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青林茶語》的截稿日,專(zhuan) 欄文章尚無著落,構思腹稿更是空空如也,想想對不起甫年君的信任和期待,頓時汗流浹背。然而,天無絕人之路,恰在此時,陳公子來電,要來智韜茶室喝茶聊天,念及陳公子一向思維敏捷,語驚四座,和他交流想法或可腦洞大開,遂欣然應允。一時三刻,陳公子翩然而至,分賓主坐定,明前綠茶,沁人心脾,三杯過後,公子開講,果然不負我望,記錄其核心觀點,湊成此文。

陳公子是營銷人,他將諸葛亮比作今天的老板,或者營銷老總,拈出“草船借箭”一段公案,點破了五個(ge) 可以被老板老總們(men) 借鑒的要點。諸葛亮明知周瑜居心叵測,但還是果斷立下軍(jun) 令狀,所以者何?通曉天文地理的他,算好了數日內(nei) 必有大霧一場;於(yu) 此可見,做老板老總的必須擁有深厚的知識或者經驗做背景,成為(wei) 企業(ye) 內(nei) 第一高人或能人,否則企業(ye) 必定命運多舛;此其一。
孔明有魯肅私下資助的十條小船,軍(jun) 士、草人、布帛應有盡有,才有可能受納“曹丞相的箭”十餘(yu) 萬(wan) 支;做老板老總的,如果沒有廣闊的甚至是通天的人脈,企業(ye) 的事情肯定很難辦成;此其二。
諸葛亮深知曹操多疑,大霧天必然不敢貿然前進,隻有一種可能:放箭,因此諸葛亮敢於(yu) 犯險。書(shu) 中記載,魯肅見孔明將小船駛近曹營,擂鼓呐喊,早已嚇得麵如土色,孔明卻淺斟酌飲,高談闊論;做老板老總,必須要熟悉對手,知道他會(hui) 按什麽(me) 樣的牌理出牌,否則競爭(zheng) 失利;此其三。
如果不是號稱八十三萬(wan) 的北方大軍(jun) ,隻是一支小部隊,絕對不可能在孔明和魯肅喝頓酒的工夫就放出十萬(wan) 多支箭來;做老板老總,應該選擇足夠大的市場,要有足夠讓企業(ye) 獲利並成長的空間;此其四。
即便這一切都計算得天衣無縫,也還是需要運氣,天公要做美,箭雨要夠密;當老板,做生意,確實需要機緣。所以,很多失敗真的不能怪老板們(men) 不行、不對、不好,而是機會(hui) 不湊巧;此其五。
正待擊掌讚歎這番高論,陳公子話鋒一轉,直接對塗料行業(ye) 的老板們(men) 提出了一個(ge) 劍走偏鋒的點評:“製造業(ye) 的老板們(men) 太看重‘造’,太忽略‘借’,導致他們(men) 在戰術上勤勉,戰略上疏懶,結果可能是結構缺失,格局殘破,靠修修補補勉強度日,費盡氣力,所獲無幾。”
草船借箭的妙處,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孔明的神機妙算,更在於(yu) 這個(ge) “借”字。孔明深知自己在研發、采購、生產(chan) 、包裝、物流、核算各個(ge) 環節都無法和曹操或者周瑜抗衡,無論自己多麽(me) 努力,多麽(me) 聰明,都不可能在七日之內(nei) 造出十萬(wan) 支箭來,而為(wei) 了維護孫劉合作抗衡曹操的大格局,又必須拿出十萬(wan) 支箭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借”了。
古人這一“借”,生發出妙趣橫生的戲文;對於(yu) 今天的人來說,外行看熱鬧,內(nei) 行看門道,營銷人解讀“借”,前有借船出海,借殼上市,現有借風起飛,借力搭台。耐人尋味的是,提出這些構想的,都不是塗料製造人,而是塗料行業(ye) 的邊緣人或者局外人,莫非真的是隻有這些人才能搞出顛覆性的創新?
陳公子有大構想,可謂鴻篇巨製,願他的構想藍圖早日落地。
責任編輯:雷達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