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周育先:中國建材的主戰場

周育先:中國建材的主戰場

2021年以來,碳纖維普遍漲價(jia) 30%-40%,且隨著下遊風電葉片大爆發,碳纖維這一“材料黑金”更是一束難求,用戶拿著錢到處求買(mai) ,廠家生產(chan) 線滿負荷運轉、產(chan) 銷兩(liang) 旺、賣斷貨。

這種情況對於(yu) 麾下有碳纖維資產(chan) 的中國建材集團應該是件好事,可中國建材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周育先卻對記者記者這樣說,“做材料工業(ye) 關(guan) 鍵是把材料做出規模。碳纖維被稱為(wei) ‘材料黑金’,其實並不是說東(dong) 西多好,而是暗指量小價(jia) 高。水泥量大價(jia) 優(you) ,今年前三季度,為(wei) 集團創造了上百億(yi) 元的淨利潤。”

而對於(yu) 未來碳纖維產(chan) 業(ye) 的長期戰略,周育先有自己的思考,“在碳纖維方麵,我們(men) 已經實現了從(cong) 0到1的突破,那麽(me) 下一步就需要考慮如何讓材料惠及民生、惠及行業(ye) 、實現規模量產(chan) 把成本降下來,這是用產(chan) 業(ye) 的思維來做材料,也是央企的擔當和使命所在。”9月12日,中國建材旗下國內(nei) 首個(ge) 萬(wan) 噸碳纖維生產(chan) 線在西寧建設投產(chan) ,以滿足光伏、風電、氫能等新能源產(chan) 業(ye) 需求。

做量大價(jia) 優(you) 的材料是中國建材一以貫之的產(chan) 業(ye) 追求,在這樣的追求下,公司的水泥、商混、石膏板、玻璃纖維、風電葉片、水泥玻璃工程技術服務等7個(ge) 產(chan) 業(ye) 規模穩居全球第一,水泥和玻璃工程技術服務海外市場占有率達到65%。同時中國建材在高性能碳纖維、液晶顯示玻璃基板、氮化矽陶瓷材料、人工晶體(ti) 、特種水泥、鋰電池隔膜等高精尖新材料領域,突破海外技術封鎖,並成功實現量產(chan) 。

“我們(men) 的材料要麵向大眾(zhong) ,麵向國民經濟主戰場,要惠及民生,而不隻是麵向國家重點工程。”中國建材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周育先在接受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我們(men) 要把一種新材料變成一個(ge) 量大麵廣的產(chan) 品,就一定要不斷技術創新,不光是解決(jue) 有無的問題,更重要的能夠實現製造技術規模化,實現成本最優(you) ,讓老百姓用得起。”

連續11年登上《財富》世界500強,2021年排名177位,排名逐年提升。中國建材繼續穩坐全球建材行業(ye) 榜首,不斷突破“卡脖子”新材料,致力於(yu) 讓更多的新材料“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為(wei) 我國建材領域的唯一一家央企,中國建材在新的曆史時期開啟了駛向成為(wei) 世界一流的材料產(chan) 業(ye) 投資集團的新航程。近5年來,中國建材的企業(ye) 規模迅速壯大,集團營業(ye) 收入從(cong) 2612億(yi) 元增至3941億(yi) 元,增長51%;利潤總額從(cong) 76億(yi) 元增至306億(yi) 元,增長3倍;淨利潤從(cong) 50億(yi) 元增至201億(yi) 元,增長3倍,利潤增速遠大於(yu) 營收增速,企業(ye) 運營質量不斷提升。

而支撐材料企業(ye) 業(ye) 績騰飛的必然是對技術創新的孜孜以求。不過技術創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毅力與(yu) 韌性,碳纖維研發花費十多年時間,而支撐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發的正是中國建材對於(yu) “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的使命以及發展新材料的產(chan) 業(ye) 夢想。

