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幹意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幹意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
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幹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委、管委)、教育廳(委)、科技廳(委、局)、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生態環境廳(局),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ye) 管理部、省會(hui) (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市場監管局(廳、委),各銀保監局,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教育局、科技局、工業(ye) 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

    新型建築工業(ye) 化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以工程全壽命期係統化集成設計、精益化生產(chan) 施工為(wei) 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和創新鏈,實現工程建設高效益、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築工業(ye) 化。《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印發實施以來,以裝配式建築為(wei) 代表的新型建築工業(ye) 化快速推進,建造水平和建築品質明顯提高。為(wei) 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城鄉(xiang) 建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以新型建築工業(ye) 化帶動建築業(ye) 全麵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中國建造”品牌,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強係統化集成設計

    (一)推動全產(chan) 業(ye) 鏈協同。推行新型建築工業(ye) 化項目建築師負責製,鼓勵設計單位提供全過程谘詢服務。優(you) 化項目前期技術策劃方案,統籌規劃設計、構件和部品部件生產(chan) 運輸、施工安裝和運營維護管理。引導建設單位和工程總承包單位以建築最終產(chan) 品和綜合效益為(wei) 目標,推進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資源共享、係統集成和聯動發展。

    (二)促進多專(zhuan) 業(ye) 協同。通過數字化設計手段推進建築、結構、設備管線、裝修等多專(zhuan) 業(ye) 一體(ti) 化集成設計,提高建築整體(ti) 性,避免二次拆分設計,確保設計深度符合生產(chan) 和施工要求,發揮新型建築工業(ye) 化係統集成綜合優(you) 勢。

    (三)推進標準化設計。完善設計選型標準,實施建築平麵、立麵、構件和部品部件、接口標準化設計,推廣少規格、多組合設計方法,以學校、醫院、辦公樓、酒店、住宅等為(wei) 重點,強化設計引領,推廣裝配式建築體(ti) 係。

    (四)強化設計方案技術論證。落實新型建築工業(ye) 化項目標準化設計、工業(ye) 化建造與(yu) 建築風貌有機統一的建築設計要求,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在建築設計方案審查階段,加強對新型建築工業(ye) 化項目設計要求落實情況的論證,避免建築風貌千篇一律。

    二、優(you) 化構件和部品部件生產(chan)

    (五)推動構件和部件標準化。編製主要構件尺寸指南,推進型鋼和混凝土構件以及預製混凝土牆板、疊合樓板、樓梯等通用部件的工廠化生產(chan) ,滿足標準化設計選型要求,擴大標準化構件和部品部件使用規模,逐步降低構件和部件生產(chan) 成本。

    (六)完善集成化建築部品。編製集成化、模塊化建築部品相關(guan) 標準圖集,提高整體(ti) 衛浴、集成廚房、整體(ti) 門窗等建築部品的產(chan) 業(ye) 配套能力,逐步形成標準化、係列化的建築部品供應體(ti) 係。

    (七)促進產(chan) 能供需平衡。綜合考慮構件、部品部件運輸和服務半徑,引導產(chan) 能合理布局,加強市場信息監測,定期發布構件和部品部件產(chan) 能供需情況,提高產(chan) 能利用率。

    (八)推進構件和部品部件認證工作。編製新型建築工業(ye) 化構件和部品部件相關(guan) 技術要求,推行質量認證製度,健全配套保險製度,提高產(chan) 品配套能力和質量水平。

    (九)推廣應用綠色建材。發展安全健康、環境友好、性能優(you) 良的新型建材,推進綠色建材認證和推廣應用,推動裝配式建築等新型建築工業(ye) 化項目率先采用綠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

    三、推廣精益化施工

    (十)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鼓勵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築優(you) 先采用鋼結構,積極推進鋼結構住宅和農(nong) 房建設。完善鋼結構建築防火、防腐等性能與(yu) 技術措施,加大熱軋H型鋼、耐候鋼和耐火鋼應用,推動鋼結構建築關(guan) 鍵技術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全麵發展。

    (十一)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築。完善適用於(yu) 不同建築類型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結構體(ti) 係,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和消能減震、預應力技術的集成應用。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中積極應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全麵推廣應用預製內(nei) 隔牆、預製樓梯板和預製樓板。

