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ge) 專(zhuan) 為(wei) 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zhong) 對於(yu) 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zhong) 參與(yu) 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ti) 環境。
全球能源消耗、氣候變暖、災害頻發等問題日益嚴(yan) 峻,氣候變化已是人類最大危機,多國都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刻不容緩,減碳降耗將作為(wei) 全球重大發展戰略。從(cong) 全球每年510億(yi) 噸碳排放到碳中和實現,這是一個(ge) 艱難的任務,也是一場全球行動。
伴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綠色低碳發展不僅(jin) 成為(wei) 衡量高質量發展成效的重要標尺,也成為(wei) 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
現在,中國已成為(wei) 這場前所未有的全球綠色革命中的重要一員。
2020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提出,並在數次國際會(hui) 議中提及中國將力爭(zheng)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建築、生產(chan) (工業(ye) )、交通是能耗的三大領域,就建築業(ye) 而言,產(chan) 生的相關(guan) 碳排放量接近全球總排放量的近半,並消耗了全球近半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最高赠送。因此,建築業(ye) 對地球氣候的影響不容小覷。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建築業(ye) 將麵臨(lin) 著重大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調整,與(yu) 此同時,也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
在第53個(ge) 世界地球日來臨(lin) 之際,在挑戰與(yu) 機遇並存的“30、60雙碳”目標下,讓我們(men) 一起來解讀七彩建設的低碳“綠動”。
七彩建設作為(wei) 深耕建築外牆塗保領域20多年的企業(ye) ,早在創立之初,七彩建設的領導層就將綠色節能作為(wei) 企業(ye) 發展的方向,通過優(you) 化節能設計,甄選節能材料,采用精細化管理,以高標準、嚴(yan) 要求的施工質量,讓建築延緩老化、減少維修,達到全生命周期的節能目的。七彩建設“長壽項目”能夠曆經20年風雨而不衰,飽受各方讚譽,麵對外界的誇讚,習(xi) 慣了走在前麵做“開拓者”的七彩人,並不認為(wei) 他們(men) 有多麽(me) 偉(wei) 大,隻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該做的事。正如七彩人一直堅守的那樣,“以誠摯之心演繹建築之美,讓建築之美服務美好生活”。
伊都錦商廈/青島
根據中國建築節能協會(hui) 能耗統計專(zhuan) 委會(hui) (2019)的預測,中國建築行業(ye) 的碳排放將繼續增加,達到峰值時間預計為(wei) 2039年前後,比全國整體(ti) 實現碳達峰的時間預計晚9年。從(cong) 碳排放的來源看,2018年建築運行階段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的21.9%,主要來自居民和工業(ye) 的取暖、製冷。
由此可見,按照當前建築業(ye) 排放狀態,壓在我們(men) 行業(ye) 的責任巨大,更應“笨鳥先飛”,要以超越9年的速度,追趕上2030碳達峰的步伐。而做好建築圍護結構的保溫是實現碳達峰乃至碳中和目標的一個(ge) 重要環節。23年以來,七彩建設始終致力於(yu) 外牆保溫節能領域的發展,采用規範化、先進化的外牆外保溫係統應用技術,打造了眾(zhong) 多高效節能建築示範項目。目前,七彩建設每年完成節能建築外立麵保溫和塗料施工超過3000萬(wan) 平方米,根據中國建築節能協會(hui) 2016-2020年五年《中國建築能耗報告》,綜合計算每平米建築能耗為(wei) 14.84公斤標準煤,按節能要求最低的50%計算,七彩建設完工項目每年至少實現節能445200噸標準煤。迄今為(wei) 止,七彩建設所有完工項目至少實現節能5119800噸標準煤。
海信·燕島國際/青島
推動綠色建築是七彩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也是資本市場和業(ye) 界判斷一個(ge) 企業(ye) 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價(jia) 值的一部分。
如今,各建築領域仍處在脫碳行動的早期階段,而且,僅(jin) 僅(jin) 靠新建建築並不能完全解決(jue) 問題,將現有建築存量改造為(wei) 零碳建築也是城市脫碳的重要方式。因此,做好新建建築和既有建築的節能措施,是實現建築碳中和的基礎。
