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50強房企拿地月均花費1900億元 多數房企買地不輸去年

   規模目標考核之下,今年前8個(ge) 月,整體(ti) 來看,房企投資拿地步伐仍未減退。頭部房企繼續保持穩健投資風格、第二陣營房企投資更積極,中小房企拿地銷售比低於(yu) 平均值。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50家標杆房企前8個(ge) 月月均拿地均值為(wei) 1906.4億(yi) 元,明顯高於(yu) 2019年月度均值。其中,33家房企月均拿地金額超過2019年月度均值,融信中國等房企前8個(ge) 月月均拿地金額較去年增加一倍以上。

   “疫情帶來銷售壓力但也帶來低價(jia) 拿地的窗口期,尤其在非招拍掛市場,一般房企的投拓部門都會(hui) 關(guan) 注‘產(chan) 業(ye) 勾地’、城市更新和收並購等多種渠道去擴充土地儲(chu) 備。”某TOP20房企區域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當下的房地產(chan) 市場,全國化的房企基本完成全國範圍內(nei) 的城市布局,進入新城市不再是其業(ye) 績考核焦點,管理層開始考慮的是如何提升單個(ge) 城市或區域效能問題,因此高能級城市土地市場競爭(zheng) 很激烈。

   百強房企拿地規模攀升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TOP100房企拿地總額21162億(yi) 元(包含招拍掛權益土地及收並購土地),拿地規模同比增長7.2%。TOP100房企拿地投資門檻值升至54億(yi) 元,環比增長10.2%,TOP100企業(ye) 招拍掛權益拿地總額占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的比例為(wei) 55.2%。

   “多數房企拿地不輸去年,拿地強度同比增強,合作拿地權益金額占比增長,部分房企通過收並購增加土地儲(chu) 備。”中指研究院企業(ye) 研究總監李建橋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分陣營來看,TOP11-20房企投資最積極。

   具體(ti) 來看,TOP10房企規模持續領先,土地儲(chu) 備充足,發展更趨穩健,拿地強度最保守,拿地銷售比同比下降6.6個(ge) 百分點至31.9%;TOP11-20和TOP21-30陣營企業(ye) 對規模的適度增長仍存在需求,部分企業(ye) 拿地意願較為(wei) 積極,其中,TOP11-20房企拿地銷售比同比增長3.1個(ge) 百分點至51.2%,為(wei) 各陣營最高;TOP21-30房企拿地銷售比漲幅最高,同比增長9.3個(ge) 百分點至46.9%;TOP31-50房企拿地銷售比顯著低於(yu) 平均值,同比下降1個(ge) 百分點至36%。

   “上半年房企融資環境較為(wei) 寬鬆,不少企業(ye) 儲(chu) 備了大量資金,想在疫情後樓市恢複較快的城市拿地,短期拿地數量增加。”中原地產(chan) 首席分析師張大偉(wei) 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5月份之後,土地市場轉熱,尤其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市場,房企均在積極重倉(cang) 式布局。

   另據貝克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ge) 月,杭州、上海、北京、蘇州、寧波、武漢和廣州等7個(ge) 城市土地市場成交金額超過1000億(yi) 元,另有重慶、溫州、佛山、福州和無錫等城市土地出讓金額均超過700億(yi) 元,可見這些城市是房企投資拿地的重點深耕城市。

   收並購成重要拿地渠道

   深耕重點城市,這是今年多數房企的布局新戰略,背後的原因多是已經完成全國化布局版圖,沒有必要花費大量資源和資金新進入一個(ge) 城市,同時,新進入城市若不是高能級、經濟活力較好城市,貿然進入也有風險。

   但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來理解,這意味著多數房企要在一個(ge) 城市或者一個(ge) 區域競爭(zheng) 取地,且要拿到成本較低的土地,才會(hui) 保證毛利率,否則將會(hui) 對上市房企的利潤空間造成很大擠壓。

   “拿華南市場來說,本地房企本身資源就較為(wei) 集中,想在這個(ge) 市場發力,其實前端取地競爭(zheng) 壓力很大。不過,在‘三線四檔’(按照‘剔除預收款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不得大於(yu) 70%、淨負債(zhai) 率不得大於(yu) 100%及現金短債(zhai) 比不得小於(yu) 1倍’的觸線標準,將房企分為(wei) ‘紅、橙、黃、綠’四檔)限製下,房企融資受到限製,預計接下來土地市場將會(hui) 冷靜一下,資金鏈相對充裕的房企四季度將有機會(hui) 獲得更多土地儲(chu) 備。”上述TOP20房企區域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尤其在融資收緊局勢下,一些中小房企有可能承受不住資金壓力而斷臂求生,市場的收並購機會(hui) 將會(hui) 越來越多,這種取地方式也將成為(wei) 房企拿地的重要渠道之一。

   眾(zhong) 所周知,在公開市場競拍拿地,往往會(hui) 讓房企付出巨大代價(jia) ,尤其在限價(jia) 政策限製下,企業(ye) 毛利率平均水平呈現出下滑趨勢。在這個(ge) 背景下,不少房企都在利用多種資源拓展拿地渠道,比如參與(yu) 城市更新或者產(chan) 業(ye) 勾地等,但這兩(liang) 種方式往往需要跟蹤多年,尤其在城市更新領域,項目轉化周期長,會(hui) 沉澱資金。但收並購項目一般可以較快回籠資金,符合房企快周轉策略,毛利率水平一般也不錯,是優(you) 化投資結構的重要手段。

   “招拍掛市場和收並購的市場,我們(men) 都在關(guan) 注,公司對新拿土地有標準,一般IRR都要在20%以上,因此要從(cong) 全市場中尋求機會(hui) 。”有業(ye) 內(nei) 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過,就當前來說,“促銷售、穩現金流”仍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在上半年疫情修複期經曆一輪補庫存後,整體(ti) 投資仍需要保持審慎的態度。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雷達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20-09-09 07:57
下一篇 2020-09-09 08:28

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