“從(cong) 天價(jia) ”到“量大價(jia) 優(you) ”
新材料要麵向大眾(zhong) ,麵向國民經濟主戰場

“新材料的技術研發是很難的,集團碳纖維的技術攻克花了10多年時間投入數十億(yi) 元,不斷投錢、投人、投資源。新技術在從(cong) 0到1、從(cong) 1到量產(chan) ,我們(men) 經常會(hui) 畫一個(ge) 曲線,中間會(hui) 經曆一個(ge) 成果轉化的“死亡穀”,很多院所的新產(chan) 品都會(hui) 在這個(ge) 點死掉。所以最難的並不是把產(chan) 品做出來,碳纖維的產(chan) 品10年前就出來了,但是為(wei) 了要實現規模化量產(chan) ,同時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zheng) 力,我們(men) 花了將近10年的時間。” 周育先介紹。

“卡脖子”的新材料從(cong) 研發到量產(chan) ,一般價(jia) 格也從(cong) “天價(jia) ”降到合理的市場價(jia) ,相當於(yu) 坐了過山車。周育先卻堅定地說“一定要做到量大麵廣價(jia) 優(you) 的材料”。

“產(chan) 品真正的價(jia) 格是隨著成本和價(jia) 值的變動而變動的,新材料並不一定要貴。”周育先舉(ju) 例,“例如玻璃纖維這種新材料,當下我們(men) 做到300萬(wan) 噸的產(chan) 能,全球市場占有率30%。之所以它能支撐到300萬(wan) 噸的產(chan) 能,是依靠在技術領先的前提下,成本也有優(you) 勢。事實上,玻纖這些年成本不斷降低,售價(jia) 從(cong) 90年代每噸上萬(wan) 元,到現在每噸隻有5000元上下。所以到了量大的時候,相對同類同質的競爭(zheng) 對手,成本優(you) 勢一定是關(guan) 鍵因素。”

在光伏產(chan) 業(ye) 爆火的單晶矽其實很早就有,雖轉換效率高,但是卻因成本居高不下而廣為(wei) 詬病,市場長期被成本優(you) 先的多晶矽搶占,但是隨著單晶矽技術突破、成本降低,產(chan) 業(ye) 格局徹底改變,單晶矽成功彎道超車,答案很簡單,其實與(yu) 周育先的產(chan) 業(ye) 邏輯不謀而合,低成本附加高轉換效率,產(chan) 業(ye) 會(hui) 如何選擇一目了然。

隻有成本降低,才會(hui) 有更多的應用場景。“玻璃纖維可以用於(yu) 民用管道市場,但是如果玻纖比鐵、銅、鋼等金屬材料貴,那麽(me) 沒有絲(si) 毫競爭(zheng) 優(you) 勢,應用場景也會(hui) 受限。玻纖管道耐酸、耐堿,在材料性價(jia) 比相差無幾時,玻纖的優(you) 勢一定就能發揮出來。所以要把新材料做成量大麵廣的產(chan) 品,首先技術創新解決(jue) 有無的問題,然後更重要的能夠去解決(jue) 它的製造技術規模化問題,降低成本。”周育先認為(wei) ,“我們(men) 的新材料要麵向大眾(zhong) ,麵向國民經濟主戰場,而不隻是麵向國家的重點工程。”

周育先:中國建材的主戰場

資本助力產(chan) 業(ye) 螺旋上升
150億(yi) 產(chan) 業(ye) 基金填平 “死亡穀”

中國建材集團聯合國家部委母基金、兄弟央企、地方國資平台、產(chan) 業(ye) 鏈合作夥(huo) 伴、金融合作夥(huo) 伴等建立150億(yi) 的新材料基金。這是當前國內(nei) 新材料領域規模最大的產(chan) 業(ye) 基金之一,這隻基金投資存續期限更長,8-10年的時間,與(yu) 新材料的研發周期相匹配,為(wei) 國內(nei) 新材料產(chan) 業(ye) 的發展帶來新希望。

與(yu) 創新藥研發類似,部分新材料的研發也需要10年10億(yi) ,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多的資金。創新藥很幸運,當前可以通過港股、科創板在沒有利潤的時候就上市融資,保證有錢可投入研發,新材料就沒有這麽(me) 幸運。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如果無資金投入,死亡率極高。正如周育先所說,“在從(cong) 0到1過程中,就先死掉了。”