被動房、近零能耗建築是國內(nei) 外主流的超低能耗建築形式,它無需通過傳(chuan) 統的采暖和空調等設備,僅(jin) 依靠自身優(you) 異的保溫隔熱性和高氣密性的外圍護結構和帶熱回收功能的新風一體(ti) 機,使用極少的能源,就可使建築物室內(nei) 實現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的效果,同時節能效果超過90%,是一種集高舒適度與(yu) 超低能耗於(yu) 一體(ti) 的高品質建築。在節能減碳已成為(wei) 未來行業(ye) 發展大趨勢的背景下,七彩建設進一步完善工作推進機製,強化技術支撐能力,在超低能耗建築領域取得了多項技術研究成果,並成功申請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七彩建設決(jue) 策層們(men) 對於(yu) 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的應用給予大力支持,讓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在碳達峰、碳中和的進程中發揮更大、更有力的作用。
據統計,我國存量建築超過400多億(yi) 平方米,很多舊建築受當時經濟水平、技術水平等影響,在建築保溫性等方麵普遍存在一定問題,造成整體(ti) 的能源消耗量大和能源利用率低。對於(yu) 這類問題,七彩建設製作並完善了一整套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和翻新體(ti) 係,體(ti) 係包含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舊樓維修及翻新工程、美麗(li) 鄉(xiang) 村改造工程。既有建築經過節能改造和翻新,可讓建築外貌煥然一新,使人們(men) 的居住環境得到美化,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和提升,在做到了環境貢獻的同時,還做到了與(yu) 自然融為(wei) 一體(ti) 。
方正·中軒禦景/淄博
七彩建設作為(wei) 建築行業(ye) 的“服裝設計師”,我們(men) 有巨大的責任和機會(hui) 來保護環境。要做到這一點,我們(men) 必須將自己從(cong) 一個(ge) 貢獻碳排放的推動者轉變為(wei) 深化設計出能夠減少碳排放的創新者。
想要在建築施工過程中貫徹綠色低碳,需要及時的發現設計中的不合理,用科學的方式延長建築保溫效果,減少材料的損耗與(yu) 浪費。為(wei) 此,在施工階段前,七彩建設不惜耗費人力、物力,進行精細化的圖紙深化設計,一方麵優(you) 化保溫節點設計,減少建築熱橋,降低建築整體(ti) 能耗,其次,進行保溫排板設計,減少施工中的材料耗量,降低材料生產(chan) 能耗,這為(wei) 低碳節能施工的發展帶來顯著提升。不僅(jin) 如此,七彩建設自主研發了工程品控係統,相關(guan) 人員在施工前期就設定好材料節約目標,並將此目標納入項目考核中,設立完善的獎懲製度;還需製定采購計劃完善采購製度,在施工的各個(ge) 環節中,深化建設全過程中設計的合理性,對建材的標準化監督,以此減少施工過程中材料的浪費,有助於(yu) 減少建築施工的碳足跡。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帶來了能源的嚴(yan) 重消耗,與(yu) 此同時,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嚴(yan) 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問題,已然成為(wei) 當代人類社會(hui) 麵臨(lin) 的重大問題,也讓低碳環保成為(wei) 全球的熱名詞。綠色低碳發展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建設美麗(li) 中國的重中之重,更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基本途徑。
創建綠色企業(ye) ,踐行生態保護——七彩建設在這個(ge) 時代的大背景下,走綠色持續發展道路,建環保型企業(ye) ,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把建築節能作為(wei) 工作的戰略重心之一,兼顧企業(ye) 使命和社會(hui) 責任,在全國百餘(yu) 家分公司的聯動下,精心布局七彩公益版圖,努力打造綠色、低碳的美好人居生活,讓綠色成為(wei) 城市最動人底色。
七彩建設作為(wei) 阿拉善SEE齊魯項目中心會(hui) 員單位,連續四年參與(yu) 到“99公益日”活動中去,為(wei) 全國各地的七彩人搭建起愛心橋梁,將公益理念傳(chuan) 遞,活動規模之大,影響之遠,引起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不僅(jin) 如此,七彩建設還自發地籌辦了2021年度全國Plogging公益行,100餘(yu) 家分公司參與(yu) 其中,在全國各地進行淨灘、淨林、淨山等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七彩公益理念,傳(chuan) 遞七彩的公益之聲,呼籲全社會(hui) 參與(yu) 到環保低碳公益活動中去,樹立“人人有責、人人參與(yu) ”的環保理念,砥礪奮進“30、60雙碳”目標!
最後,無論建築脫碳的途徑是什麽(me) ,建築行業(ye) 未來幾年為(wei) 低碳發展奠定基礎至關(guan) 重要。這需要房地產(chan) 商與(yu) 上下遊產(chan) 業(ye) 資源團結協作,通過利用綠色建材構建可持續綠色生態係統,相互促進產(chan) 業(ye) 的技術創新進步,更好地彌合“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
一年一度世界地球日的相約,也是我們(men) 與(yu) 自然的一次深度對話。在推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宏大命題下,在挑戰與(yu) 機遇並存的“30、60雙碳”目標下,和七彩攜手,守護地球,低碳綠動。
文章來源:七彩建設
責任編輯:雷達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