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yu) 我國房價(jia) 持續上漲,多地房價(jia) 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幅出現“倒掛”,且“倒掛”嚴(yan) 重。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5日,上海易居房地產(chan) 研究院發布全國35個(ge) 大中城市房價(jia) 收入比偏離度排行榜,指出2015年35城房價(jia) 收入比偏離合理值的幅度為(wei) 12%。但值得注意的是,區域分化愈加劇烈,以深圳為(wei) 例,深圳房價(jia) 收入比偏離合理值高達111%,而沈陽房價(jia) 收入比偏離合理值卻僅(jin) 為(wei) -14%,致使房價(jia) 進入了“跌無可跌”的底部狀態。
據悉,房價(jia) 收入比是指房屋總價(jia) 與(yu) 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其指標主要用於(yu) 衡量房價(jia) 是否處於(yu) 居民收入能夠支撐的合理水平,直接反映房價(jia) 水平與(yu) 廣大居民的自住需求相匹配的程度。
報告顯示,根據國家統計局口徑的數據,2015年全國商品住宅房價(jia) 收入比為(wei) 7.2,其中,35個(ge) 重點城市房價(jia) 收入比為(wei) 8.7,偏離合理值的幅度為(wei) 12%。
“從(cong) 平均水平來看,我國房價(jia) 收入比較合理值隻是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分城市具體(ti) 看,區域分化愈加劇烈。”易居研究院研究員曹倪娜表示。
數據顯示,房價(jia) 收入比偏離值方麵,35城中超四分之一城市偏離值幅度達25%。深圳房價(jia) 收入比偏離合理值的幅度高達111%,廈門方麵房價(jia) 收入比偏離合理值的幅度也達70%,北京方麵偏離合理值的幅度達45%,石家莊偏離度也高達45%,上海、福州方麵,分別偏離40%左右。而沈陽房價(jia) 收入比僅(jin) 為(wei) 6.0%,房價(jia) 偏離值幅度更是為(wei) -14%。
2015年,以深圳、上海、北京為(wei) 首的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量大幅攀升,助推房價(jia) 出現前所未有的井噴式增長。在此背景下,小幅上漲的收入水平大大落後於(yu) 房價(jia) 的上漲幅度,是該類城市偏離合理值的主要原因。而這些城市基於(yu) 堅挺的住房消費需求和投資投機性需求,房價(jia) 收入比的偏離度可能再次擴大或者持平。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