中國建材成立這隻基金,主要是為(wei) 了填平科技成果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落地過程中“死亡穀”,周育先認為(wei) ,如果要實現產(chan) 品量產(chan) ,需要3-5年時間,研究成果在這個(ge) 階段最容易夭折,通過市場化的資金可以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碳纖維就是如此,10年前,中國建材碳纖維的產(chan) 品已經問世,但是打通生產(chan) 線,實現規模化量產(chan) ,中國建材走了10年的時間。

成立基金不僅(jin) 有利於(yu) 實現中國建材主業(ye) 的轉型升級,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zheng) 力、創新力、控製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還有利於(yu) 加快中國建材集團市場化改革的步伐。

“這隻基金並不隻著眼於(yu) 中國建材或央企或中國,而是應該眼中有全球”,周育先意味深長的說,“我們(men) 會(hui) 在全世界尋找我們(men) 想培養(yang) 的新材料產(chan) 業(ye) 的種子項目,去將這些項目的‘死亡穀’填平。我們(men) 當前儲(chu) 備的項目裏麵隻有40%是自己的項目,60%都是外麵的項目,項目的優(you) 質最重要。”

而在風險防控方麵,周育先有一套自己的邏輯。“中國建材的定位材料產(chan) 業(ye) 投資集團,聚焦圍繞中國建材的主業(ye) ,所投項目一定是能夠實現量大麵廣的成果,做不出量大麵廣價(jia) 優(you) 的材料我們(men) 不會(hui) 投。”周育先認為(wei) ,“我們(men) 的優(you) 勢是在材料方麵,能夠比別人看得準,成本比別人管的低,整體(ti) 的運營的質量非常好,有了這個(ge) 優(you) 勢,我相信風險一定比較小並可控。”

中國建材將自身的產(chan) 業(ye) 思維應用到投資中,也得到了大量社會(hui) 資本的支持。在推動水泥、玻纖、石膏板等行業(ye) 的整合混改中,截至2020年底,中國建材以361億(yi) 元國有資本,吸引了1529億(yi) 元的社會(hui) 資本,撬動了6000多億(yi) 元的總資產(chan) ,有力促進行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

產(chan) 業(ye) 投資不同於(yu) 財務投資,財務投資一般追求短期的投資收益率,而周育先認為(wei) ,“產(chan) 業(ye) 投資一定要做長期主義(yi) ,我們(men) 掙的不是短錢、快錢,我們(men) 要掙的是10年、20年甚至30年這樣長周期的錢。隻要是10-20年能夠有高於(yu) 社會(hui) 平均收益率的收益,能夠做成量大麵廣,這樣的產(chan) 品就值得我們(men) 做。”

周育先認為(wei) ,“企業(ye) 要實現內(nei) 生增長,就要堅持長期主義(yi) 的戰略、堅持通過技術突破不斷降低成本的產(chan) 業(ye) 思維,再輔以外延並購加合適的資本運作,企業(ye) 會(hui) 不斷實現螺旋式上升,最終可能就到了塔尖。”

從(cong) 0到1的突破
新材料已經成為(wei) 中國建材的第二隻“現金奶牛”

先做大產(chan) 業(ye) 還是先技術創新,這是一個(ge)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在周育先看來,技術創新是第一位的,是產(chan) 業(ye) 的開端。“中國建材每年要開很多項目,90%是做不到量大價(jia) 優(you) 的產(chan) 品,80%是做不到10億(yi) 以上的產(chan) 品,真正留下的不到十分之一,很多項目在‘從(cong) 0到1’階段就死掉了。”周育先很是惋惜的說道。

對於(yu) 國家而言,如果說科技創新是企業(ye) 進化的第一引擎,那麽(me) 真能幫助中國基礎工業(ye) 脫困升級的第二引擎則是新材料。這些新材料技術買(mai) 不來,要不來,隻能自己突破。

作為(wei) “卡脖子”的關(guan) 鍵,技術突破必然不易,不過每一次的突破都代表著企業(ye) 的技術硬核更加強大。26家國家級科研院所,3.8萬(wan) 名科研人員、13500項有效專(zhuan) 利、6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些都代表中國建材集團的研發實力,一大批的新材料在中國建材手中從(cong) “卡脖子”到實現量產(chan) 。

