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中國塗料進化史之70年代

    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順利召開,中國由此打開了國門,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國民經濟進入了調整時期,經濟改革如火如荼,工業(ye) 化建設發展迅速,用於(yu) 各項基礎設施的工業(ye) 塗料供不應求,機械用塗料、船舶塗料、管道用塗料、路標塗料等開始有了較快的發展。內(nei) 外牆塗料、木器塗料的需求也開始有了很大的增長。此後我國塗料產(chan) 業(ye) 一直呈迅速增長的勢頭。

    塗料市場的蓬勃發展,從(cong) 側(ce) 麵反映了我國自改革開放後塗料生產(chan) 技術的日趨精細和完善,這從(cong) 根本上離不開我國塗料行業(ye) 對引進國際先進生產(chan) 線和優(you) 良工藝的不懈努力與(yu) 大力支持。

中國塗料進化史之70年代
我國塗料泰鬥,左為虞兆年,右為陳鍾岱

    古人雲(yun)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國內(nei) 塗料行業(ye) 積極地以ICI、為(wei) 師,多次與(yu) 優(you) 秀的外資塗料企業(ye) 合作,謙虛學習(xi) ,砥礪前行,並且在千禧年來臨(lin) 之前形成了合資塗料企業(ye) 和新興(xing) 的民營塗料企業(ye) 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局麵,甚至用“遍地開花”來形容也不為(wei) 過。

中國塗料進化史之70年代
右一為南虞北陳的虞兆年-前永固漆工程師

    本期“中國塗料進化史”以千禧年為(wei) 截點,與(yu) 讀者諸君一道,穿越時空隧道,追尋改革開放後至21世紀初中國塗料工業(ye) 再出發的點滴足跡。

    70年代概論

    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洗禮,全國經曆十年桎梏的住宅建設幾乎停滯的狀況下。以北京為(wei) 代表,住宅建設開始嚐試用高層住宅技術的大批量建造生產(chan) 方式。

    70年代初,上海、北京、天津、廣州、甘肅相繼開展了苯乙烯-丙烯酸酯乳膠漆、醋酸乙烯-丙烯酸酯乳膠漆及純丙烯酸酯乳膠漆的研究,並於(yu) 70年代中期投入小批量生產(chan) 。當時的乳膠漆尚存在貯存性、耐水性、抗沾汙性較差等問題,且施工性也正在探索之中。雖說少量用於(yu) 建築外牆塗裝的推廣應用已經開展,但未廣泛地推展開來,當時占主流的仍然是油性建築塗料。

    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所首先研製成功聚乙烯醇水玻璃內(nei) 牆塗料,聚乙烯醇縮甲醛膠成功運用於(yu) 北京飯店的裝修。1979年,乙丙乳液厚塗料在北京研製成功。70年代後期,溶劑型氯化橡膠塗料在上海、廣州等地指生產(chan) 並應用。此時,建築塗料被漸漸用於(yu) 裝修中,並開始在一線大城市市場。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打亂(luan) 了正常的生產(chan) 秩序,塗料行業(ye) 生產(chan) 幾經折騰。但是,上海開林油漆廠廣大科技人員和工人群眾(zhong) 的努力,在這段時間,仍然繼續研製一批新產(chan) 品:電泳漆,隔熱燒灼塗料,隔熱防護塗料,粉末塗料和三防塗料等。新建、改造一批車間:振華廠利用老車間,建年產(chan) 2000 噸環氧底漆新車間;上海造漆廠老車間改建成年產(chan) 2000 噸丙烯酸、聚酯、聚氨酯塗料新車間,鉻黃廠改建年產(chan) 280 噸防鏽顏料新車間;氧化鐵廠翻建年產(chan) 1000 噸煆燒鐵紅車間;長風廠建成國內(nei) 第一套環烷酸、環烷酸鈷生產(chan) 裝置。氧化鐵、鉻黃顏料,先後試成氣流幹燥新工藝。

    1976年:

    我國化工部科研處根據國內(nei) 當時乳膠漆發展的需求,成立了“助劑開發協作組”。對我國塗料助劑以後的開發有著重大影響。當時以北京市化工研究所、無錫化工研究所、杭州化工研究所、上海塗料工業(ye) 研究所為(wei) 研製單位,天津燈塔、北京紅獅、上海振華、無錫塗料廠為(wei) 應用試驗單位,組成的開發、應用一體(ti) 化的協作組。

    1977年:

    1月1日,以天津油漆廠為(wei) 主體(ti) 成立了天津市油漆總廠,隸屬天津市化學工業(ye) 局領導,為(wei) 往後10年天津油漆廠產(chan) 量大幅度增長夯實了基礎。

中國塗料進化史之70年代
天津油漆廠創始人陳調甫

    1977 年上海開林廠南大廠新建年產(chan) 100 噸三羥甲基丙烷車間。

    1978年:

    上海塗料的一代功勳,即陳鍾岱領銜研發的水性乳膠漆填補了國內(nei) 空白,實現了我國塗料工業(ye) 的重大突破,榮獲全國科技大會(hui) 獎。

    國產(chan) 第一台立式密閉式SB57-1型砂磨機研製成功。

    廣州市塗料研究所成立,是一間為(wei) 油漆工業(ye) 技術開發服務的專(zhuan) 業(ye) 研究所,由廣州市製漆公司(原為(wei) 廣州製漆總廠)直接領導。

    1978 年上海振華廠出口油漆專(zhuan) 項貸款,新建年產(chan) 600 萬(wan) 隻小包裝漆聽車間。

中國塗料進化史之70年代
上海振華油漆飛虎牌油漆

    1979年:

    •北京油漆廠成功引進了日本綜研株式會(hui) 社的兩(liang) 套12立方米的醇酸樹脂生產(chan) 裝置,使我國醇酸樹脂生產(chan) 技術一躍提高到70年代末國際先進水平,並成功研製出乙丙乳液厚漆。

    •廣州市堅紅化工廠與(yu) 廣州市塗料研究所合作研究開發出水溶性塗料,後堅紅化工廠推出一係列應用在建築牆麵裝飾的“南方”牌乳膠漆,在國內(nei) 市場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1979 年 4 月上開林廠塗料部分從(cong) 有機公司分離,組建上海市塗料工業(ye) 公司。

    •武漢開始籌建“武漢市武漢製漆總廠”,總廠機構由總支升格為(wei) 縣團級黨(dang) 委,美國俄亥俄州經濟考察團來廠參觀訪問,洽談合資經營。

    •以西安油漆廠為(wei) 主體(ti) ,先後兼並西安紅旗化工廠、新力化工廠、西安粉末冶金廠、塑料體(ti) 育用品廠等,成立了西安油漆總廠。

    •湖南湘西塗料廠徹底告別多年完不成生產(chan) 計劃的尷尬,走出16年來的徘徊局麵,塗料產(chan) 量攀升至將近5000噸。

    •化學工業(ye) 部西北油漆廠正式更名為(wei) 甘肅油漆廠,極大地改善了我國工業(ye) 塗料的區域布局。

    •中國化工部海洋塗料研究所在山東(dong) 青島建立。

中國塗料進化史之70年代

化工部海洋塗料研究所

    •徐展堂先生接手中華製漆。

中國塗料進化史之70年代
中華製漆徐展堂先生

    •全國塗料和顏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經國家標準局批準成立。

(未完待)


責任編輯:雷達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15-10-31 13:56
下一篇 2015-10-31 14:12

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