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an) 於(yu) 印發《揮發性有機物排汙收費試點辦法》的通知
財稅〔2015〕7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發展改革委、物價(jia) 局、環境保護廳(局):
第一條 為(wei) 了促使企業(ye) 減少揮發性有機物(以下簡稱VOCs)排放,提高VOCs汙染控製技術,改善生活和生態環境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排汙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國務院關(guan) 於(yu) 印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37號)等規定,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石油化工行業(ye) 和包裝印刷行業(ye) (以下簡稱試點行業(ye) )VOCs排汙費的征收、使用和管理,適用本辦法。試點行業(ye) 範圍見附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增加VOCs排汙收費試點行業(ye) ,並製定增加試點行業(ye) VOCs排汙收費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VOCs,是指特定條件下具有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的統稱。具有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主要包括非甲烷總烴(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含氧有機化合物(醛、酮、醇、醚等)、鹵代烴、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
第四條 直接向大氣排放VOCs的試點行業(ye) 企業(ye) (以下簡稱排汙者)應當繳納VOCs排汙費。
第五條 每一排放口排放的VOCs均征收VOCs排汙費,不受對前3項汙染物征收排汙費限製。
第六條 VOCs排汙費按VOCs排放量折合的汙染當量數計征。計算公式如下:
VOCs汙染當量數=VOCs排放量(千克)/VOCs汙染當量值(千克)
石油化工行業(ye) 排汙者的VOCs排放量,應區分生產(chan) 過程的VOCs汙染源項,分別采取實測、物料衡算和模型等方法進行計算,具體(ti) 計算辦法見附2。包裝印刷行業(ye) 排汙者的VOCs排放量,應根據生產(chan) 工藝過程中投用原輔料及回收有機溶劑量,按物料衡算法進行計算,具體(ti) 計算辦法見附3。
對VOCs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汙染物已征收排汙費的,應當將其排放量從(cong) VOCs排放量中扣除。
VOCs汙染當量值暫定為(wei) 0.95千克。
第七條 有關(guan) VOCs排汙費征收標準的規定,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確定。
第八條 VOCs排汙費由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汙染源管理權限負責征收。
第九條 排汙者應在規定期限內(nei) 向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送《試點行業(ye) VOCs排放申報登記表》(見附4),申報VOCs排放量。
石油化工行業(ye) 排汙者在報送《試點行業(ye) VOCs排放申報登記表》時,應一並填報各汙染源項情況表,詳細列明各汙染源項生產(chan) 裝置、工作流程、處理設施等信息。
包裝印刷行業(ye) 排汙者在報送《試點行業(ye) VOCs排放申報登記表》時,應一並提供購買(mai) 、使用原輔料和有機溶劑的發票、結算或領料憑證;原料供貨商提供的VOCs含量說明;危險廢物處理發票等材料。
第十條 排汙者應當保證其報送材料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第十一條 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對排汙者報送的申報材料進行審核。發現申報材料不完整的,應當要求排汙者限期補報。
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認為(wei) 有必要的,可以委托有能力的第三方機構對排汙者報送的申報材料進行審核。
第十二條 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石油化工行業(ye) 排汙者各汙染源項VOCs排放情況,以及包裝印刷行業(ye) 排汙者投用原輔料中VOCs含量、VOCs去除量和回收量等信息,計算排汙者VOCs排放量。根據VOCs排放量和VOCs排汙費征收標準,確定排汙者應繳納的排汙費數額,並予以公告。
第十三條 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排汙者進行專(zhuan) 項稽查。發現排汙者申報不實、少繳納排汙費的,應當追繳排汙費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的有關(guan) 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四條 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向社會(hui) 公布本地區排汙者應繳納VOCs排汙費數額、實際繳納VOCs排汙費數額和欠繳VOC排汙費數額。
第十五條 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征收的VOCs排汙費,應全額上繳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
第十六條 VOCs排汙費的具體(ti) 征收繳庫、使用管理、違規處理等按現行排汙費有關(guan) 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辦法製定具體(ti) 實施辦法,並報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備案。
第十八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會(hui) 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責任編輯:雷達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