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宣偉(wei) 既有爭(zheng) 鋒的鋒芒,更有藏鋒的智慧。
此前,刊發《宣偉(wei) 上演三國殺,五年把全球老大拉下馬》、《娶個(ge) 最強“賢內(nei) 助”,潛伏的宣偉(wei) 出手即高手》拋磚引玉,引起大家熱議。其實,這隻是《王者爭(zheng) 鋒,宣偉(wei) 塗料能坐穩全球第一嗎?》的前兩(liang) 章。
今日,我們(men) 就會(hui) 推出宣偉(wei) 係列第三章節《兩(liang) 次易主的漆,難掩淪為(wei) 跳板的尷尬》接下來是,《王者爭(zheng) 鋒,宣偉(wei) 塗料能坐穩全球第一嗎?》一共四個(ge) 章節哦。“爭(zheng) 鋒的技巧比比皆是,藏鋒的智慧並不是誰都會(hui) ”,想看懂,文下有鏈接,別忘了留言點在看哦!
如果說威士伯“委身”於(yu) 宣偉(wei) 是“郎情妾意”的話,那麽(me) 曾經的民族塗料品牌華潤塗料再次易主,純屬“身不由己”。
在宣偉(wei) 收購威士伯之前,曾經創造中國市場銷量神話的華潤塗料早已經在2006年“賣身”,主人正是威士伯。
2006年,威士伯以2.9億(yi) 美元的價(jia) 格控股(持股80%,後買(mai) 斷)當時名聲鼎盛的華潤塗料,承諾5年內(nei) 不參與(yu) 華潤塗料一切管理運作,隻以審核財務報表的方式參與(yu) 其中,製造了中國塗料行業(ye) 有史以來最引人矚目的一次收購案。
威士伯為(wei) 何選擇收購華潤?有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認為(wei) ,威士伯不缺資金不缺管理不缺技術,唯一缺的恰恰是華潤健全的銷售渠道和網絡。威士伯用2.9億(yi) 美元接近一年的利潤來收購,看中的正是華潤塗料在中國市場優(you) 越的基礎及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威士伯還可借助自身國際化資源,在世界範圍內(nei) 開展出口業(ye) 務,從(cong) 而將華潤塗料徹底演變成為(wei) 一個(ge) 生產(chan) 加工基地。而銷售渠道可以轉化為(wei) 威士伯自身品牌的渠道。
2010年承諾期滿,威士伯空降Scot Kastens出任華潤塗料總裁職位,標誌著威士伯正式開始接管華潤。2011年,Gary Hendrickson出任威士伯CEO,一上任便密集造訪中國。隨後在中國市場建立產(chan) 品研發中心、塗料生產(chan) 基地、品牌旗艦店、技術培訓中心、品牌體(ti) 驗館等,甚至在華潤塗料的標稱前加上“威士伯”的前綴,雙標並行。威士伯利用華潤塗料在中國的渠道體(ti) 係,推進“威士伯”品牌迅速在中國市場擴大影響的戰略意圖,十分明顯。而這一招,還被競爭(zheng) 對手效仿,收購長潤發後,立邦也是推行雙標策略,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其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影響力。
有人說,宣偉(wei) 收購威士伯,是實實在在的“三心二意”,一心為(wei) 了自己,二心為(wei) 了威士伯,三心則是華潤。一個(ge) 意圖是利用威士伯擴張宣偉(wei) 之前未能覆蓋的澳大利亞(ya) 、中東(dong) 等區域。另一個(ge) 意圖則是直指中國市場。而華潤作為(wei) 最早中國本土崛起的知名塗料品牌,其龐大的本土化資源體(ti) 係亦成為(wei) 宣偉(wei) 的重點考量。
但宣偉(wei) 與(yu) 威士伯有明顯的不同。威士伯收購華潤所打的“如意算盤”,宣偉(wei) 可能也早已預料。然而威士伯將精力集中在推廣自有品牌上,無法兼顧華潤自身的品牌宣傳(chuan) 與(yu) 發展,利用華潤體(ti) 係推進威士伯知名度的培養(yang) 也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從(cong) 2006至2016年被威士伯收購的10年裏,華潤多少有點沉寂,銷售額也隻是從(cong) 2006年的23億(yi) 元,增長到2015年的30億(yi) 元,而這期間,東(dong) 方雨虹、、、、、等本土品牌紛紛崛起。
或許,正是看到了威士伯推廣自身品牌的急於(yu) 求成,而錯失發掘華潤更大利用價(jia) 值這些症結,宣偉(wei) 快速完成收購威士伯。除了兩(liang) 者擁有高度互補產(chan) 品外,合並將更有利於(yu) 雙方全球塗料及油漆業(ye) 務的發展,並加速亞(ya) 太地區、歐洲、中東(dong) 及非洲的擴張計劃。合並之後如何調和雙方品牌體(ti) 係中可能出現的內(nei) 部競爭(zheng) ,如何整合資源,汲取威士伯在中國市場的成功與(yu) 不足,總結經驗教訓,重新定位中國戰略,宣偉(wei) 應該早有應對之策。
但毫無疑問,“身不由己”的華潤麵臨(lin) 的是再次易主的命運,無論是否繼續威士伯華潤雙標並行,還是為(wei) 新主人宣偉(wei) 效犬馬之勞,華潤都難掩淪為(wei) 跳板的尷尬。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