬較多,突出表現在4個(ge) 方麵:一是生活汙水處理廠管網不配套、處理能力不足,全省城鎮汙水處理負荷率僅(jin) 為(wei) 74%左右;二是城鄉(xiang) 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足,80%的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處於(yu) 滿負荷或超負荷運轉狀態,由於(yu) 找不到“出路”,一些地方垃圾亂(luan) 堆亂(luan) 棄,非法填埋或就地焚燒等問題十分突出;三是危廢安全處置能力不足,預計到2020年,全省處置需求約125萬(wan) 噸,缺口近60萬(wan) 噸;四是生態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嚴(yan) 重不足,159個(ge) 省級以上開發區及化工園區中,隻有53個(ge) 布設了實時的大氣汙染預警監控點。
上年度清單完成進度,將寫(xie) 入環境報告
省人大常委會(hui) 環資城建委員會(hui) 介紹,今後在每年的環境報告中,都將匯報上一年清單治理的進度。省政府也明確,這7大類95個(ge) 具體(ti) 環境問題清單,有較強的代表性和針對性,是我省今後3年內(nei) 必須下大力氣解決(jue) 的突出問題,各地各部門將堅持問題導向,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明確職責分工,合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責任編輯:李鍾毓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