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五大目標六大任務!“十四五”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路線圖來了!

4月7日,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大宗化工產(chan) 品生產(chan) 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產(chan) 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乙烯當量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達到75%以上。化工園區產(chan) 值占行業(ye) 總產(chan) 值70%以上。

石化化工行業(ye) 是國民經濟支柱產(chan) 業(ye) ,經濟總量大、產(chan) 業(ye) 鏈條長、產(chan) 品種類多、關(guan) 聯覆蓋廣,關(guan) 乎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綠色低碳發展、民生福祉改善。“十三五”以來,我國石化化工行業(ye) 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石化化工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但行業(ye) 創新能力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產(chan) 業(ye) 布局不盡合理、綠色安全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十四五”是推動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行業(ye) 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將進一步加快。

五項主要目標

《意見》提出,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業(ye) 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強、結構布局合理、綠色安全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格局,高端產(chan) 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競爭(zheng) 能力明顯增強,高水平自立自強邁出堅實步伐。要努力實現以下五方麵主要目標:

加快創新發展。到2025年,規上企業(ye) 研發投入占主營業(ye) 務收入比重達1.5%以上。突破20項以上關(guan) 鍵共性技術和40項以上關(guan) 鍵新產(chan) 品。

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大宗化工產(chan) 品生產(chan) 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產(chan) 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乙烯當量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達75%以上。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chan) 企業(ye) 搬遷改造任務全麵完成,形成70個(ge) 左右具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化工園區。到2025年,化工園區產(chan) 值占行業(ye) 總產(chan) 值70%以上。

推動數字化轉型。石化、煤化工等重點領域企業(ye) 主要生產(chan) 裝置自控率95%以上,建成30個(ge) 左右智能製造示範工廠、50家左右智慧化工示範園區。

堅守綠色安全。大宗產(chan) 品單位產(chan) 品能耗和碳排放明顯下降,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比“十三五”降低10%以上,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高,有效遏製重特大生產(chan) 安全事故。

六項重點任務

《意見》圍繞主要目標,聚焦創新發展、產(chan) 業(ye) 結構、產(chan) 業(ye) 布局、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安全發展等重點難點,提出六項重點任務。

一是提升創新發展水平。完善創新機製,攻克核心技術,實施“三品”行動,增加材料品種規格,加快發展高端化工新材料產(chan) 品,積極布局前沿化工新材料,提高綠色化工產(chan) 品占比,鼓勵企業(ye) 培育創建品牌。

二是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強化分類施策,科學調控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傳(chuan) 統化工行業(ye) 產(chan) 業(ye) 規模,有序推進煉化項目“降油增化”,促進煤化工產(chan) 業(ye) 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同時,動態更新石化化工行業(ye) 鼓勵推廣應用的技術和產(chan) 品目錄。

三是優(you) 化調整產(chan) 業(ye) 布局。統籌項目布局,推進新建石化化工項目向資源環境優(you) 勢基地集中,推動現代煤化工產(chan) 業(ye) 示範區轉型升級。持續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chan) 企業(ye) 搬遷改造。引導化工項目進區入園,推動化工園區規範發展。

四是推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加快新技術、新模式與(yu) 石化化工行業(ye) 融合。發布石化化工行業(ye) 智能製造標準體(ti) 係建設指南。

五是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發揮碳固定碳消納優(you) 勢,有序推動石化化工行業(ye) 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推進煉化、煤化工與(yu) “綠電”、“綠氫”等產(chan) 業(ye) 耦合以及二氧化碳規模化捕集、封存、驅油和製化學品等示範。發展清潔生產(chan) ,構建全生命周期綠色製造體(ti) 係。促進行業(ye) 間耦合發展,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有序發展和科學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推動廢塑料、廢棄橡膠等廢舊化工材料循環利用。

六是夯實安全發展基礎。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強煉化行業(ye) 輕質低碳原料、化肥行業(ye) 磷鉀礦產(chan) 資源保障,穩妥推進磷化工“以渣定產(chan) ”,確保化肥穩定供應,保護性開采螢石資源,鼓勵開發利用伴生氟資源,維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意見》原文如下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科學技術部

生態環境部

應急管理部

國家能源局

關(guan) 於(yu) “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工信部原聯〔2022〕34號

石化化工行業(ye) 是國民經濟支柱產(chan) 業(ye) ,經濟總量大、產(chan) 業(ye) 鏈條長、產(chan) 品種類多、關(guan) 聯覆蓋廣,關(guan) 乎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綠色低碳發展、民生福祉改善。為(wei) 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落實《“十四五”神秘彩金随机派发最高赠送工業(ye) 發展規劃》,推動石化化工行業(ye) 高質量發展,製定本意見。