前有石膏板、玻璃纖維、風機葉片等成熟和優(you) 勢業(ye) 務,後有玻璃新材料、碳纖維、鋰電池隔膜等一大批新材料的技術突破和量產(chan) ,中國建材的新材料業(ye) 務已頗具規模。2020年中國建材新材料板塊營收794億(yi) 元,淨利潤91億(yi) 元。2021年前三個(ge) 季度新材料淨利潤約占集團淨利的41%,新材料的利潤占比不斷提升,成為(wei) 中國建材的第二隻“現金奶牛”。

周育先提到,預計在“十四五”末,力爭(zheng) 新材料板塊收入突破1500億(yi) ,利潤突破200億(yi) 元。

中國建材的材料研發首先承擔國家材料戰略布局的使命和職責,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到目前為(wei) 止,中國建材的先進複合材料結構件等保障了天和核心艙、貨運飛船二號、神舟十二飛船、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等重大工程;研製的低熱水泥助力白鶴灘水電站打造“無縫大壩”;攻關(guan) 航空級碳纖維和預浸料核心材料,獲得CR929三個(ge) 機身部段供應商資格,助力圓夢國產(chan) 大飛機。

在國民經濟主戰場方麵,自主研製的高端碳纖維產(chan) 品在光伏、風電、氫能方麵需求持續爆發;中硼矽5.0藥用玻璃管,中國建材已順利批量生產(chan) ,助力新冠疫苗進入海外市場,不讓中國的疫苗企業(ye) “掉鏈子”;研發中國首片8.5代浮法TFT-LCD玻璃基板,實現我國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成功進入國內(nei) 大尺寸液晶麵板生產(chan) 等創新成果。

周育先提到,今年“十四五”開局以來,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帶動上遊新材料的需求大增,新材料作為(wei) 中國建材的核心業(ye) 務,要加快突破核心技術,向高端化、量產(chan) 化、全球化方向發展,這將徹底改變我國基礎工業(ye) 的供應鏈結構。

周育先:中國建材的主戰場

“水泥+”增量600億(yi)
水泥廠已經成為(wei) 城市標配

做到全球第一的水泥是中國建材的三大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那麽(me) 已處於(yu) 平台期(成熟期)的傳(chuan) 統水泥產(chan) 業(ye) 如何在新發展階段繼續保持領先優(you) 勢呢?

周育先提到,“中國建材的水泥業(ye) 務在中國實際上從(cong) 2012年開始就進入了平台期,如果沒有創新,後麵就會(hui) 步入衰退期,水泥作為(wei) 中國建材的一大支柱產(chan) 業(ye) ,衰退未免太過可惜,且水泥在全球用量有限,因此中國建材製定 ‘水泥+’戰略,目前來看,水泥產(chan) 業(ye) 鏈延伸出來的產(chan) 品一年能為(wei) 企業(ye) 創收約600億(yi) 元。”

單看水泥市場的話,今年前三季度,水泥行業(ye) 普遍麵臨(lin) 限電、限雙高、降碳排等政策,產(chan) 品成本上升,企業(ye) 麵臨(lin) 嚴(yan) 峻形勢。中國建材保持戰略定力,圍繞年初製定的穩華東(dong) 、推東(dong) 北、抓西南三大重點戰略,深入踐行“價(jia) 本利”理念,帶頭開展錯峰生產(chan) 、減量置換、淘汰落後等工作。同時集團企業(ye) 利用資源和市場優(you) 勢大力發展“水泥+”業(ye) 務,通過產(chan) 業(ye) 鏈一體(ti) 化競爭(zheng) ,打造新的增長點。如此堅持下來,成果顯著,前三季度集團水泥板塊貢獻了上百億(yi) 淨利潤。

“水泥+”是中國建材獨創的經營模式創新,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揮新價(jia) 值。由於(yu) 有礦山資源,中國建材的產(chan) 業(ye) 鏈向上延展出“水泥+骨料”、“水泥+商混”、“水泥+預製品”業(ye) 務。周育先回憶,“當時中國建材介入商混時,市場普遍在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造成周邊環境髒亂(luan) 差,汙染嚴(yan) 重,而現在都在使用預先攪拌好的商混,這樣既為(wei) 企業(ye) 帶來經濟效益,還能夠解決(jue) 環境汙染問題。”

