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安市民李女士向記者反映了她對於(yu) 居住環境內(nei) 易燃易爆品安全隱患的擔憂。李女士介紹,她日前搬進市場社區與(yu) 他人合租了一套住房,屋子收拾得倒是挺溫馨,但李女士晚上卻怎麽(me) 也不能安睡。“樓下有好幾家油漆店,想想他們(men) 在店裏存放的油漆、草酸等易燃物品心裏就發毛。”
化工產(chan) 品存隱患,卻已在居民區經營數年
記者前往市場社區進行了實地調查,發現市場社區居民樓大多是商住一體(ti) 樓房,樓下商鋪分布較為(wei) 集中,以至尊皇牛酒店為(wei) 界,以北大多是經營糧油,以南大多經營五金、勞保、化工用品。在臨(lin) 近市場社區南門的一處居民樓下的經營門頭區,記者發現了三家油漆店集中在這裏。走進其中一家油漆店記者看到,各式各樣的油漆及輔料堆滿了門頭房,而且油漆的擺放較為(wei) 集中,也比較隨意,店內(nei) 刺鼻的油漆味兒(er) 彌漫,不時發現有抽著煙的客戶來往,而在油漆店的樓上,則住著小區居民。
曾從(cong) 事化工產(chan) 品經營的居民宗先生表示,油漆、稀料等化工產(chan) 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揮發的特點,靠近居民區經營勢必存在安全隱患。一旦保管不善,極易引發汙染、腐蝕現象,甚至引起火災。盡管存在安全隱患,但大多數居民對此毫不在乎,隻有小部分居民意識到了危險性。
“這裏的門頭基本上都幹了好多年了,原先北邊是五交化大樓,南邊是五交化公司,從(cong) 九幾年就有很多經營五交化的小商販在這裏開張營業(ye) 。”市場社區居民陳先生向記者介紹,早年這裏就形成了售賣五交化產(chan) 品的商圈,市場社區改造之後,商家越來越多。“盡管化工店開在居民區內(nei) ,但這麽(me) 多年了,人們(men) 早就習(xi) 以為(wei) 常了。”通過對市場社區五交化經營聚集區的走訪記者發現,市場社區內(nei) 油漆店數量就已經超過六家,而這些油漆店基本都緊挨著居民樓。
化工店與(yu) 居民樓間的距離成監管空白
化工用品店與(yu) 居民樓之間的安全距離有沒有一個(ge) 統一標準?記者分別查閱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建築防火設計規範》等資料得知,易燃易爆品根據危險等級劃分類別,化工產(chan) 品被要求與(yu) 民用建築的距離至少不小於(yu) 12米。而市場社區附近的幾家油漆店恰恰達不到安全距離的最低標準。根據記者對城區其他化工產(chan) 品銷售點的調查來看,九州、七裏等五金、建築材料市場內(nei) 的化工產(chan) 品門店基本都超出了安全距離。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油漆經營者稱,開店之初到現在都不知道還有安全距離這項規定,即使是辦手續或日常檢查的時候也沒聽有關(guan) 部門提到過。
居民樓下開化工店,明明存在安全隱患,為(wei) 什麽(me) 多年來有關(guan) 部門卻對此聽之任之?泰山區工商局一名王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私營業(ye) 主在辦理注冊(ce) 登記的時候,工商部門的審定範圍不包含有與(yu) 民用建築安全距離這項標準,在經營場所審核方麵需要提供經營場所的房產(chan) 證明;租賃合同;土地使用權的批準。另外,化工類商品經營還需要去安監部門辦理《危險品經營許可證》。
而泰山區安全生產(chan) 管理監督部門工作人員則表示對私營化工產(chan) 品店的日常監管範圍中不包含有經營場所與(yu) 民用建築安全距離這一項,主要是對化工產(chan) 品的運輸、存放等方麵是否符合安全標準進行檢查。另據安監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泰山區已停止辦理《危險品經營許可證》,因為(wei) 城區內(nei) 沒有適合經營危險品的場所,化工產(chan) 品需要一個(ge) 專(zhuan) 門的遠離市區的經營場所,比如光彩大市場。按規定辦理《危險品經營許可證》時對選址各方麵要求比較細,其中就包含有與(yu) 民用建築距離這一項。目前正在經營的一些化工店由於(yu) 申請證件比較早,當時還沒有特別細致的規定,所以目前隻是對正在經營的化工店進行日常監管,暫時不予取締,除非經營者自行停業(ye) 。
最後記者聯係到消防部門一名內(nei) 勤人員,他向記者介紹,消防部門對私營門頭的檢查主要是針對有無相應滅火器具、疏散通道是否通暢、有無明顯火患等等,對目前經營場所與(yu) 民用建築的安全距離也不在監管範圍內(nei) 。
居民:有標準無監管居民安全依舊難保障
采訪中不少居民表示:“有標準無監管,標準製定的再細致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居民劉先生對記者說:“化工產(chan) 品商店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私營門頭,存在有更多的安全隱患,有關(guan) 部門更應該對此嚴(yan) 格規範,而執政範圍的界定卻讓12米安全距離標準因沒有監管而形同虛設,那麽(me) 居民的安全該由誰來保障?”
居民汪女士表示“多年前審批的時候沒有具體(ti) 標準可以理解,既然現存的油漆店已經不符合現行標準,有關(guan) 部門完全可以引導店主搬遷,不能讓政策不完善造成的後遺症交給居民去承受影響。”
責任編輯:李德勝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