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合夥(huo) 創業(ye) 在我們(men) 身邊並不少見,但最終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的案例也是一抓一大把。經銷商合作,鮮有善始善終的。究其原因,除了在收益分配上容易發生衝(chong) 突,引發矛盾外,更為(wei) 隱蔽的誘因是,很多合夥(huo) 型經銷商在成本投入的認識上,沒有達成一致,而一旦這些成本發生,就會(hui) 動搖他們(men) 對合作關(guan) 係的認知。
先給大家介紹一個(ge) 發生在中部某省的真實案例,兩(liang) 個(ge) 不同類型的經銷商,由於(yu) 特殊的目的結成了戰略合作,但速生速死的合作聯盟,展現出了當代經銷商在合作關(guan) 係上某些不成熟的特質。
經銷商老王從(cong) 16歲開始,跟著父輩出來做五金建材生意,經過近20年的積累,已經成為(wei) A省排得上號的五金大戶。由於(yu) 早些年的經銷資源積累,主要集中在五金小店渠道,產(chan) 品也是以中低端的雜牌為(wei) 主,2010年後,建材市場洗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老王也開始琢磨這個(ge) 經銷生意該如何轉型。
2011年,正趕上某個(ge) 大品牌在全國設立省級運營中心,老王因為(wei) 在行業(ye) 裏的渠道資源與(yu) 口碑進入了這個(ge) 品牌的視野。作為(wei) 老王,自然想趁著這個(ge) 機會(hui) 華麗(li) 轉身,但作為(wei) 省級運營中心,老王在品牌商的眼中顯然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比如說產(chan) 品銷售經驗偏低端、渠道類型太單一。所以品牌商在與(yu) 老王的接觸過程中,也在同時接觸其他渠道商,這讓老王有點著急上火。
為(wei) 了促成與(yu) 品牌商的合作盡快落地,老王想出了一個(ge) 兩(liang) 全其美的辦法。朋友老張,也是在A省建材大戶,隻不過這些年主要精耕在工程渠道,社會(hui) 資源豐(feng) 富、並且還有良好的政府關(guan) 係。老王拉著老張喝了兩(liang) 天兩(liang) 夜的茶,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二者原有的商貿公司繼續保留、正常經營,兩(liang) 人共同投資成立一家新的商貿公司,老王負責拓展零售渠道,老張負責拓展工程渠道。業(ye) 務人員以各自的原有人馬為(wei) 主,後期適當增加人員,也就是所謂的“一隊人馬,兩(liang) 套班子”。股份按出資比例各占50%,然後以新公司的名義(yi) 把這個(ge) 大品牌的省級運營接下來。
經過這樣一番整合,新的商貿公司在外人眼裏顯得兵強馬壯,與(yu) 品牌商的合作也很快確定了下來。接下來就是安排辦公地點、倉(cang) 庫位置、人員招聘,一切順風順水,新的商貿公司很快進入業(ye) 務角色。
老王本來就在五金渠道積澱多年,加上新品牌的號召力、優(you) 惠的鋪市政策,老王的零售渠道迅速在小店通路上站穩了腳跟。雖然大店專(zhuan) 賣渠道是老王的弱項,但由於(yu) 新品牌有著較強的號召力,加上老王也舍得在門店裝修和市場費用上投入,過程雖然磕磕碰碰,但經過半年左右的磨合,專(zhuan) 賣大店渠道的拓展也在廠家的支持下初現雛形。
至於(yu) 工程渠道的進展,老王基本沒過問。一是對老張的尊重和信任,二來老王也深知項目渠道的拓展,並非朝夕之功。雙方也隻是在每個(ge) 月月底的業(ye) 務碰頭會(hui) ,相互通報了各自的工作進度。鑒於(yu) 事前都有明確的分工,兩(liang) 個(ge) 合夥(huo) 老板顯然不太願意過多幹涉對方的地盤,所以,前期的業(ye) 務碰頭會(hui) 更像聯絡感情的務虛會(hui) 。
老王是個(ge) 生意人,當然也是一個(ge) 聰明人。和老張見了麵吹牛打屁是一方麵,很多事情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也是老王的習(xi) 慣:自己為(wei) 了新公司能盡早盈利,有時候集中作業(ye) 、搞推廣發生的費用,能夠計入到自己公司的,也都盡量計入到自己的公司,節省新公司的費用支出;但是,老張的業(ye) 務員出去跑工程,送個(ge) 樣品,在複印店多打了幾張圖紙,都要在新公司報銷打印費。老王的零售網點,很多都是跟著他一起做生意的朋友,平時出去吃個(ge) 飯、喝個(ge) 酒,老王也都從(cong) 自己口袋裏掏錢;但看看老張,8月份,光招待費就花了4萬(wan) 多塊錢。諸如此類在錢上的“小事”,讓老王看不懂老張的業(ye) 務套路,但還是盡量忍著。他安慰自己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看結果、看結果。
但結果往往並不會(hui) 出人意料。
