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以下簡稱“科技園”)由成立於(yu) 2001年的南京化學工業(ye) 園區發展而來,是南京地區唯一以發展現代化工為(wei) 主的專(zhuan) 業(ye) 園區。
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科技園已發展成為(wei) 江蘇省化工先進製造業(ye) 的聚集地,主導產(chan) 業(ye) 規模、項目集聚度與(yu) 區域集約開發水平均位居全國同類園區前列。
目前,科技園正逐步向以新材料、生命科學為(wei) 主導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高地轉型,正在從(cong) 國內(nei) 頂尖邁向國際一流。
產(chan) 業(ye) 基礎雄厚,堅守綠色理念
科技園位於(yu) 南京市北部,長江北岸,處於(yu) “一帶一路”與(yu) 長江經濟帶兩(liang) 大國家戰略的交匯處。建設十多年來,科技園始終秉承綠色理念,堅持產(chan) 業(ye) 發展、公用設施、商貿物流、環保安全、管理服務五個(ge) “一體(ti) 化”的開發理念,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化工園區。
當前,科技園主導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明顯。遵循“資源整合、深度加工、布局調整、結構優(you) 化”的發展要求,形成以石化、碳一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鏈為(wei) 主要支撐,新材料、生命科學與(yu) 高端精細化工為(wei) 發展導向的現代化工產(chan) 業(ye) 體(ti) 係,形成乙烯、芳烴、醋酸三大產(chan) 品鏈和EO/PO、醋酸、芳烴、生命科學、高端精細化學品、橡塑六大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醋酸及其衍生物生產(chan) 基地、EO/PO及其衍生物生產(chan) 基地,中國最大的乙烯生產(chan) 基地、芳烴生產(chan) 基地、高分子材料生產(chan) 基地之一,主導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明顯、特色鮮明、集聚度高。三大產(chan) 品鏈和六大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企業(ye) 達到73家,產(chan) 值占比達到85%。
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導下,科技園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積極發展新材料、生命醫藥、高端精細化工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初步形成新型聚氨酯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合成橡膠、高端專(zhuan) 用化學品材料四大產(chan) 業(ye) 集群,涵蓋國家“新材料技術領域”新型精細化工材料和新型有機高分子材料兩(liang) 大類中18個(ge) 子項的15個(ge) 子項,集聚了BASF、沙索、伊士曼、塞拉尼斯、賀利氏等項目。2018年,新材料產(chan) 值占區域工業(ye) 產(chan) 值的30%以上。
在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的同時,科技園注重企業(ye) 管理,將綠色工廠創建提上日程,除了向企業(ye) 提供完善的“三廢”處理設施外,在嚴(yan) 格監管的基礎上,構建綠色綜合評價(jia) 體(ti) 係,建立了《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企業(ye) 綠色綜合評價(jia) 辦法》,始終堅持“引導”和“倒逼”雙向發力、“發展”與(yu) “綠色”雙重考核。目前已經完成了2017和2018年度的企業(ye) 評價(jia) 工作,並根據企業(ye) 綠色綜合評價(jia) 等級,實施差別化公用工程價(jia) 格,從(cong) 而推進產(chan) 業(ye) 升級、創新驅動以及綠色發展。
提升本質安全,打造智慧園區
安全是化工園區生存的基石,科技園始終堅守安全底線,堅持“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全麵提升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管理體(ti) 係建設水平。推行安全管家服務,完善“一企一檔”安全生產(chan) 信息庫、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分布檔案、重大危險源數據庫,對危化品企業(ye) 本質安全進行診斷治理。全麵推進企業(ye) 二級標準化創建,所有危化品企業(ye) 達到二級安全生產(chan) 標準。加強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推進危化品車輛專(zhuan) 用停車場建設,計劃2020年實現危險化學品安全運輸的電子化封閉管理。
用現代科技技術提升安全水平,打造智慧園區是當前一項重要工作。科技園現已完成智慧化工園區規劃及實施方案的編製及部分子平台的建設。建成投運基於(yu) GIS的環境風險、安全生產(chan) 、規劃建設、公用工程調度一體(ti) 化的應急響應中心;建成覆蓋全部生產(chan) 企業(ye) 環保監控係統和覆蓋公共區域的數字城管平台;建成基於(yu) 大數據分布式的“智慧南京”城市綜合感知平台;完成南京亞(ya) 太電子交易中心化工、鋼鐵電子商務係統,初步實現智慧化工園區的有關(guan) 功能。
2018年,科技園獲批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範(創建)單位,目前正在進一步整合現有子係統,計劃2020年完成國家智慧化工園區示範建設。