利用水泥製作過程的高溫特性,中國建材做了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危廢的技術突破,將原本需要填埋汙染土壤環境的垃圾變成了水泥的燃料和原料,解決(jue) 了城市的環保問題。周育先介紹,在疫情期間,水泥廠協同處置醫院醫用垃圾,讓醫用垃圾對環境及人體(ti) 危害降到零。當前水泥窯處置已經有36條生產(chan) 線,專(zhuan) 門做危險品、城市生活垃圾的協同處置,年處理359萬(wan) 噸,減少填埋用地900畝(mu) 。另外,在生產(chan) 熟料和熟料在磨成水泥的時候,可以加入很多固體(ti) 廢棄物,譬如鋼廠的鋼渣、水渣,發電廠的粉煤灰,發電廠的脫硫石膏,還有磷肥廠的下腳料,中國建材每年約消納1.2億(yi) 噸,既降低水泥成本,也幫企業(ye) 處理了廢渣難題。

中國建材的高溫特性還可以用於(yu) 餘(yu) 熱發電,目前已建成水泥板塊餘(yu) 熱發電293套、裝機容量2197.3兆瓦,2021年上半年餘(yu) 熱發電量43.18億(yi) 度,相當於(yu) 節約53萬(wan) 噸標準煤、減少碳排139萬(wan) 噸;建成玻璃板塊餘(yu) 熱發電總裝機容量318.5兆瓦,全年發電19億(yi) 度,節約標煤23.7萬(wan) 噸,減少碳減排量63.1萬(wan) 噸。

周育先提到,“現在水泥廠已經成為(wei) 了城市的標配,綠意盎然、鳥語芬芳,真正成為(wei) 環境友好型企業(ye) 。最重要的是水泥廠發揮一個(ge) 正麵的社會(hui) 效益,它能夠為(wei) 保護環境、為(wei) 民眾(zhong) 的美好生活添磚加瓦,這件事情很有意義(yi) 。這個(ge) 業(ye) 務將我們(men) 的技術創新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最大化,既解決(jue) 了社會(hui) 問題,又解決(jue) 了民生問題,而且還解決(jue) 了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升級問題。”

資產(chan) 重組產(chan) 業(ye) 落地
中國建材集團內(nei) 混合所有製比例達到85%

今年,中國建材完成了兩(liang) 件大事,水泥板塊、工程板塊先後成功實現資產(chan) 重組,這兩(liang) 大重組頗受資本市場關(guan) 注。在混合所有製改革和股權多元化方麵,中國建材很有發言權。

9月10日,天山股份公告,天山股份通過發行股份及現金支付的方式,向中國建材等26名交易對方購買(mai) 中聯水泥100%股權、南方水泥99.93%股權、西南水泥95.72%股權及中材水泥100%股權等資產(chan) ,總交易金額達到981.42 億(yi) 元,同時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50 億(yi) 元,已獲得證監會(hui) 核準批複。

本次重組完成後,公司水泥產(chan) 能提升至約4億(yi) 噸以上,熟料產(chan) 能提升至約3億(yi) 噸以上,商品混凝土產(chan) 能提升至近4億(yi) 立方米左右,砂石骨料產(chan) 能將提升至1億(yi) 噸以上,產(chan) 能極大提高。同時,資產(chan) 規模增幅1628.76%,預計營收、淨利潤分別增加1765.30%、858.41%,此事件告一段落,天山股份將成為(wei) A股曆史上最大的發行股份購買(mai) 資產(chan) 項目。

工程板塊重組從(cong) 開始到落地還不到一年的時間。2020年11月,中國建材集團的工程板塊重組預案披露,中材國際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mai) 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北京凱盛100%股權、南京凱盛98%股權以及中材礦山100%股權。三家標的公司的主營業(ye) 務為(wei) 水泥工程、礦山工程,與(yu) 上市公司主業(ye) 部分重合,到今年10月份,工程板塊已經重組完成。