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hui) 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以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根本目的,以改革創新為(wei) 根本動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加快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提高本質安全和清潔生產(chan) 水平,加速石化化工行業(ye) 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進我國由石化化工大國向強國邁進。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規劃政策標準的引導和規範,維護公平競爭(zheng) 秩序。

堅持創新驅動。著眼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堅持綠色安全。樹牢底線思維,強化社會(hui) 責任關(guan) 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加強行業(ye) 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建設。

堅持開放合作。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堅持高質量引進來、高水平走出去,促進要素資源全球高效配置,強化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和相關(guan) 行業(ye) 間耦合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業(ye) 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強、結構布局合理、綠色安全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格局,高端產(chan) 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競爭(zheng) 能力明顯增強,高水平自立自強邁出堅實步伐。

——創新發展。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到2025年,規上企業(ye) 研發投入占主營業(ye) 務收入比重達到1.5%以上;突破20項以上關(guan) 鍵共性技術和40項以上關(guan) 鍵新產(chan) 品。

——產(chan) 業(ye) 結構。大宗化工產(chan) 品生產(chan) 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產(chan) 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乙烯當量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達到75%以上。

——產(chan) 業(ye) 布局。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chan) 企業(ye) 搬遷改造任務全麵完成,形成70個(ge) 左右具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化工園區。到2025年,化工園區產(chan) 值占行業(ye) 總產(chan) 值70%以上。

——數字化轉型。石化、煤化工等重點領域企業(ye) 主要生產(chan) 裝置自控率達到95%以上,建成30個(ge) 左右智能製造示範工廠、50家左右智慧化工示範園區。

——綠色安全。大宗產(chan) 品單位產(chan) 品能耗和碳排放明顯下降,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比“十三五”降低10%以上,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高,有效遏製重特大生產(chan) 安全事故。


提升創新發展水平

(一)完善創新機製,形成“三位一體(ti) ”協同創新體(ti) 係。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加快構建重點實驗室、重點領域創新中心、共性技術研發機構“三位一體(ti) ”創新體(ti) 係,推動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優(you) 化整合行業(ye) 相關(guan) 研發平台,創建高端聚烯烴、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膜材料、生物醫用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領域創新中心,強化國家新材料生產(chan) 應用示範、測試評價(jia) 、試驗檢測等平台作用,推進催化材料、過程強化、高分子材料結構表征及加工應用技術與(yu) 裝備等共性技術創新。支持企業(ye) 牽頭組建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聯盟、上下遊合作機製等協同創新組織,支持地方合理布局建設區域創新中心、中試基地等。

(二)攻克核心技術,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突破新型催化、綠色合成、功能-結構一體(ti) 化高分子材料製造、“綠氫”規模化應用等關(guan) 鍵技術,布局基礎化學品短流程製備、智能仿生材料、新型儲(chu) 能材料等前沿技術,鞏固提升微反應連續流、反應-分離耦合、高效提純濃縮、等離子體(ti) 、超重力場等過程強化技術。聚焦重大項目需求,突破特殊結構反應器、大功率電加熱爐、大型專(zhuan) 用機泵、閥門、控製係統等重要裝備及零部件製造技術,著力開發推廣工藝參數在線檢測、物性結構在線快速識別判定等感知技術以及過程控製軟件、全流程智能控製係統、故障診斷與(yu) 預測性維護等控製技術。

(三)實施“三品”行動,提升化工產(chan) 品供給質量。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有機氟矽、聚氨酯、聚酰胺等材料品種規格,加快發展高端聚烯烴、電子化學品、工業(ye) 特種氣體(ti) 、高性能橡塑材料、高性能纖維、生物基材料、專(zhuan) 用潤滑油脂等產(chan) 品。積極布局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金屬-有機框架材料、金屬元素高效分離介質、反應-分離一體(ti) 化膜裝置等新產(chan) 品開發。提高化肥、輪胎、塗料、染料、膠粘劑等行業(ye) 綠色產(chan) 品占比。鼓勵企業(ye) 提升品質,培育創建品牌。


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

(四)強化分類施策,科學調控產(chan) 業(ye) 規模。有序推進煉化項目“降油增化”,延長石油化工產(chan) 業(ye) 鏈。增強高端聚合物、專(zhuan) 用化學品等產(chan) 品供給能力。嚴(yan) 控煉油、磷銨、電石、黃磷等行業(ye) 新增產(chan) 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產(chan) 能,加快低效落後產(chan) 能退出。促進煤化工產(chan) 業(ye) 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按照生態優(you) 先、以水定產(chan) 、總量控製、集聚發展的要求,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

