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什麽是地暖?
地暖又稱地麵輻射采暖,熱介質通過設於建築物地板中的管、線以傳導方式加熱地麵層,再由地麵由輻射和對流的傳熱形式加熱室內空氣,達到取暖目的的一種供暖方式。(《中國地暖實用手冊》 徐立新 主編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年8
Q2 什麽是幹式工法?
1-幹式工法non-wet construction ,采用幹作業建造的施工方式。(DB32/T 3753-2020 《江蘇省裝配式建築綜合評定標準》)
2-幹式工法 non-wet construction,現場采用幹作業施工的建造方法。(DBJ41/T222-2019河南省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 )
3-幹式工法:non-wet construction ,采用幹作業施工的建造方法。(DB37/T 5127-2018山東省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
Q3 什麽是幹式地暖?
相對於傳統濕式地暖而言,無需地暖回填層,增加室內淨高,減輕了荷載的地暖形式。幹式地暖上部沒有厚重的豆石混凝土回填層,直接為飾麵層,所以室內升溫迅速。
FD(孚達)幹式地暖係統
Q4 什麽是裝配式建築?
1-由預製部品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築。(GB/T51129-2017 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
2-裝配式建築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製作好建築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牆板、樓梯、陽台等),運輸到建築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而成的建築。
Q5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體係發展指南(居住建築)2019 中的幹式地暖相關規定是什麽?
2019年7月4日公布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體係發展指南(居住建築),其5.2.5 裝配式樓地麵,詳述如下:
1.樓地麵係統采用架空地板係統時,架空空間可以敷設管線,在有供暖要求時,可采用幹式地暖地麵係統;
2.樓地麵係統的架空空間高度應根據集成管線的種類、管徑尺寸、敷設路徑、設置坡度等因素確定,完成麵的高度除與架空空腔的高度和樓地麵的支撐層、飾麵層厚度相關外,尚取決於是否集成了地暖以及所集成地暖產品的規格種類;
3.樓地麵應和設備與管線進行協同設計,並在需要的地方設置檢修口;
4.樓地麵應滿足承載力的要求,並應滿足耐磨性、抗汙染、易清潔、耐腐蝕、防火、防靜電等性能要求。廚房、衛生間等房間的樓地麵材料和構造還應滿足防水、防滑的性能要求。
Q6 裝配式內裝修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 2019)中幹式地暖相關規定是什麽?
以下內容摘錄自《裝配式內裝修技術標準(征詢意見稿)》
4.5.5 采暖管道集成深化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寒冷和嚴寒地區住宅采暖宜采用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係統,並宜采用幹式地板采暖的施工工藝,地板采暖宜采用模塊式係統,應滿足本標準裝配式樓地麵的要求。
5.3.17 幹敷地暖部品生產加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地麵輻射供暖部品宜於架空的地麵集成製造,形成標準化、模塊化及係列化的集成產品;
2.設備接口全部製造加工快裝承插技術接口;
3.分支路采暖管線整體加工不得有接頭。
Q7 在《SI體(ti) 係百年住宅工業(ye) 化建造指南》2019 中,幹式地暖相關(guan) 規定有哪些?
5.5.2.3 采暖係統詳細規定:采暖係統——傳統濕式鋪法地暖係統,管道損壞後無法更換,樓板荷載大,已成為困擾建築地暖行業的一個難題。而幹式地暖係統具有溫度提升快、施工工期短、樓板荷載小、易於日後維修和改造等優點。幹式地板采暖是區別於傳統的混凝土埋入式地暖采暖係統(不過接著在書中對係統描述是基於15年的15J939-1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住宅建築設計示例(剪力牆結構) 圖集),圖集做法還有水泥承壓板,原因是初生代的幹式地暖模塊板強度不足。
孚達高強度幹式地暖模塊壓縮強度達到1200kPa以上,整體係統省掉12mm的水泥承壓板,從而最大程度的節約構造層厚度,是新一代幹式地暖係統。
Q8 18J820 裝配式住宅建築設計標準圖示中幹式地暖相關(guan) 規定有哪些?
圖集8.3.3 規定,供暖係統采用地麵輻射采暖係統時,宜采用幹式工法施工,配圖如下:
Q9 GB/T51231-2016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標準中幹式地暖相關規定有哪些?
在7.3.4 規定:供暖係統宜采用適宜於幹式工法施工的低溫地板輻射供暖產品。
Q10 在《山東省裝配式住宅建築全裝修技術要求》2018 中幹式地暖相關規定有哪些?
在4.1采暖係統詳細規定:采暖係統宜采用幹式工法施工的地麵輻射供暖方式,並與(yu) 樓地麵集成設計安裝完畢,地麵輻射供暖係統宜與(yu) 裝配式樓地麵的連接構造集成,散熱器的安裝位置應能使室內(nei) 溫度均勻分布。
來源:孚達科技
責任編輯:李鍾毓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