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朱冬青:行業創新轉型必須順應國家政策” 112939″

     兩(liang) 會(hui) 業(ye) 已落幕,思索不能停止。兩(liang) 會(hui) 的意義(yi) 在於(yu) 給國家全年的宏觀政策定調,在於(yu) 給各行各業(ye) 的發展指明方向。2016年兩(liang) 會(hui) 政府工作報告作為(wei) “十三五”開局之年的重要政策指針,影響謂為(wei) 深遠。政府工作報告及兩(liang) 會(hui) 映射出的其他政策究竟會(hui) 給建築防水行業(ye) 帶來什麽(me) ?防水行業(ye) 又該如何順應國家的政策走向?為(wei) 此,我們(men) 采訪了中國建築防水協會(hui) 秘書(shu) 長朱冬青。

    談宏觀經濟

    問:您認為(wei) 今年的兩(liang) 會(hui) 對於(yu) 建築防水行業(ye) 有哪些重要啟示?

    答:建築防水行業(ye) 的發展離不開宏觀經濟基礎,我們(men) 不能離開宏觀經濟談行業(ye) 發展。兩(liang) 會(hui) 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三個(ge) 五年規劃綱要》,為(wei) 我們(men) 行業(ye) 未來的發展描繪了美好藍圖。特別是未來五年,國家經濟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預計GDP年均增速保持在6.5%以上。宏觀經濟向好,對於(yu) 各個(ge) 行業(ye) 來說是普惠的,這對行業(ye) 是最大的利好,也奠定了未來五年我們(men) 行業(ye) 發展的信心。因此,建築防水行業(ye) 的“十三五”發展規劃,也要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部署去調整,來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提質增效。

    假冒偽(wei) 劣和非標產(chan) 品層出不窮,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建築防水行業(ye) 。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現在經濟領域有不少大家詬病的問題,像坑蒙拐騙、假冒偽(wei) 劣、誠信缺失,這些也可以從(cong) 文化方麵去找原因、開藥方。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應該是道德經濟。”用法治去約束,用市場去選擇,還應用文化和道德去自律,將三者結合,才有可能祛除行業(ye) 痼疾。

    總之,行業(ye) 的轉型及創新要圍繞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建築領域的大方向去走,既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創新體(ti) 係的需求,也給自己創造轉型發展的良機,這應成為(wei) 行業(ye) 發展思路的基礎。

    談行業(ye) 機會(hui)

    問:新型城鎮化、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政府工作報告描繪了“十三五”中國經濟發展的藍圖,這為(wei) 防水行業(ye) 帶來眾(zhong) 多商機。您認為(wei) 行業(ye) 該如何進入這些領域?

    答:政府工作報告給我們(men) 指明了方向性的發展領域。建築防水是一個(ge) 關(guan) 乎民生的行當,與(yu) 民生相關(guan) 的領域,都值得我們(men) 關(guan) 注。我們(men) 不隻要做材料供應商,更要做係統服務商,做好轉型過程中的增值服務,進一步提升產(chan) 業(ye) 鏈的價(jia) 值。

    為(wei) 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對品質的需求,報告中指出,“十三五”期間要完成約1億(yi) 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2000萬(wan) 套。這些改造需要增加建築節能效果、增加電梯、平改坡、做屋頂的防水保溫等,這將為(wei) 行業(ye) 帶來新的市場。

    老舊小區的改造,包括小區裏環境的改造,綠地、健身設施等,這個(ge) 大包裏也有行業(ye) 機會(hui) 值得挖掘。

    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現已突破1000公裏,2016年開工建設規模將是現有存量的至少兩(liang) 倍,快速發展地下綜合管廊將帶來巨大投資機會(hui) 。若按2000公裏推算,僅(jin) 2016年就可帶動超2400億(yi) 元的投資。由於(yu) 綜合管廊建設投資額大,除財政補貼外,地方政府希望具備資金實力的企業(ye) 共同參與(yu) 建設。

    針對防水行業(ye) ,我們(men) 可以粗略地估算一下。按照5米*5米的截斷麵計算,管廊周長20米,那麽(me) 2000公裏管廊,設防麵積約4000萬(wan) 平方米,雙道疊層施工,防水麵積至少有8000萬(wan) 平方米。這還是最保守的估算。

    問:還有哪些商機值得防水企業(ye) 關(guan) 注?