(五)加快改造提升,提高行業(ye) 競爭(zheng) 能力。動態更新石化化工行業(ye) 鼓勵推廣應用的技術和產(chan) 品目錄,鼓勵利用先進適用技術實施安全、節能、減排、低碳等改造,推進智能製造。引導烯烴原料輕質化、優(you) 化芳烴原料結構,提高碳五、碳九等副產(chan) 資源利用水平。加快煤製化學品向化工新材料延伸,煤製油氣向特種燃料、高端化學品等高附加值產(chan) 品發展,煤製乙二醇著重提升質量控製水平。


優(you) 化調整產(chan) 業(ye) 布局

(六)統籌項目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國家重大戰略安排,統籌重大項目布局,推進新建石化化工項目向原料及清潔能源匹配度好、環境容量富裕、節能環保低碳的化工園區集中。推動現代煤化工產(chan) 業(ye) 示範區轉型升級,穩妥推進煤製油氣戰略基地建設,構建原料高效利用、資源要素集成、減汙降碳協同、技術先進成熟、產(chan) 品係列高端的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持續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chan) 企業(ye) 搬遷改造。落實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長江、黃河流域石化化工項目科學布局、有序轉移。

(七)引導化工項目進區入園,促進高水平集聚發展。推動化工園區規範化發展,依法依規利用綜合標準倒逼園區防範化解安全環境風險,加快園區汙染防治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園區汙水管網排查整治,提升本質安全和清潔生產(chan) 水平。引導園區內(nei) 企業(ye) 循環生產(chan) 、產(chan) 業(ye) 耦合發展,鼓勵化工園區間錯位、差異化發展,與(yu) 冶金、建材、紡織、電子等行業(ye) 協同布局。鼓勵化工園區建設科技創新及科研成果孵化平台、智能化管理係統。嚴(yan) 格執行危險化學品“禁限控”目錄,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chan) 項目必須進入一般或較低安全風險的化工園區(與(yu) 其他行業(ye) 生產(chan) 裝置配套建設的項目除外),引導其他石化化工項目在化工園區發展。


推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

(八)加快新技術新模式協同創新應用,打造特色平台。加快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石化化工行業(ye) 融合,不斷增強化工過程數據獲取能力,豐(feng) 富企業(ye) 生產(chan) 管理、工藝控製、產(chan) 品流向等方麵數據,暢聯生產(chan) 運行信息數據“孤島”,構建生產(chan) 經營、市場和供應鏈等分析模型,強化全過程一體(ti) 化管控,推進數字孿生創新應用,加快數字化轉型。打造3-5家麵向行業(ye) 的特色專(zhuan) 業(ye) 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引導中小化工企業(ye) 借助平台加快工藝設備、安全環保等數字化改造。圍繞化肥、輪胎等關(guan) 乎民生安全的大宗產(chan) 品建設基於(yu) 工業(ye) 互聯網的產(chan) 業(ye) 鏈監測、精益化服務係統。

(九)推進示範引領,強化工業(ye) 互聯網賦能。發布石化化工行業(ye) 智能製造標準體(ti) 係建設指南,編製智能工廠、智慧園區等標準。針對行業(ye) 特點,建設並遴選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智慧園區標杆。組建石化、化工行業(ye) 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聯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智能製造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提升化工工藝數字化模擬仿真、大型機組遠程診斷運維等服務能力。基於(yu) 智能製造,推廣多品種、小批量的化工產(chan) 品柔性生產(chan) 模式,更好適應定製化差異化需求。實施石化行業(ye) 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推動商用密碼應用,提升安全防護水平。


加快綠色低碳發展

(十)發揮碳固定碳消納優(you) 勢,協同推進產(chan) 業(ye) 鏈碳減排。有序推動石化化工行業(ye) 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提高行業(ye) 能效水平。擬製高碳產(chan) 品目錄,穩妥調控部分高碳產(chan) 品出口。提升中低品位熱能利用水平,推動用能設施電氣化改造,合理引導燃料“以氣代煤”,適度增加富氫原料比重。鼓勵石化化工企業(ye) 因地製宜、合理有序開發利用“綠氫”,推進煉化、煤化工與(yu) “綠電”、“綠氫”等產(chan) 業(ye) 耦合示範,利用煉化、煤化工裝置所排二氧化碳純度高、捕集成本低等特點,開展二氧化碳規模化捕集、封存、驅油和製化學品等示範。加快原油直接裂解製乙烯、合成氣一步法製烯烴、智能連續化微反應製備化工產(chan) 品等節能降碳技術開發應用。

