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84年是一個(ge) 神奇的年份,很多中國的大型現代公司在這一年創辦,比如海爾、萬(wan) 科、TCL……
同樣是這年,一家偏遠的科研單位——位於(yu) 蘭(lan) 州的化工部化學機械研究院也嗅到了這股春風。
80年代的蘭(lan) 州
任建新把目光轉到院裏,注意力聚焦到了“蘭(lan) 5”身上。“蘭(lan) 5”的全稱是“硝酸用工業(ye) 緩蝕劑”,是化機院科研人員耗費5年時間研製出來的緩蝕劑技術,成果一問世便受到業(ye) 界矚目,一舉(ju) 拿下了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但轉身就被送到檔案室睡了5年大覺。
經過幾個(ge) 月的調研,任建新認準了工業(ye) 鍋爐清洗的市場方向。當年全國共有42萬(wan) 台工業(ye) 鍋爐,垢體(ti) 每增加一毫米需要消耗當時全國兩(liang) 年的煤炭產(chan) 能。
8月的一天,26歲的任建新和他的團隊拿到了一紙批文,上級同意他以“集體(ti) 承包”的性質創辦清洗公司,公司的全稱是:化學工業(ye) 部化工機械研究院清洗公司。16個(ge) 字在印章上一圈放不下。對五角星情有獨鍾的任建新給公司起名“藍星”。
為(wei) 此,任建新放棄了團委書(shu) 記職位——如果創業(ye) 失敗沒有能力歸還1萬(wan) 元的借款,他的科級職務將被撤掉,並且下浮一級工資。
最終另有6名共青團員加入了清洗公司,加上兼職會(hui) 計,勉強湊起了“七個(ge) 半人”的團隊。
“七個(ge) 半人”團隊
從(cong) 兩(liang) 毛錢的洗茶壺開始,到1900元洗第一口鍋爐,清洗公司在西北地區一炮走紅。3個(ge) 月內(nei) ,公司已經清洗鍋爐60多台,創造32萬(wan) 元產(chan) 值,盈利24萬(wan) 元。按照利潤分配合同,每個(ge) 人都能成為(wei) 萬(wan) 元戶。
此時的任建新表現出他超出常人的一麵。他提出除了上交利潤,公司剩下的錢全部留作發展基金。
1987年,山西化肥廠一套合成氨化肥生產(chan) 裝置請來一家德國公司反複清洗8次還是沒成功。此時,藍星的化學清洗方法派上了用場,最終現場德國專(zhuan) 家嚴(yan) 格檢查清洗結果後,親(qin) 手在管道上寫(xie) 下了OK,中國的清洗技術第一次讓外國同行甘拜下風。
1987年,藍星臨(lin) 危受命承接山西化肥廠的清洗項目
1988年之後,藍星包攬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間從(cong) 國外引進的所有石油、石化、化工、有色冶金、電力的大型成套裝置開車前清洗業(ye) 務,迅速成長為(wei) 中國清洗技術門類最齊全、清洗綜合應用能力最強的專(zhuan) 業(ye) 清洗公司。
到1994年,藍星已在全國設立近388家分公司,掌握清洗技術的企業(ye) 達上千家,全國清洗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近3萬(wan) 人,為(wei) 國家創造綜合效益近百億(yi) 元。
02
興(xing) 業(ye) 報國
1993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到甘肅考察。當總理問到企業(ye) 發展有何困難時,別的企業(ye) 家紛紛要錢、要政策,任建新隻有一句話:“我們(men) 隻是希望能夠將藍星的總部搬到北京去。”1996年11月8日,深秋的北京城,北土城西路8號,原化學工業(ye) 部部長顧秀蓮親(qin) 自為(wei) 藍星公司揭牌。
1995年,藍星集團從(cong) 蘭(lan) 州遷入北京時,任建新為(wei) 隨同前來的1800名員工解決(jue) 了包括住房、配偶工作和孩子上學等一係列問題。
因為(wei) 念念不忘母親(qin) 臨(lin) 終時吃一碗牛肉麵的遺願,任建新後來投資拉麵企業(ye) “馬蘭(lan) 拉麵”———因為(wei) 母親(qin) 姓馬,創造了1萬(wan) 多個(ge) 就業(ye) 崗位,在當選CCTV年度經濟神秘彩金天天送發表獲獎感言時,任建新坦言:“我是在蘭(lan) 州生長的,蘭(lan) 州的牛肉麵和我有很深的情結。”
當時藍星共有44位領導和中層幹部家屬響應號召轉崗到馬蘭(lan) 公司,為(wei) 藍星公司引進人才留出了空間。馬蘭(lan) 拉麵現已發展成國內(nei) 中式快餐的第一品牌,在全國各地有500多家連鎖店,安置解決(jue) 了化工企業(ye) 的1萬(wan) 多名下崗職工。
不過,任建新還沒來得及到北京的新辦公室上班,就直奔位於(yu) 江西的星火化工廠。
星火化工廠、南通合成材料廠、化工研究院在當年被稱為(wei) 化工部“三大包袱”。其中,星火化工廠規模比藍星要大很多,在打破國外壟斷生產(chan) 有機矽的過程中,萬(wan) 噸級有機矽裝置5年試車28次,次次都以失敗告終。員工有的回家種地,有的外出打工,企業(ye) 到了破產(chan) 邊緣。
任建新主動向化工部請纓,前去解困。1996年,任建新作為(wei) 化工部改革與(yu) 管理小組組長來到了星火廠,年輕的藍星正式接下了拯救星火的重任。
隻有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才能絕地重生。終於(yu) ,四個(ge) 月後,任建新點燃了第29次試車的第一把火。試車一舉(ju) 成功!