持續轉型升級,進軍(jun) 國際一流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在發展中轉型,在轉型中提升。在實際運營中,科技園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提升企業(ye) 規範化、集約化、綠色化、智能化水平,實現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成為(wei) 以新材料為(wei) 主要特色的國家新興(xing) 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
目前,科技園正按照《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原化工園)整治提升與(yu) 轉型發展實施方案》,全麵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向世界級新材料園區邁進。
一是全麵實施創新驅動,打造轉型升級新引擎。深入落實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總要求,加快推進“兩(liang) 落地一融合”工作,到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ye) 突破100家,專(zhuan) 精特新領軍(jun) 企業(ye) 和細分行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10家以上;建成新型研發機構10家以上,累計建成各類創新載體(ti) 50萬(wan) 平方米;引進各類高層次創業(ye) 人才100名以上。新材料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位居國內(nei) 同類園區前列。
二是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培育轉型升級新優(you) 勢。積極對接南京重點發展的新能源汽車、高鐵、光電等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江北新區“兩(liang) 城一中心”建設的材料需求,明確產(chan) 業(ye) 鏈招商重點領域,突出差異化優(you) 勢,以醋酸、乙烯、芳烴的基礎原料為(wei) 支撐,圍繞石化、碳一兩(liang) 大主導產(chan) 業(ye) 鏈,重點構建以麵向用戶的環氧產(chan) 業(ye) 、醋酸產(chan) 業(ye) 、生命科學、高端專(zhuan) 用化學品和高分子材料等價(jia) 值鏈為(wei) 主的新材料、生命科學產(chan) 業(ye) 集群。
三是強化安全環保管理,形成轉型升級新模式。按照垂直一體(ti)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推進主要企業(ye) 的資源共享一體(ti) 化發展模式,基礎化工原料在地轉化率提高到50%以上。實現檢漏修複全覆蓋、建立河道管理長效機製,不斷提高“三廢”治理與(yu) 綜合利用水平。通過32項節能節水技改項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形成“產(chan) 業(ye) 成鏈、企業(ye) 集群、物質循環、集約發展”的循環型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發展曆程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目前總體(ti) 布局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片區和一條生態綠化帶,總規劃麵積38.8平方公裏。現有規上工業(ye) 企業(ye) 103家,世界500強和化工50強企業(ye) 約占全部產(chan) 業(ye) 區企業(ye) 總數的25%。
2018年,科技園實現工業(ye) 總產(chan) 值2178.8億(yi) 元,同比增長26.5%;全社會(hu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165億(yi) 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工業(ye) 投資85億(yi) 元,同比增長20.3%;新材料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22%。
2018年,科技園在中石化聯合會(hui) 對全國601家化工園區評比中位列第三位;在江蘇省化工園區綜合評價(jia) 中位列第一位。
★2001年10月經江蘇省政府批準成立南京化學工業(ye) 區。
★2003年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hui) 批準了總體(ti) 發展規劃,規劃發展總麵積45平方公裏。
★2012年南京市實施“簡政強園區”綜合改革,托管大廠、長蘆兩(liang) 個(ge) 街道,管轄麵積由45平方公裏拓展至135平方公裏。
★2017年5月,整建製並入南京江北新區,設立南京市江北新區化工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管理辦公室,作為(wei) 新區管委會(hui) 派出機構,負責承擔化工產(chan) 業(ye) 區範圍內(nei) 的開發建設、產(chan) 業(ye) 發展以及相關(guan) 管理服務工作。
★2018年3月,南京市政府批複設立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範圍為(wei) 原南京化學工業(ye) 園區發展區域,旨在重點發揮新材料集聚優(you) 勢,建設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新材料產(chan) 業(ye) 基地。
來源:江蘇化工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