2016年兩(liang) 材(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和中國中材集團)合並時雙方簽訂承諾函,要在3年內(nei) 解決(jue) 內(nei) 部同業(ye) 競爭(zheng) 問題,將內(nei) 部相同或相似業(ye) 務進行業(ye) 務整合,避免子公司之間出現業(ye) 務交叉、相互競爭(zheng) 的不利局麵。業(ye) 務整合後,企業(ye) 的資金協同價(jia) 值、業(ye) 務協同價(jia) 值、規模經濟效應三方麵都得以優(you) 化。周育先提到,“集團內(nei) 部業(ye) 務重組之後,企業(ye) 內(nei) 部競爭(zheng) 問題得到解決(jue) ,且能更好的實現規模經濟效應,也會(hui) 降低成本,使得行業(ye) 繼續良性發展,雖然不容易,所幸順利完成了。”

中國建材是央企改革的先鋒隊,改革基因也深深植入中國建材血脈。資料顯示,中國建材集團內(nei) 混合所有製比例達到85%。從(cong) 2007就開始探索混合所有製改革,中國建材從(cong) 瀕臨(lin) 破產(chan) 到成為(wei) 世界領先,造就一批混合所有製的明星企業(ye) 和隱形冠軍(jun) ,改革創新助力中國建材破繭成蝶。

周育先:中國建材的主戰場

記者:做新材料前期投研發入巨大,但實現量產(chan) 後,天價(jia) 材料也會(hui) 降成“白菜價(jia) ”,你如何理解做新材料賺錢難這個(ge) 問題?

周育先:材料的研發本來就很難,如果隻解決(jue) 從(cong) 無到有的問題,賺錢很難。不過按照產(chan) 業(ye) 邏輯來做,做到量本麵廣,成本極致最低,可能也真的能掙錢。水泥就是“白菜價(jia) ”,現在5毛錢一斤,比白菜還要便宜,量大價(jia) 優(you) ,。用產(chan) 業(ye) 的思維去做材料,先解決(jue) 有無的問題,然後考慮如何真正惠及民生,惠及行業(ye) ,把生產(chan) 成本降下來。

記者:做白菜價(jia) 的新材料,是你的底層邏輯嗎?

周育先:新材料並不一定貴,真正的價(jia) 格是隨著成本和價(jia) 值的變動而變動,例如玻璃纖維這種新材料,之所以它能支撐到300萬(wan) 噸的產(chan) 能,是依靠在技術領先的前提下,成本也有優(you) 勢。技術的進步也體(ti) 現在成本的進一步下降,成本降低後才能應用到更多的應用場景,否則的話隻能解決(jue) 某些特定行業(ye) ,例如航空、航天等。我們(men) 的新材料要麵向大眾(zhong) ,麵向國民經濟主戰場,而不隻是麵向國家重點工程。

記者:水泥產(chan) 業(ye) 是否已經進入了平台期?

周育先:中國建材的水泥業(ye) 務在中國實際上從(cong) 2012年開始,就進入了成熟期了,如果這個(ge) 階段不去創新,後麵就會(hui) 步入衰退,因此我們(men) 提出了水泥+。產(chan) 業(ye) 邏輯要從(cong) 點、線、麵三個(ge) 角度延伸,首先從(cong) 點思維的邏輯來看,水泥產(chan) 品要做到極致,成本做到最低;然後以線思維思考,水泥產(chan) 業(ye) 鏈的上下遊,我們(men) 加了商混、骨料、預製品業(ye) 務;另外水泥高溫處理的特性使我們(men) 可以做生活垃圾、危廢垃圾的協同處置。

記者:材料生產(chan) 的標準如何定義(yi) ?

周育先:我們(men) 突破了藥用玻璃的5.0中硼矽玻璃技術,實際上這就是國外的標準,疫苗是個(ge) 全世界的產(chan) 品,要出口到海外國家,如果我們(men) 的玻璃瓶標準不夠,國外的人不敢用。

如果要把水泥做到極致,首先環保要做到極致,中國建材新建水泥廠的環保指標高於(yu) 歐洲,比如粉塵的排放,歐美排放標準是每立方米20mg,中國建材的標準是每立方米5mg以下。可以用中國建材的係統集成技術去更新升級發達國家落後的水泥廠。

記者:中國建材成立了150億(yi) 規模的新材料產(chan) 業(ye) 基金,為(wei) 何成立這隻基金?