(十一)著力發展清潔生產(chan) 綠色製造,培育壯大生物化工。滾動開展綠色工藝、綠色產(chan) 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和綠色園區認定,構建全生命周期綠色製造體(ti) 係。鼓勵企業(ye) 采用清潔生產(chan) 技術裝備改造提升,從(cong) 源頭促進工業(ye) 廢物“減量化”。推進全過程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加大含鹽、高氨氮等廢水治理力度,推進氨堿法生產(chan) 純堿廢渣、廢液的環保整治,提升廢催化劑、廢酸、廢鹽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推進(聚)氯乙烯生產(chan) 無汞化。積極發展生物化工,鼓勵基於(yu) 生物資源,發展生物質利用、生物煉製所需酶種,推廣新型生物菌種;強化生物基大宗化學品與(yu) 現有化工材料產(chan) 業(ye) 鏈銜接,開發生態環境友好的生物基材料,實現對傳(chuan) 統石油基產(chan) 品的部分替代。加強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綠色替代品研發應用,防控新汙染物環境風險。

(十二)促進行業(ye) 間耦合發展,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推動石化化工與(yu) 建材、冶金、節能環保等行業(ye) 耦合發展,提高磷石膏、鈦石膏、氟石膏、脫硫石膏等工業(ye) 副產(chan) 石膏、電石渣、堿渣、粉煤灰等固廢綜合利用水平。鼓勵企業(ye) 加強磷鉀伴生資源、工業(ye) 廢鹽、礦山尾礦以及黃磷尾氣、電石爐氣、煉廠平衡尾氣等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有序發展和科學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推動廢塑料、廢棄橡膠等廢舊化工材料再生和循環利用。


夯實安全發展基礎

(十三)推廣先進技術管理,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壓實安全生產(chan) 主體(ti) 責任,推進實施責任關(guan) 懷,支持企業(ye) 、園區提高精細化運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健康安全環境(HSE)管理體(ti) 係、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製,建立完善滅火救援力量,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持續在危險化學品企業(ye) 開展“工業(ye) 互聯網+安全生產(chan) ”建設,推動《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製度》(GHS)實施。鼓勵企業(ye) 采用微反應、氣體(ti) 泄漏在線微量快速檢測等先進適用技術,消除危險源或降低危險源等級,推進高危工藝安全化改造和替代。

(十四)增強原料資源保障,維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拓展石化原料供給渠道,構建國內(nei) 基礎穩固、國際多元穩定的供給體(ti) 係,適度增加輕質低碳富氫原料進口。按照市場化原則,推進國際鉀鹽等資源開發合作。加強國內(nei) 鉀資源勘探,積極推進中低品位磷礦高效采選技術、非水溶性鉀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開發。多措並舉(ju) 推進磷石膏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穩妥推進磷化工“以渣定產(chan) ”。加強化肥生產(chan) 要素保障,提高生產(chan) 集中度和骨幹企業(ye) 產(chan) 能利用率,確保化肥穩定供應。保護性開采螢石資源,鼓勵開發利用伴生氟資源。


加強組織保障

(十五)強化組織實施。各地有關(guan) 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將重點任務統籌納入部門重點工作,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協調推進任務落實。有關(guan) 企業(ye) 要結合自身實際,按照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務實推進相關(guan) 工作,依法披露環境信息。相關(guan) 行業(ye) 組織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服務指導,強化行業(ye) 自律。加強政策宣貫解讀,積極回應社會(hui) 輿論和民眾(zhong) 合理關(guan) 切,切實提升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石化化工的科學理性認知。

(十六)完善配套政策。加強財政、金融、區域、投資、進出口、能源、生態環境、價(jia) 格等政策與(yu) 產(chan) 業(ye) 政策的協同。發揮國家產(chan) 融合作平台作用,推進銀企對接和產(chan) 融合作。強化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加強化工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和從(cong) 業(ye) 員工培訓。推動首台(套)裝備、首批次材料示範應用。

(十七)健全標準體(ti) 係。建立完善化工新材料特別是改性專(zhuan) 用料、精細化學品尤其是專(zhuan) 用化學品等標準體(ti) 係,生物基材料、生物可降解塑料、再生塑料材料評價(jia) 標識管理體(ti) 係,綠色用能監測與(yu) 評價(jia) 體(ti) 係。完善重點產(chan) 品能耗限額、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含量限值和汙染物排放限額。探索基於(yu) 碳足跡製修訂含碳化工產(chan) 品碳排放核算以及低碳產(chan) 品評價(jia) 等標準。參與(yu) 全球標準規則製定,加強國際標準評估轉化。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ye) 報

責任編輯:雷達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22-04-07 16:16
下一篇 2022-04-07 17:19

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