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調研過程中了解到,在日趨嚴(yan) 格的環保政策下,全國各地的化工企業(ye) 危廢處理需求大增,現有危廢處理能力嚴(yan) 重不足。隨著市場競爭(zheng) 的加劇和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危廢處理行業(ye) 已來到了大變革的“十字路口”。
甘肅省危廢處理中心董事長盛永寧告訴記者:“目前按照我國的標準,設有46個(ge) 類別479種危廢,主要包括貴金屬、廢酸廢堿、農(nong) 藥等危害物,涉及到45個(ge) 行業(ye) 。危廢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和感染性等危害。其中,僅(jin) 毒性一項就涉及440種危廢。”
“現在化工企業(ye) 對危廢處理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我們(men) 在聯係危廢處理單位的時候,常常會(hui) 出現處理單位連電話都不接的情況。”四川北方紅光特種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薑能告訴記者,出現這種情況,究其原因,還是因為(wei) 處理單位的能力已經飽和了,無法再繼續接受更多的危廢處理請求。
對此,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常務副區長周文武介紹,四川省目前的固廢處理能力嚴(yan) 重不足,尤其是危廢處理方麵,大型的危廢處理單位僅(jin) 有2家,無法滿足企業(ye) 需求。而目前四川省正在對固廢處理進行重新布點規劃,暫時不接受企業(ye) 自建固廢處理的申請,這也為(wei) 企業(ye) 之後一段時間的危廢處理帶來了影響。
甘肅一家大型企業(ye) 的環保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企業(ye) 偷偷對危廢進行填埋處理。“一埋了之肯定是不行的。企業(ye) 要用更加專(zhuan) 業(ye) 的手段、更加科學的技術,在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理上取得進展,做好危廢的資源化利用,才是可持續的方法。”
我國對危廢企業(ye) 采用核準許可證的管理方式,核準內(nei) 容包括處理範圍及核準產(chan) 能。我國危廢行業(ye) 起步晚,各種中小公司紛紛進場,但是又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因此隻能拿到少量的資質許可證。目前我國90%以上危廢處置企業(ye) 僅(jin) 能處置5種以下危廢種類。
西北師範大學王平芳教授指出:“全國共有1809家危廢處置企業(ye) ,處理規模在2萬(wan) 噸以下的多達1210家,行業(ye) 小、散、亂(luan) 格局十分明顯,排名前十的危廢處理企業(ye) 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10%。從(cong) 許可證來看,可處理危廢種類在10種以下的企業(ye) 數占比為(wei) 62.3%,而在25種以上的僅(jin) 有1%。”
盛永寧強調,危廢種類繁多、處理難度大,技術要求非常高。不同種類的危廢含有的危害物千差萬(wan) 別,因而每種危廢需要不同的處置技術與(yu) 處置資格。但中小企業(ye) 由於(yu) 缺乏足夠的技術能力,容易出現處理不規範、不徹底的現象,從(cong) 而對環境產(chan) 生二次汙染。
此外,盛永寧介紹,目前我國使用的2016版危廢名錄中規定的危廢共有479種,與(yu) 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如俄羅斯規定802種廢物為(wei) 危廢;歐盟共有20大類,每一大類根據生產(chan) 工藝及不同工藝過程的廢物和所含物質成分劃分為(wei) 839種危廢;而美國規定的危廢則有926種。我國危廢處理範圍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近些年,我國的危廢產(chan) 生量在逐年增加。按照每年8%的增長,2020年我國危廢產(chan) 生量將達到6200萬(wan) 噸。“未來我國危廢處理行業(ye) 將在危廢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上下功夫,通過技術進步,自主開發滿足國內(nei) 需要的危廢處理技術。”盛永寧說。
在國家嚴(yan) 格的環保政策的推動下,危廢處理的價(jia) 格居高不下,危廢處理行業(ye) 迎來了一個(ge) 高速發展的“窗口期”,成為(wei) 國內(nei) 投資的新熱點。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打開和競爭(zheng) 的加劇,有技術和資金優(you) 勢的龍頭公司將逐步通過並購進一步成長,未來市值超千億(yi) 元的企業(ye) 或將很快誕生,國內(nei) 危廢處理行業(ye) “小散亂(luan) ”的格局或將改變。
王平芳告訴記者,環保督察執法逐步趨嚴(yan) ,極大地增加了企業(ye) 環境違法的成本。現在危廢產(chan) 生企業(ye) 對環保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環保投入的意願和主動性空前增強。
盛永寧表示,以環保類上市公司為(wei) 例,從(cong) 2017年到今年6月底的61例並購案中,有24家涉及新的業(ye) 務,其中9家進入危廢處理行業(ye) 。
蘭(lan) 州化工研究中心條件保障部副主任王衛東(dong) 表示,危廢處理企業(ye) 要加強與(yu) 危廢產(chan) 生單位的聯係,及時掌握危廢產(chan) 出、儲(chu) 存情況,做好服務,幫助化工企業(ye) 解決(jue) 後顧之憂。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