年底總結時,老王和老張的碰頭會(hui) 開得並不融洽。在業(ye) 績的呈現上,老王的零售渠道成績顯赫,當年完成了超過3000萬(wan) 的銷售額;而老張的工程渠道,除了接到零星幾個(ge) 兩(liang) 三萬(wan) 元的小單,業(ye) 績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在年終分紅問題,老王和老張產(chan) 生了嚴(yan) 重分歧:老王希望第一年的收益存留公司,不予分配,分配比例按各自銷售額占比劃分。老張認為(wei) 自己是半個(ge) 老板,要求按合同年底兌(dui) 現分紅,分紅比例也要按股份比例分配。
兩(liang) 個(ge) 人就這樣僵持著,氣氛尷尬到了極點。
2012年後,新公司雖然繼續存在,但顯然兩(liang) 人的心思都不在這上麵了,老王開始陸續將新公司的零售業(ye) 務導入到自己的公司,老張則繼續該幹嘛幹嘛。值得慶幸的是,品牌商對老王第一年的表現還是非常滿意的,在了解了兩(liang) 人的衝(chong) 突後,也對老王拆夥(huo) 的舉(ju) 動表示了理解。
我們(men) 先且不論是老張的私心,破壞了這份合作的基礎,還是老王的小心眼,激化了本來就很脆弱的合作關(guan) 係。通常來說,合作型的生意,在很多人眼裏都是不被看好的。在經銷商的合作關(guan) 係中,無利不往是根本。雙方在合作之前,如果連基本的成本觀都沒有達成一致,就很有可能將一次簡單的合作,變成一次複雜的散夥(huo) 。
在經銷商的合夥(huo) 生意中,除了房租、庫存、人員等常規的成本概念外,究竟還有哪些特殊成本,會(hui) 影響到經銷商合夥(huo) 的質量、時間和結果?這些成本是超脫於(yu) 我們(men) 日常的認知之外,但是又是在合作生意中固定存在的,漠視甚至忽視這種成本的存在,是導致我們(men) 合作關(guan) 係脆弱的根本原因。
一、威權神秘彩金天天送的試錯成本,決(jue) 定了合夥(huo) 創業(ye) 的成功,本身就是概率事件。
合作信任是最難建立的,即使是至親(qin) ,涉及利益時,也可能會(hui) 讓信任坍塌,這是人性。經銷商的合夥(huo) 公司,按出資大小,五五分成,形成了一種既有老大,又沒有老大的局麵,這就是反人性的。整體(ti) 而言,合夥(huo) 公司集中比民主重要,尤其是在創業(ye) 階段。沒有一言九鼎的老大,團隊就隻能是團夥(huo) 。有人說,如果集中大於(yu) 民主,一旦老大腦袋發暈、目光短淺,合夥(huo) 公司豈不是隻有死路一條?我說,確實如此。但這樣也絕對比在相互製約的內(nei) 耗中,互相折磨而死的強。這是合夥(huo) 公司創業(ye) 必須要付出的第一個(ge) 成本。
二、製度缺陷成本的大小,反映了合夥(huo) 人的成熟度。
製度最好能解決(jue) 現實裏的一切問題,但這往往又是最難的,國家所有法律的完善都依賴於(yu) 實踐的不斷推演,更何況經銷商的合作製度。經銷商一旦合作,就是麵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能夠想到的事情,尤其是關(guan) 於(yu) 錢的分攤與(yu) 報銷的事情,能說多細就說多細,醜(chou) 話說在前麵,畢竟不是壞事。但是,話也得說回來,經銷商的合作,基本是摸著石頭過河,哪裏有漩渦、哪裏有淤泥,經銷商不可能將問題的方方麵麵想得清清楚楚。即使有過失敗經驗,製度建設也不可能千人一麵,因為(wei) 任何特例的合作都有其特殊性。接受製度建設的不完美,並把因製度缺陷造成的損失,看成是必要的合作成本,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心態。
三、增量與(yu) 存量的切割成本,不僅(jin) 包括收益,還包括投入。
兩(liang) 個(ge) 有一定經營基礎的經銷商合作,一定是基於(yu) 對未來增量的預期,而絕不會(hui) 希望有人來分享自己的存量收益。
現在很多經銷商的合作,將增量和存量的切分,僅(jin) 僅(jin) 放在了收入方麵,而在固定成本和人力成本上麵,能將就則將就,能湊活就湊活,還是家族創業(ye) 的成本意識。我的看法是,既然收入部分大家看增量,那麽(me) 在成本投入上也要把增量和存量徹底分開。經銷商為(wei) 了省一時的成本,采取類似於(yu) “一隊人馬、兩(liang) 套班子”的做法,結果讓增量和存量之間,剪不斷、理還亂(luan) ,省錢的初衷變成了最後的成本黑洞,合夥(huo) 生意“跑、冒、滴、漏”的潘多拉魔盒也由此打開。
四、資源成本的結合,一定是化學反應而不是物理反應。
資源互補如果僅(jin) 僅(jin) 是物理結合,比如一個(ge) 貢獻零售資源、一個(ge) 貢獻工程資源,兩(liang) 者互不搭界,各自為(wei) 政,不能在合作中形成緊密的工作關(guan) 係,這種合作既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持久。而隻有一個(ge) 擁有豐(feng) 富的上遊資源,比如廠家資源;一個(ge) 擁有複雜的下遊資源,比如政府關(guan) 係,兩(liang) 者的緊密合作,才能構成項目打單流程上的重要底牌。所以,對於(yu) 經銷商而言,如果資源成本的相互結合,不能發生化學反應,奉勸各位早散早了。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