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中國塗料工業(ye) 百歲誕辰】
作為(wei) 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中的瑰寶,中國漆藝自誕生至今已跨越了70個(ge) 世紀,在綿長的人類文明史上抹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漆文化發展的成就,既滿足了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更折射出舉(ju) 世矚目的藝術光輝和獨一無二的文化魅力。翹首回望七千載日月星辰,每個(ge) 曆史時期的漆藝各有千秋,詮釋了不同時代的生活品質和人文氣息。
從(cong) 1978年在浙江餘(yu) 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朱漆木碗和朱漆筒至今,考古學家發現,中國的漆藝不僅(jin) 用於(yu) 裝飾家具、器皿、文具和藝術品,而且還廣泛應用於(yu) 樂(le) 器、喪(sang) 葬用具、兵器。簡言之,即從(cong) 中國人出生時用過的浴盆到羽化登仙時的棺槨,都離不開漆藝。
藉中國塗料工業(ye) 百歲誕辰之際,本期特奉上“中國塗料史記”專(zhuan) 題“從(cong) 史前到宋元明清”,與(yu) 讀者諸君一齊踏上時光之旅,穿梭於(yu) 各個(ge) 曆史朝代,閱覽中國塗料的演進曆程。
朱漆木胎碗-河姆渡文化
史前:新石器時期
“漆之為(wei) 用也,始於(yu) 書(shu) 竹簡。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畫其內(nei) ,於(yu) 此有其貢。”
背景綜述:
史前,人類逐漸擺脫了動物本能,並通過直立行走、解放雙手和腦容量擴增來為(wei) 後續的手工藝品的發明、創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走過蒙昧的舊石器時代,人類迎來了被公認為(wei) 世界上最早認識漆樹並運用其汁液進行髹塗器物的時期,即新石器時期。據史料記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漆樹並運用漆樹的汁液進行髹塗器物的國家,在戰國文獻中就有舜作食器、禹做祭器的記載。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時期黃帝五世時的木胎圈足碗,距今已有7千多年,木碗內(nei) 外髹塗朱漆,是迄今為(wei) 止發現早的漆器。
漆工藝的發展在先秦文獻中多言為(wei) 漆器之珍貴、奢侈,唯有貴族首領才能用得起。而且崇尚漆器奢華之風,一朝甚於(yu) 一朝。《韓非子•十過》篇記:“堯禪天下,虞舜受之,作為(wei) 食器,斬山木而財之,削鋸修之跡,流漆黑其上,輸之於(yu) 宮。以為(wei) 食器,諸侯以為(wei) 奢侈,國之不服者十三。”
漆器主要用作食器和祭器,顏色多為(wei) 黑色和紅色,並且用紅色勾勒花紋, 突出美感。從(cong) 良渚和龍山文化時期漆器的種類和數量增多的情況來看, 當時的漆器產(chan) 業(ye) 已具有相當的規模 , 而且應有專(zhuan) 業(ye) 化分工,似有專(zhuan) 門的設計人員,形成了一個(ge) 龐大的手工業(ye) 階層和產(chan) 業(ye) 群體(ti) 。
朱漆木胎碗(底部)-河姆渡文化
焦點事件:
(1)黃帝五世孫即堯帝,造木胎足碗,內(nei) 外髹塗朱漆,被認定為(wei) 迄今為(wei) 止發現最早的漆器。
(2)舜帝大麵積砍伐山林,大量製作漆木食具,以華美輕便的的木胎漆碗、漆杯、漆盤、漆筷等取代堯帝時期的土簋、土硎。以木髹漆作食器的舉(ju) 動打破了茹毛飲血年代簡樸的風尚,促進了天下漆器工藝比美之風的盛行,推動了漆器製作工藝的發展,為(wei) 日後“千文萬(wan) 華”的漆工藝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禹帝改進了漆工藝,以漆器做的祭器、帷幔、席幾、酒杯、勺子上都有彩繪,連供奉祖先的酒樽和俎案上也有髹漆裝飾。禹所製漆大多以黑漆髹塗其外、朱漆繪飾其內(nei) 為(wei) 特征,開啟了以漆器為(wei) 祭器和隨葬品的風俗。從(cong) 此以後,列國諸侯們(men) 從(cong) 不滿到順從(cong) ,以至發展到無不以擁有精美的漆器為(wei) 自豪,並以漆器作為(wei) 祭奠祖先的祭器、隨葬品、飲器,爭(zheng) 奇鬥豔。禹以漆器作祭器,雖然“此彌侈唉,而國之不服者三十三”,但同舜帝一樣,也極大地推動了漆器工藝的進步,使其經過商、周的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得以廣泛普及和全麵提升。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雷達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