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我們對環保的看法

由於(yu) 空氣、土壤和水質的嚴(yan) 重汙染,全國人民對環境保護,對受汙染的空氣、土壤和水的治理變得異常地關(guan) 注。有人講 “今年部分化工品價(jia) 格暴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wei) 環保治理加碼了”,今後三年,大批化工廠可能會(hui) 因為(wei) 環保不達標而被關(guan) 停。我們(men) 認為(wei) 環保治理絕對是一件好事,因為(wei) 如果不幹淨的土壤、水和空氣使你無法生存的話,那麽(me) 再多的GDP、再多的錢也是毫無價(jia) 值的。

造成環境汙染的原因有很多,在大城市,由於(yu) 汽車的密度比較高,他們(men) 的尾氣排放對空氣汙染的貢獻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用煤發電的火力發電廠對附近空氣的汙染絕對是脫不開幹係的。汽車尾氣的排放屬於(yu) 動態汙染,因為(wei) 汽車在跑;火力發電廠對空氣的汙染屬於(yu) 靜態汙染,因為(wei) 工廠不會(hui) 移動。當然,城市規劃不合理,高樓太多、太密也脫不了幹係。

我們(men) 千萬(wan) 不要忽略化工廠對環境的汙染,他們(men) 更厲害,他們(men) 不僅(jin) 汙染空氣和水,連土壤也不放過。

大型的化工廠對環境保護比較重視,他們(men) 的汙染相對要小,但在他們(men) 周邊靠他們(men) 為(wei) 生的中中小小的化工廠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工廠設備的落後、對環境保護的不重視以及地方保護主義(yi) 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中小型化工企業(ye) 所使用的設備多數都不十分先進,所采用的生產(chan) 工藝與(yu) 大型的化工企業(ye) 相比顯得落後。中小企業(ye) 的產(chan) 品在市場上多數以低價(jia) 競爭(zheng) ,生存得十分艱難,讓他們(men) 另外去花一大筆錢去處理生產(chan) 中產(chan) 生的廢棄物“無異於(yu) 割肉”。

大型的化工企業(ye) ,尤其是央企的稅收基本上與(yu) 地方政府無關(guan) ,而這些中小企業(ye) 是各級地方政府的“財神爺”,你要這些地方政府“自斷財路”去關(guan) 掉這些不合格的化工廠,他一定會(hui) 告訴你:“關(guan) 沒問題,損失的GDP和稅收你給我補回來就行!”在某些地方政府的“縱容下”,這些中小化工企業(ye) 違規的成本變得非常低。可他們(men) 沒有想到,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wei) ,最終造成的結果是——大家都是受害者。我們(men) 對於(yu) 環境保護的重視非常有意義(yi) ,國家正迅速出台各項政策並投入巨資來改善我們(men) 賴以生存的環境。不僅(jin) 僅(jin) 是在空氣麵前人人平等,因為(wei) 一個(ge) 從(cong) 空氣、土壤到水都變得越來越“毒”的國家,對任何人都會(hui) 失去吸引力。

另外,治理環境汙染,我們(men) 應從(cong) 源頭上去治。你看看每個(ge) 城市堆積如山的垃圾,我們(men) 能不能從(cong) 減少浪費開始呢?例如:食品包裝,過度的包裝其實是毫無意義(yi) 的,除了浪費。你買(mai) 一盒餅幹,體(ti) 積超大,結果打開後內(nei) 容就一點點,其餘(yu) 的都是浪費,而處理這些多餘(yu) 的包裝需要花人力物力的;對化工企業(ye) 來說,如果大家都開始采用可循環使用的不鏽鋼噸桶,大幅減少鐵桶的使用量,也就意味著大幅減少了引發環境汙染的根源;新技術的大力推廣對環境保護絕對重要,例如塗料,目前每年有大約900萬(wan) 噸的溶劑型塗料,加上施工中用於(yu) 調節粘度的稀釋劑,每年在中國揮發到空中各類有機溶劑的數量應該超過500萬(wan) 噸。這些難道不是造成空氣汙染的原因之一嗎?由於(yu) 溶劑、塗料的生產(chan) 、儲(chu) 存場地相對固定,屬於(yu) 靜態汙染,也就是說,在場地及周邊對環境的汙染相當可怕。如果我們(men) 大幅減少溶劑的用量,例如:大力開發水性塗料,光固化塗料以及粉末塗料等,從(cong) 而可從(cong) 根源上減少各類有機溶劑對空氣、水和土壤的汙染。當然,對生產(chan) 過程中不得不產(chan) 生的化工廢棄物,我們(men) 強烈建議各級政府應予以高度重視,隨便掩埋、倒掉或與(yu) 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對環境的破壞從(cong) 中長期來看是致命的。隻有采取先進的技術,將有毒的物質分解成無毒的物質,才能讓大家生活得放心。

以上是我們(men) 的一些初步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責任編輯:雷達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16-12-13 16:04
下一篇 2016-12-13 16:31

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