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張網絡訂單賣的是什麽(me) ?是比線下的產(chan) 品賣得貴?還是便宜?購買(mai) 者是出於(yu) 什麽(me) 目的選擇網絡購買(mai) ?這些曆史的真相,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無據可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最初網絡訂單的設計者,一定是基於(yu) 網絡這種工具給人們(men) 帶來的便利性,而不是一門心思給人們(men) 帶來更便宜的商品。便利是網絡價(jia) 值的本身,便宜是網絡商業(ye) 化的副產(chan) 品。
國內(nei) 網絡營銷的發展得益於(yu) 身逢其時,2003年的“非典”肆略,淘寶的推出,滿足了這種不見麵交易的公共衛生安全,這個(ge) 時候網絡訂單的繁榮顯然不是因為(wei) 價(jia) 格優(you) 勢。因為(wei) 當時很多在淘寶上開店的賣家,還從(cong) 實體(ti) 店一件一件地拿貨,價(jia) 格上沒什麽(me) 優(you) 勢。那個(ge) 時候的網絡訂單,隻能算是線下渠道的延伸或者分支。
網絡訂單對價(jia) 格的摧殘,量的積累是從(cong) 2003年到2008年,質變則是2008年淘寶商城的推出。
2003年“非典”過去以後,那些連個(ge) 體(ti) 戶都算不上的淘寶集市賣家發現,原來消費者可以從(cong) 我這裏直接拿貨,根本不用經過層層經銷體(ti) 係到達門店,再到達消費者。這中間的利潤,我和消費者二一添作五,大家都受益,何樂(le) 而不為(wei) ?這是最簡單的生意人思維,重視加減忽略乘除:把營銷看作是一個(ge) 交易動作,而不是交易體(ti) 係。線下營銷幾十年積累起來的交易體(ti) 係,被首先從(cong) 價(jia) 格上進行了瓦解。可怕的是,當這些淘寶賣家越過經銷商直接向企業(ye) 談判的時候,我們(men) 很多中小企業(ye) 的老板,本就習(xi) 慣做一錘子買(mai) 賣,在銷售人員和渠道建設不占優(you) 勢的情況下麵,正好可以揚長避短。兩(liang) 者一拍即合,潘多拉的盒子打開後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某些專(zhuan) 家鼓吹的“互聯網思維”給國內(nei) 營銷界帶來的最壞影響是:很多做生產(chan) 出身的小老板,誤以為(wei) 今後營銷不再需要苦逼的營銷人,一步一個(ge) 腳印的去踏踏實實地做市場;也不需要渠道商提供本地化的服務,專(zhuan) 業(ye) 化的整合。隻需坐在電腦桌旁,做幾個(ge) 高逼格的文案,敲敲鍵盤,就能連接萬(wan) 物,點石成金,化腐朽為(wei) 神奇。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當豬都能上天的時候,誰還管他怎麽(me) 下來?淘寶賣家和廠家的直接合作,導致網購從(cong) 原有渠道的延伸和分支,終於(yu) 變成了和線下渠道平行的渠道。
這還不可怕,因為(wei) 商業(ye) 社會(hui) ,渠道競爭(zheng) 是必然的結果,這有助於(yu) 商業(ye) 體(ti) 係的日臻完善。況且,有些完全成熟的標準化產(chan) 品,如3C產(chan) 品,在無法提供更多、更好增值服務的情況下,本就應該或者將暴利讓渡出來,或者去創新服務,形成新的競爭(zheng) 力。
可怕的是,很多企業(ye) 的思考路徑是直線式的:既然3C產(chan) 品可以網絡銷售,那麽(me) 建材產(chan) 品也應該可以網絡銷售,既然建材產(chan) 品可以網絡銷售,金融服務也可以網絡銷售,既然金融服務可以網絡銷售,家政服務也可以網絡銷售。由此,不分行業(ye) 、不分品類、不分產(chan) 品,全麵網絡化,線上渠道將在成熟產(chan) 品裏學到的價(jia) 格手段,也運用到了其他品類上,線下渠道由此被迫卷入渠道價(jia) 格戰。價(jia) 格戰本身並不可怕,線下渠道本可以利用這個(ge) 檔口,構建自己的核心優(you) 勢,將服務收費和產(chan) 品收費分開計算。