    答:既有建築屋麵翻新是未來行業(ye) 最主要的市場。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防水產(chan) 品消費結構的構成裏,有80%左右都用在既有建築的翻新和維護上。而目前國內(nei) 行業(ye) 重點骨幹企業(ye) 95%的產(chan) 品都應用於(yu) 新建建築市場。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建築市場也會(hui) 有重大轉型。未來五到十年,新建建築市場會(hui) 明顯下降。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0億(yi) 平方米的既有建築屋麵麵積需要翻新。

    翻新是建築屋麵的基本屬性,平均每6-8年一定要翻新,不歸屬於(yu) 任何範疇。這個(ge) 市場是永恒的,會(hui) 越來越大。但既有建築屋麵翻新市場目前尚未引起足夠重視,政府並未建立完善的招投標、監理、審批和工程驗收製度,也無對應的施工標準和設計規範等要求。希望政府能將其納入監管範疇,像管理新建建築市場那樣去管理翻新市場。因為(wei) 這個(ge) 市場關(guan) 乎民生,需要政府、協會(hui) 和企業(ye) 等各方去共同培育、開發和規範。

    談供給側(ce) 改革

    問: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加強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您認為(wei) 防水行業(ye) 供給側(ce) 改革的關(guan) 鍵點何在?主要依靠哪些舉(ju) 措來實現?

    答:防水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而且主要是落後產(chan) 能,因此行業(ye) 的供給側(ce) 改革是以淘汰落後產(chan) 能為(wei) 核心的結構性改革,行業(ye) 去產(chan) 能的關(guan) 鍵是要淘汰落後。

    我們(men) 淘汰落後主要是依靠節能、環保、政策、標準、質量、行業(ye) 自律等手段。具體(ti) 來說,一是建立行業(ye) 大氣汙染排放物標準,讓不符合環保標準的企業(ye) 退出市場。第二是提高包括生產(chan) 許可證實施細則等在內(nei) 的產(chan) 業(ye) 政策準入門檻。第三是要提高標準,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層麵:首先是淘汰及廢止落後產(chan) 品標準,比如瀝青複合胎柔性防水卷材行業(ye) 標準已經被廢止了,估計由此可以淘汰約2億(yi) 平方米落後產(chan) 能;再有就是對一些產(chan) 品標準進行調整。第四是進行質量提升。在質檢總局的指導下,目前我們(men) 行業(ye) 已經連續五年開展了質量提升工作。第五是充分發揮行業(ye) 及地方企業(ye) 聯盟的作用,提高行業(ye) 自律的意識和水平。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要提高建築工程標準和質量,這將倒逼行業(ye) 中的落後產(chan) 能退出市場。

    談綠色發展

    問: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積極推廣綠色建築和建材,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築,提高建築工程標準和質量。防水行業(ye) 根據這個(ge) 變化該怎樣創新發展策略?

    答:綠色發展不僅(jin) 是建築工程領域“十三五”的核心,也是建材領域“十三五”的核心,更是防水行業(ye) “十三五”的方向。建築防水行業(ye) 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目前正在編製中,綠色發展正是其中的一大重要宗旨和發展戰略。

    綠色發展在防水行業(ye) 中有兩(liang) 層重要含義(yi) ,一個(ge) 是綠色防水材料,另一個(ge) 是防水材料的綠色化生產(chan) 。這是兩(liang) 個(ge) 不同概念。可能你生產(chan) 出來的是產(chan) 品是綠色的,但你的生產(chan) 過程是耗能的、汙染的,這就不能稱為(wei) 綠色生產(chan) 。產(chan) 品的全生命周期,無論生產(chan) 過程、最終產(chan) 品還是使用過程,甚至到後期的廢棄回收,這些如果都實現了綠色,才稱得上真正的綠色生產(chan) 。

    國家倡導建築和建材業(ye) 要綠色發展,這也是人類生存的終極追求。

如果我們(men) 防水行業(ye) 還固守傳(chuan) 統的生產(chan) 方式,生產(chan) 落後的產(chan) 品,那麽(me) 必定會(hui) 被時代大潮甩在後麵。行業(ye) 必須緊扣國家發展的脈搏,從(cong) 根本上做好我們(men) 的戰略調整。

    “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築”也是一個(ge) 嶄新的提法。無論是建築工業(ye) 化還是住宅產(chan) 業(ye) 化,都是以裝配式為(wei) 核心的,是可以在工廠預製的,這為(wei) 我們(men) 防水行業(ye) 帶來了很多商機。我們(men) 協會(hui) 也想在裝配式建築方麵和建築、材料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合作,希望給行業(ye) 帶來新的機會(hui) 。

    傳(chuan) 統建築都是現澆的,牆體(ti) 部分的密封性非常好。裝配式建築在標準化、品質、施工環境、施工效率、舒適度、建築配件集成的便利性方麵具備非常多的優(you) 點,但作為(wei) 新型建築形式,它給節能、防水、密封等領域帶來了新的問題。