2000年,隨著藍星發展壯大,經中央黨(dang) 政機關(guan) 非金融類企業(ye) 脫鉤工作小組批準,中國藍星化學清洗總公司正式成為(wei) 中央管理的大型企業(ye) 。
03
踏上並購之路
2004年,成立不到一年的國務院國資委把“實行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ye) 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大企業(ye) 集團”作為(wei) 重大任務。作為(wei) 重組第一例,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與(yu) 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重組為(wei)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任建新任總經理。
“中國並購王”
對這些企業(ye) 的兼並練就了中國化工的並購功夫。就連任建新自己也說“我在國內(nei) 並購交易方麵的積累為(wei) 處理國際並購案提供了經驗和信心。”
任建新開始把目光投向海外。
中國是化工大國,但不是化工強國。世界化工強國以陶氏化學、先正達、杜邦、拜耳等世界化工巨頭公司為(wei) 依托,幾乎籠罩著我們(men) 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
任建新在中國化工這一新的舞台上啟動了從(cong) 本土企業(ye) 向全球化公司的新一輪升級,升級的主要辦法就是——海外並購。
任建新進行海外並購的初期,正值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的開端。前有TCL、明基等的重大挫折,對海外並購幾乎沒人看好。
但任建新仍然選擇逆流而上。2006年,他連續完成了3項大規模的海外收購,包括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產(chan) 企業(ye) 法國安迪蘇集團、澳大利亞(ya) 的最大聚乙烯生產(chan) 商亞(ya) 凱諾斯以及法國羅地亞(ya) 集團的機矽及硫化物業(ye) 務。
此後,中國化工又收購了全球第7大農(nong) 藥生產(chan) 商、以色列的安道麥(ADAMA)、歐洲最大光能板生產(chan) 商REC,以及全球第五大輪胎生產(chan) 商、意大利的倍耐力。
2016年1月,中國化工宣布了兩(liang) 筆投資,一是以9.25億(yi) 歐元收購德國橡塑化機製造商克勞斯瑪菲集團,二是對瑞士摩科瑞能源進行戰略投資。
任建新的並購目標均是行業(ye) 或全球前幾名,涉及領域廣。同時其選擇並購對象都有戰略目標,原則是要有協同效應,實現雙方企業(ye) 價(jia) 值增長,保證未來競爭(zheng) 優(you) 勢。
中國化工先後收購了法、英、德、意、以色列等國9家行業(ye) 領先企業(ye) ,積累了較豐(feng) 富的國際化經驗。2006年收購的世界第二大蛋氨酸企業(ye) 法國安迪蘇公司,到2016年,銷售收入增長4倍,利潤增長22倍,並實現國內(nei) 上市。2011年收購的全球最大的非專(zhuan) 利農(nong) 藥企業(ye) 以色列安稻麥公司,在全球農(nong) 化市場低迷的環境中逆勢增長,與(yu) 收購之初相比,利潤增長2倍以上,成為(wei) 世界第六大農(nong) 藥企業(ye) 。
2006年收購法國安迪蘇公司
在中國化工內(nei) 部,任建新一直在倡導“三個(ge) 大力引進”,即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大力引進職業(ye) 經理人,大力引進和使用中介機構。
引入黑石即是較為(wei) 轟動的一例。2007年,藍星引入黑石集團(Blackstone)6億(yi) 美元戰略投資,成為(wei) 國企第一家引入美國最大私募基金的公司。黑石的投資改變了藍星的所有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水平。“藍星作為(wei) 國有企業(ye) 獨自到西方國家收購兼並企業(ye) ,可能會(hui) 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解而影響收購。但黑石擁有了藍星20%的股份,情況就不一樣了。”任建新在一次采訪中說。
海外並購風險極高,但任建新目前還沒有出現什麽(me) 錯誤。他總結了一套三字經:買(mai) 得來、管得了、幹得好、拿得進、退得出、賣得高。他經常對收購企業(ye) 的高管說:我是你們(men) 的老板,但你們(men) 是我的老師。
正因為(wei) 一係列成功的並購案例,在2015年倍耐力新聞溝通會(hui) 後,英國金融時報給了任建新“中國並購王”的名號。
先正達、孟山都、拜耳、陶氏、杜邦和巴斯夫,這是全球農(nong) 化行業(ye) 的“六巨頭”。2017年6月27日,中國化工在瑞士巴塞爾宣布最終完成對先正達的收購。通過抓住全球農(nong) 化行業(ye) 重組浪潮這一曆史機遇,中國化工由此躋身該行業(ye) 第一梯隊。
2017年,收購瑞士先正達
這筆收購是迄今為(wei) 止,中國企業(ye) 海外並購最大的一筆交易,也是中國企業(ye) 第一次超過200億(yi) 美元的收購。
2018年中,剛過耳順之年的任建新退休了,34年獨樹一幟的國企創業(ye) 史成為(wei) 一段佳話。與(yu) 其同年創業(ye) 的王石、柳傳(chuan) 誌等享有的社會(hui) 名望和個(ge) 人財富相比,白手起家、低調退場的任建新值得我們(men) 給予更多的尊重和敬意。
04
結語
沒有任建新,
也就沒有中國化工的今天!
最近中國的化工界出了一件大事兒(er) 。
5月,中國化工和中化集團兩(liang) 家巨無霸企業(ye) 正式合並了——新公司名叫“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將形成一家資產(chan) 1.4萬(wan) 億(yi) 、員工數達到22萬(wan) 的巨無霸公司。
回想當年,它最開始隻有“七個(ge) 半人”,還差一點就被“私有化”了。
它的“創始人”任建新,硬是把自己做到世界第一、賺得盆滿缽滿的公司“拱手”交給了國家。
文章來源:環保化工平台
責任編輯:路遙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