但實體(ti) 廠家、尤其是部分品牌廠家的短視帶來了致命後果:既然要和線上打價(jia) 格戰,那我就憑著規模優(you) 勢,將價(jia) 格降到最低;既然網絡銷售隻要供貨就行,我還花錢建什麽(me) 渠道、養(yang) 什麽(me) 銷售人員?渠道投入和人員投入的費用開始減少甚至消失了,省下的費用去彌補利潤損失。而對網絡供貨一味迎合低價(jia) 需求,僅(jin) 靠節省費用是遠遠不夠的,降完價(jia) 格降成本,降完成本降質量,本來就缺乏工匠精神的國內(nei) 企業(ye) ,不是去研究極致的產(chan) 品,而是在研究極致的價(jia) 格。
如果隻是幾個(ge) 個(ge) 別企業(ye) 在市場上折騰,可能還掀不起什麽(me) 大風大浪,2008年淘寶商城的成立,正值金融危機之時,卻成了誘發這場價(jia) 格戰發生質變的開始。原來還隻是幾個(ge) 不知名的淘品牌在價(jia) 格大戰裏自娛自樂(le) ,淘寶商城的成立,將各行各業(ye) 的傳(chuan) 統大中企業(ye) 、尤其是行業(ye) 的領軍(jun) 企業(ye) 卷入了這場戰爭(zheng) 。為(wei) 了捍衛自己的領袖地位,為(wei) 了證明自己得市場價(jia) 值,為(wei) 了不被所謂的互聯網風口落下,他們(men) 一方麵選擇了自欺欺人的用品類進行區隔的做法;另一方麵縮減線下渠道投入,進行戰略調整,裁員、降薪成為(wei) 常態。線下渠道沒有在競爭(zheng) 中轉型,而是在調整中萎縮,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也掉入到一錘子買(mai) 賣的陷阱,是社會(hui) 的悲哀。
直到今天,互聯網訂單已經完全淪為(wei) 了低價(jia) 訂單的代名詞,甚至可能已經背離了原本要給我們(men) 帶來的那個(ge) 改變:便利。互聯網訂單一步步壓縮了零售商、渠道商、廠家的利潤以後,最後正在擠壓消費者的價(jia) 值空間。當大多數人都賺不到錢的模式,成為(wei) 商業(ye) 社會(hui) 的主流模式的時候,供給的變化趨勢已經不言自明了。
電子商務的到來,是信息社會(hui) 的必然,在這樣一種經濟狀態下,對原有的營銷規律產(chan) 生了兩(liang) 個(ge) 結構性的改變:
第一個(ge) 破壞是對供需變化的影響。過去的情況是:當利潤上升,離場企業(ye) 希望回到市場,但是重建銷售渠道需要時間,而堅守企業(ye) 正好可以利用這個(ge) 時間差,完成較好的利潤積累,開發新產(chan) 品、提供新服務,並帶動行業(ye) 的升級。當然,這隻是沒有互聯網時的經濟循環模型。
但是互聯網讓離場的企業(ye) 與(yu) 消費者再次見麵的時間和成本大幅縮短,換句話說,堅守企業(ye) 可能稍有盈利時,大波跟進的企業(ye) 就開始用價(jia) 格攪局,導致行業(ye) 升級的時間延長、門檻抬高,最終受損的還是消費者。
我的另一個(ge) 擔憂就是精準的數據營銷可能導致利基市場消失,中小企業(ye) 的生存環境會(hui) 更加惡化。由於(yu) 大型企業(ye) 在人才、技術、數據管理上有明顯優(you) 勢,互聯網的數據庫精準營銷,將幫助大企業(ye) 快速應對過去忽略了的邊緣客戶和潛在需求,即使目前精準營銷還沒成什麽(me) 氣候。而過去很多中小企業(ye) 正是靠著靈活的市場嗅覺和反應,抓住了這些大企業(ye) 忽略了的利基市場,才能逐步成長為(wei) 市場的挑戰者。
在創業(ye) 初期,對中小企業(ye) 而言,靠數據積累和數據分析進行精準營銷,某種程度上都是帶著鐐銬跳舞。在互聯網的衝(chong) 擊下,中小企業(ye) 創業(ye) 門檻升高,成活率反而可能大幅降低,自由市場的活力有可能下降。
也許,可怕的不是改變,而是我們(men) 對改變的一無所知。
責任編輯:雷達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