    我國著名建築節能領域專(zhuan) 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江億(yi) 教授曾經指出,我國建築能耗已成為(wei) 與(yu) 工業(ye) 、交通能耗並列的三大能耗之一,建築能耗大約占全國總能耗的20%-30%。建築能耗裏主要有熱傳(chuan) 導、熱輻射、熱對流三種能源消耗途徑。目前已經有很多方法可以很好地解決(jue) 熱傳(chuan) 導、熱輻射問題,然而有50%的建築能耗是由熱對流帶來的。在裝配式建築裏,熱對流所帶來的能耗損失占比更大。目前,業(ye) 內(nei) 還沒有成熟的應對之策。如何使裝配式建築中熱對流帶來的能耗損失更小,如何使裝配式建築中防水、密封、節能的效果更好,這些無疑將給防水行業(ye) 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與(yu) 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相比,在裝配式建築領域差距還很大。舉(ju) 個(ge) 例子,我們(men) 看到許多國外建築的維護體(ti) 係裏都有隔氣膜,隔氣膜就是一種防水隔潮材料,他們(men) 采取一些措施在窗洞、門洞等部位做了一些密封連接,使整個(ge) 建築被包裹起來,有效減少了由熱對流帶來的能耗損失。當然,國外裝配式建築中密封、防水、節能的配套措施非常多,可以極大地緩解我國建築質量中出現最多的門窗漏水等現象。我國目前的建築中采用的多是現澆門窗洞口,漏水是必然的。裝配式建築的門窗是預製的,所有的窗口、洞口尺寸都是精確的,和配件相容性高。當然,這也需要防水、密封等配套措施完善和到位,才能保證建築不漏。

    防水材料作為(wei) 建築功能性材料之一,要服務於(yu) 裝配式建築的發展。裝配式建築所使用的防水、密封材料及配件,與(yu) 國內(nei) 目前主流的防水材料不同,它們(men) 是目前防水材料的衍生品,“十三五”及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nei) ,這都將是我們(men) 行業(ye) 的發展方向。

    作為(wei) 行業(ye) 協會(hui) ,為(wei) 了配合裝配式建築的發展,我們(men) 會(hui) 充分發揮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的作用,在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應用領域做好相關(guan) 的產(chan) 品標準、規範、施工指南、應用指南等方麵的工作,引導整個(ge) 建築行業(ye) 建立解決(jue) 熱對流能耗的解決(jue) 方案和防水密封方案,這也是協會(hui) 未來的努力方向之一。

    “大力提高建築工程標準和質量”對於(yu) 防水行業(ye) 來說也是非常大的利好。協會(hui) 長期參與(yu) 相關(guan) 工程標準的編製,今後我們(men) 也會(hui) 按照國家的總體(ti) 思路,在行業(ye) 中做一些改善。建築工程質量的提升,與(yu) 建築材料質量的提升是相輔相成的,為(wei) 行業(ye) 提升整體(ti) 質量指明了方向,值得全行業(ye) 關(guan) 注。為(wei) 配合建築工程質量提升,防水行業(ye) 要通過兩(liang) 個(ge) 渠道著手提升質量:一是提高產(chan) 品性能,二是提高係統服務能力。比如,在材料標準、性能不變的情況下,以前做一道防水,現在做兩(liang) 道防水,這也是一種質量提升。

    談“工匠精神”

    問:總理在報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我們(men) 行業(ye) 近些年也十分注重行業(ye) 職業(ye) 技能培訓,今後五年,在培訓及提高施工工人的專(zhuan) 業(ye) 技能方麵,協會(hui) 將有何新的動作?

    答:行業(ye) 一直提倡防水企業(ye) 從(cong) 材料供應商向係統服務商轉型,從(cong) 做最好的產(chan) 品向做不漏的建築轉型,沒有“工匠精神”,上述轉型不可能實現。協會(hui) 主導的行業(ye) 職業(ye) 技能培訓進行了很多年,取得了良好效果。將來,我們(men) 會(hui) 在這方麵繼續努力。我認為(wei) ,“工匠精神”不是單靠呼籲就能實現的,一定要落地,具有可操作性。國家應建立完善的職業(ye) 培訓製度。行業(ye) 可以先行,建立行業(ye) 級的職業(ye) 培訓製度和機構,骨幹企業(ye) 可以建立企業(ye) 級的職業(ye) 培訓製度和機構,滿足工程標準和質量的提升,滿足轉型升級的需求。

責任編輯:李鍾毓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16-03-21 15:00
下一篇 2016-03-22 07:52

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