    (十二)推進建築全裝修。裝配式建築、星級綠色建築工程項目應推廣全裝修,積極發展成品住宅,倡導菜單式全裝修,滿足消費者個(ge) 性化需求。推進裝配化裝修方式在商品住房項目中的應用,推廣管線分離、一體(ti) 化裝修技術,推廣集成化模塊化建築部品,提高裝修品質,降低運行維護成本。

    (十三)優(you) 化施工工藝工法。推行裝配化綠色施工方式,引導施工企業(ye) 研發與(yu) 精益化施工相適應的部品部件吊裝、運輸與(yu) 堆放、部品部件連接等施工工藝工法,推廣應用鋼筋定位鋼板等配套裝備和機具,在材料搬運、鋼筋加工、高空焊接等環節提升現場施工工業(ye) 化水平。

    (十四)創新施工組織方式。完善與(yu) 新型建築工業(ye) 化相適應的精益化施工組織方式,推廣設計、采購、生產(chan) 、施工一體(ti) 化模式,實行裝配式建築裝飾裝修與(yu) 主體(ti) 結構、機電設備協同施工,發揮結構與(yu) 裝修穿插施工優(you) 勢,提高施工現場精細化管理水平。

    (十五)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益。加強構件和部品部件進場、施工安裝、節點連接灌漿、密封防水等關(guan) 鍵部位和工序質量安全管控,強化對施工管理人員和一線作業(ye) 人員的質量安全技術交底,通過全過程組織管理和技術優(you) 化集成,全麵提升施工質量和效益。

    四、加快信息技術融合發展

    (十六)大力推廣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加快推進BIM技術在新型建築工業(ye) 化全壽命期的一體(ti) 化集成應用。充分利用社會(hui) 資源,共同建立、維護基於(yu) BIM技術的標準化部品部件庫,實現設計、采購、生產(chan) 、建造、交付、運行維護等階段的信息互聯互通和交互共享。試點推進BIM報建審批和施工圖BIM審圖模式,推進與(yu)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融通聯動,提高信息化監管能力,提高建築行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資源配置效率。

    (十七)加快應用大數據技術。推動大數據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招標投標環節和信用體(ti) 係建設中的應用,依托全國建築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台,匯聚整合和分析相關(guan) 企業(ye) 、項目、從(cong) 業(ye) 人員和信用信息等相關(guan) 大數據,支撐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提高建築行業(ye) 公共服務能力和監管效率。

    (十八)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推動傳(chuan) 感器網絡、低功耗廣域網、5G、邊緣計算、射頻識別(RFID)及二維碼識別等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工地的集成應用,發展可穿戴設備,提高建築工人健康及安全監測能力,推動物聯網技術在監控管理、節能減排和智能建築中的應用。

    (十九)推進發展智能建造技術。加快新型建築工業(ye) 化與(yu) 高端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搭建建築產(chan) 業(ye) 互聯網平台。推動智能光伏應用示範,促進與(yu) 建築相結合的光伏發電係統應用。開展生產(chan) 裝備、施工設備的智能化升級行動,鼓勵應用建築機器人、工業(ye) 機器人、智能移動終端等智能設備。推廣智能、智能辦公、樓宇自動化係統,提升建築的便捷性和舒適度。

    五、創新組織管理模式

    (二十)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新型建築工業(ye) 化項目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促進設計、生產(chan) 、施工深度融合。引導骨幹企業(ye) 提高項目管理、技術創新和資源配置能力,培育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ye) ,落實工程總承包單位的主體(ti) 責任,保障工程總承包單位的合法權益。

    (二十一)發展全過程工程谘詢。大力發展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滿足委托方多樣化需求的全過程工程谘詢服務,培育具備勘察、設計、監理、招標代理、造價(jia) 等業(ye) 務能力的全過程工程谘詢企業(ye) 。

    (二十二)完善預製構件監管。加強預製構件質量管理,積極采用駐廠監造製度,實行全過程質量責任追溯,鼓勵采用構件生產(chan) 企業(ye) 備案管理、構件質量飛行檢查等手段,建立長效機製。

    (二十三)探索工程保險製度。建立完善工程質量保險和擔保製度,通過保險的風險事故預防和費率調節機製幫助企業(ye) 加強風險管控,保障建築工程質量。

    (二十四)建立使用者監督機製。編製綠色住宅購房人驗房指南,鼓勵將住宅綠色性能和全裝修質量相關(guan) 指標納入商品房買(mai) 賣合同、住宅質量保證書(shu) 和住宅使用說明書(shu) ,明確質量保修責任和糾紛處理方式,保障購房人權益。