周育先:基金的第一個(ge) 作用是解決(jue) 創新成果產(chan) 業(ye) 化前的“死亡穀”的填平,這個(ge) 階段特別容易放棄投資,基金的LP已經有心理預期,在投入時候就知道8-10年才會(hui) 有回報。第二個(ge) 作用是這隻基金不會(hui) 隻投內(nei) 部的項目,而是應該眼中有全球。基金管理人會(hui) 在全世界範圍裏邊去找我們(men) 想去培養(yang) 的新材料產(chan) 業(ye) 的種子項目,去解決(jue) 這些項目死亡穀的填平。

記者:以這樣的邏輯運作基金,風險如何管控?

周育先:中國建材是材料產(chan) 業(ye) 投資集團,投向聚焦圍繞中國建材的主業(ye) ,而且一定是要能夠實現量大麵廣的成果。隻要是10年-20年能夠有收益,能夠做成量大麵廣,這樣的產(chan) 品就值得我們(men) 做。產(chan) 業(ye) 投資一定要做長期主義(yi) ,我們(men) 掙的不是短錢、快錢,我們(men) 要掙的是10年、20年甚至30年這樣長周期的錢。我們(men) 能夠比別人看得準,成本比別人管的低,整體(ti) 運營的質量好,我們(men) 就勝利了,而這個(ge) 恰恰是我們(men) 集團的優(you) 勢。

記者:你覺得企業(ye) 怎樣實現基業(ye) 常青?

周育先:首先要有長的理念,其次是所有的措施都要圍繞長期主義(yi) ,另外,要真的積極創新,創新不止要做技術創新,還得要去做管理創新、模式創新、體(ti) 製機製創新,這是一個(ge) 係統。我們(men) 做了幾十年的科技創新,如果科技創新不跟商業(ye) 模式創新相結合,我們(men) 也無法成為(wei) 2.0時代的主力。總體(ti) 來看,要基業(ye) 常青,先有長期理念,其次得做好戰略、搞好創新還要培養(yang) 好人才,然後要紮實落地。

文章來源:英才雜誌

責任編輯:陸虎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21-11-16 08:03
下一篇 2021-11-16 08:50

相關推薦

  • 華潤漆“一遍行”內牆漆全球首發 開啟塗裝效率革命

    (2025年3月7日,上海)中國塗料行業(ye) 標杆企業(ye) 阿克蘇諾貝爾旗下華潤漆今日宣布,革命性產(chan) 品”一遍行”內(nei) 牆漆正式上市。該產(chan) 品憑借自主研發的「單塗厚膜技術」,突…

    2025-03-07
  • 阿克蘇諾貝爾:她的實驗室裏,藏著塗料的未來科技

    對於(yu) 大部分人而言, 塗料或許僅(jin) 僅(jin) 帶來一層美觀的色彩表麵; 而對於(yu) 阿克蘇諾貝爾實驗室裏的 科學家兼團隊負責人曹岸萍而言, 她從(cong) 截然不同的視角來探索塗料技術, 深入表麵之下,置身分子化…

    2025-03-07 新聞
  • 潔士美銷售培訓暨全體員工大會圓滿召開

    三月,春風輕拂,萬(wan) 物複蘇,在這個(ge) 充滿希望與(yu) 活力的季節裏,潔士美隆重召開銷售培訓暨全體(ti) 員工大會(hui) 。對過往工作回顧總結,為(wei) 未來注入新動力,明確前行方向。 市場複盤 明晰方向 會(hui) 議開始,對…

    2025-03-07 新聞
  • 西北永新:吹響“衝鋒號” 誓奪“開門紅”

    新年伊始,西北永新便以“起步就要奮進、開局就要爭(zheng) 先”的姿態擂響奮進戰鼓,第一時間組織召開五屆五次職代會(hui) ,深入學習(xi) 貫徹甘肅科技集團一屆六次職代會(hui) 精神,係統謀劃部署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以…

    2025-03-07
  • 宏源防水北京運營中心2025商盟年會暨新產品推廣會圓滿完成

    3月5日,宏源防水北京運營中心2025商盟年會(hui) 暨新產(chan) 品推廣會(hui) 在雄安新區召開。 會(hui) 議邀請了京津冀三區的優(you) 秀商盟客戶,宏源防水集團總裁助理楊豐(feng) 傑、北京運營中心總經理秦建、集團清欠管理中…

    2025-03-07 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