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隨著年齡和閱曆的增長,卻慢慢覺得,衣服和人都是舊的好,人交往久了貼心,衣服穿久了貼身。那些真正能留在內(nei) 心的,是從(cong) 小到大,見證了成長的事物,一本書(shu) 、一支筆、一棵樹、一捧土,還有家鄉(xiang) 的老房子。
在我們(men) 村子裏,其實像這樣的老房子已經很少見了。現在基本家家戶戶都是鋼筋水泥的兩(liang) 層或三層的小樓房,老房子自然也就住人的少了。俗話說,老屋住人百年下榻,無人居住五年就倒。印象中,我自己家的老房子甚至都不是這樣的青磚結構,完完全全是土坯房。自從(cong) 搬進了新居,家裏的老房子就像失了魂魄,迅速地凋落。一些磚石的屋子都變得殘破不堪,我家那個(ge) 土坯房的狀況自然就更加不堪了。為(wei) 安全起見,於(yu) 是在前年,跟村子裏其他的土坯房一樣,被推倒,從(cong) 此消失在這世間,有時候站在曾經的那片宅基地上,也隻能從(cong) 記憶裏的片段中尋找它的模樣。
記得小時候,每到天氣轉暖,老房子裏裏外外蛐蛐、蟋蟀各種叫不上名小蟲子就時不時地開個(ge) 演唱會(hui) ,也不管白天黑夜,叫的人心煩。於(yu) 是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翻遍屋裏各個(ge) 角落,誓要找它出來。
到了七八月,正值“雙搶”時節,天氣炎熱,不過老屋裏卻是涼爽的。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在大廳中央擺上兩(liang) 條長凳,上麵擱兩(liang) 塊大木板,把大門一開,讓風吹進屋裏,便躺在木板上呼呼大睡,怎一個(ge) 愜意。
到快過年了,木質的門梁就成了曬臘肉的絕佳場所。小時候家裏曬臘肉的活總是被分配給我們(men) 小孩子,於(yu) 是每天早上拿出去曬,下午又得收回去,曬來曬去心中便有了疑問:為(wei) 甚曬這麽(me) 長時間就是沒見吃呢?
過年的時候就總喜歡往爺爺奶奶房間裏鑽,尋找放在某個(ge) 陶罐裏的年貨。小時候物質還是比較匱乏的,奶奶精打細算,吃的用的都是盡量省著來,平時要是多吃了還是會(hui) 嘮叨一兩(liang) 句的,這時候卻從(cong) 不阻止我,反倒會(hui) 告訴我東(dong) 西都放在哪裏,然後提醒我要蓋好蓋子,防止受潮。而爺爺的年貨除了吃的,還有知書(shu) 明理的各種習(xi) 俗,拜祭家龕、上香點燭,跟著爺爺學習(xi) 寫(xie) 春聯,裁紙、折方格、執筆、沾墨,一個(ge) 個(ge) 動作,在爺爺的教導下也學的像模像樣的,隻是長大了字越寫(xie) 越差,也就沒了這份心性,但對於(yu) 手寫(xie) 的春聯依然是情有獨鍾。
老房子雖然不存在了,但在老房子裏留下的記憶,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發清晰。點點滴滴,有如清水般溫柔,浸徹心田,滋潤形骸。
文章來源:江西廣源集團
責任編輯:毛新寰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