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塗料工業(ye) 協會(hui) 塗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於(yu) 2022年12月6日下午采用線上騰訊會(hui) 議召開了《紅木家具專(zhuan) 用水性塗料》團體(ti) 標準審查會(hui) 。出席會(hui) 議的領導、專(zhuan) 家和嘉賓共41人,其中塗標委委員29人、塗標委單位委員4人以及其他參會(hui) 代表。
會(hui) 議開始,首先由省經信廳材料工業(ye) 處周林祥領導講話,他指出紅木家具在我省金華地區聚集了上千家生產(chan) 企業(ye) ,估計每年紅木家具用塗料的市場需求量約為(wei) 1.5萬(wan) 噸,目前使用的塗料很大比例還是溶劑型塗料,因此推廣水性紅木家具塗料勢在必行,水性塗料是源頭替代技術指南中大力提倡的環境友好型塗料之一。“隻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要實現質量提升,則要標準先行。《紅木家具專(zhuan) 用水性塗料》團體(ti) 標準通過塗料標準化委員會(hui) 全體(ti) 委員和外請塗料行業(ye) 專(zhuan) 家共同對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適用性、規範性進行審查,希望《紅木家具專(zhuan) 用水性塗料》團體(ti) 標準早日獲得發布實施。
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主任科員符剛也作了發言。符剛指出,《紅木家具專(zhuan) 用水性塗料》團體(ti) 標準的發布與(yu) 省生態環境廳出台的“浙江省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原輔材料源頭替代技術指南——木製家具製造(包含紅木家具)”中倡導的目標一致,是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和《浙江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也是防治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推動浙江製造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紅木家具專(zhuan) 用水性塗料》評審會(hui) 由協會(hui) 塗標委方路主任主持。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之一浙江亙(gen) 元塗料科技有限公司張和明總經理兼技術總監向與(yu) 會(hui) 人員介紹了標準編製過程、編製原則和標準主要內(nei) 容,重點講解了本標準研究的重點與(yu) 創新亮點。張和明指出,目前隨著紅木家具行業(ye) 的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國內(nei) 尚沒有紅木家具專(zhuan) 用水性塗料標準,國內(nei) 2009年發布的國家標準GB/T 23999—2009《室內(nei) 裝飾裝修用水性木器塗料》,該標準針對水性木器塗料產(chan) 業(ye) ,沒有反映紅木家具細分領域的塗層的特性要求,如硬度指標低,沒有塗膜透明度(透光率)和柔韌性指標,不適應紅木家具專(zhuan) 用水性塗料的需求。本標準製定技術指標的不揮發物含量、細度、塗膜硬度3項性能指標高於(yu) 國家標準;VOC含量、總鉛(Pb)含量的限量值、苯係物總和含量與(yu) 國家標準對比有所降低。新增塗膜透明度(透光率)、柔韌性2項性能指標,滿足紅木家具高端客戶對塗層特殊性能的需求。本標準是按照紅木家具產(chan) 業(ye) 實際需求以及目前國內(nei) 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質量現狀為(wei) 基礎,參考了國內(nei) 外先進的塗料產(chan) 品標準,采用了國內(nei) 或國外通用的試驗方法,因此標準整體(ti) 水平達到國內(nei) 先進水平。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及塗標委委員根據《團體(ti) 標準管理規定》及GB/T 1.1—2020等規定對標準和編製說明從(cong) 封麵到內(nei) 容,對標準文本的技術內(nei) 容和編寫(xie) 格式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審查,對於(yu) 該標準的製定填補國內(nei) 紅木家具專(zhuan) 用水性塗料空白給予肯定和評價(jia) ,同時也對標準本中存在的不完善之處進行梳理和分析,並有針對性提出了具體(ti) 的修改意見數條,確保標準的規範。塗標委29名委員對標準的送審稿進行在線投票,獲得了塗標委委員的全票通過。
據悉,《紅木家具專(zhuan) 用水性塗料》是新型塗料產(chan) 品,國內(nei) 尚無可參考的塗料標準,係國內(nei) 首次製定。本標準按照實際需求以及目前國內(nei) 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質量現狀為(wei) 基礎,參考了國內(nei) 外先進的塗料產(chan) 品標準,采用了國內(nei) 外通用的試驗方法,因此標準整體(ti) 水平達到國內(nei) 先進水平。標準的頒布實施,將提供紅木家具和塗料行業(ye) 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有利於(yu) 提高產(chan) 品質量和環境保護,推動浙江製造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文章來源:浙江省塗料工業(ye) 協會(hui)
責任編輯:雷達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