    六、強化科技支撐

    (二十五)培育科技創新基地。組建一批新型建築工業(ye) 化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鼓勵骨幹企業(ye)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建立新型建築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聯盟。

    (二十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大力支持BIM底層平台軟件的研發,加大鋼結構住宅在圍護體(ti) 係、材料性能、連接工藝等方麵的聯合攻關(guan) ,加快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灌漿質量檢測和高效連接技術研發,加強建築機器人等智能建造技術產(chan) 品研發。

    (二十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建立新型建築工業(ye) 化重大科技成果庫,加大科技成果公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建築領域新技術、新材料、新產(chan) 品、新工藝創新發展。

    七、加快專(zhuan) 業(ye) 人才培育

    (二十八)培育專(zhuan) 業(ye) 技術管理人才。大力培養(yang) 新型建築工業(ye) 化專(zhuan) 業(ye) 人才,壯大設計、生產(chan) 、施工、管理等方麵人才隊伍,加強新型建築工業(ye) 化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鼓勵企業(ye) 建立首席信息官(CIO)製度。

    (二十九)培育技能型產(chan) 業(ye) 工人。深化建築用工製度改革,完善建築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技能水平評價(jia) 體(ti) 係,促進學曆證書(shu) 與(yu) 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融通銜接。打通建築工人職業(ye) 化發展道路,弘揚工匠精神,加強職業(ye) 技能培訓,大力培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

    (三十)加大後備人才培養(yang) 。推動新型建築工業(ye) 化相關(guan) 企業(ye) 開展校企合作,支持校企共建一批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支持院校對接建築行業(ye) 發展新需求、新業(ye) 態、新技術,開設裝配式建築相關(guan) 課程,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提供專(zhuan) 業(ye) 人才保障。

    八、開展新型建築工業(ye) 化項目評價(jia)

    (三十一)製定評價(jia) 標準。建立新型建築工業(ye) 化項目評價(jia) 技術指標體(ti) 係,重點突出信息化技術應用情況,引領建築工程項目不斷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和建築品質。

    (三十二)建立評價(jia) 結果應用機製。鼓勵新型建築工業(ye) 化項目單位在項目竣工後,按照評價(jia) 標準開展自評價(jia) 或委托第三方評價(jia) ,積極探索區域性新型建築工業(ye) 化係統評價(jia) ,評價(jia) 結果可作為(wei) 獎勵政策重要參考。

    九、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三十三)強化項目落地。各地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門要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組織編製新型建築工業(ye) 化專(zhuan) 項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ti) 實施範圍。要加大推進力度,在項目立項、項目審批、項目管理各環節明確新型建築工業(ye) 化的鼓勵性措施。政府投資工程要帶頭按照新型建築工業(ye) 化方式建設,鼓勵支持社會(hui) 投資項目采用新型建築工業(ye) 化方式。

    (三十四)加大金融扶持。支持新型建築工業(ye) 化企業(ye) 通過發行企業(ye) 債(zhai) 券、公司債(zhai) 券等方式開展融資。完善綠色金融支持新型建築工業(ye) 化的政策環境,積極探索多元化綠色金融支持方式,對達到綠色建築星級標準的新型建築工業(ye) 化項目給予綠色金融支持。用好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在不新增隱性債(zhai) 務的前提下鼓勵各地設立專(zhuan) 項基金。

    (三十五)加大環保政策支持。支持施工企業(ye) 做好環境影響評價(jia) 和監測,在重汙染天氣期間,裝配式等新型建築工業(ye) 化項目在非土石方作業(ye) 的施工環節可以不停工。建立建築垃圾排放限額標準,開展施工現場建築垃圾排放公示,鼓勵各地對施工現場達到建築垃圾減量化要求的施工企業(ye) 給予獎勵。

    (三十六)加強科技推廣支持。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科研項目支持新型建築工業(ye) 化技術研發,鼓勵各地優(you) 先將新型建築工業(ye) 化相關(guan) 技術納入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領域推廣應用技術公告和科技成果推廣目錄。

    (三十七)加大評獎評優(you) 政策支持。將城市新型建築工業(ye) 化發展水平納入中國人居環境獎評選、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評估指標體(ti) 係。大力支持新型建築工業(ye) 化項目參與(yu) 綠色建築創新獎評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e) 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2020年8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來源:聚焦全裝修

責任編輯:李鍾毓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20-09-16 14:20
下一篇 2020-09-16 14:48

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