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集中供地新規引發連鎖反應:“一年隻賣三次地”,幾家歡樂幾家愁?

“一年隻賣三次地”,這個(ge) 新的政府供地規則最近浮出水麵。

2021年2月24日,一份出自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yu) 監管係統的文件在網絡流傳(chuan) 。該文件指出,住宅用地“兩(liang) 集中”的新規將在全國22個(ge) 重點城市試點。

所謂“兩(liang) 集中”,指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同時,文件還要求各地2021年發布住宅用地公告不得超過3次。22個(ge) 試點城市包含北上廣深4個(ge) 一線城市和南京、蘇州、杭州、廈門、福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青島、濟南、合肥、長沙、沈陽、寧波、長春、天津、無錫18個(ge) 二線城市。

兩(liang) 天後,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負責人對此公開回應。該負責人表示,今年要求各地進一步將住宅用地出讓信息合理適度集中,重點城市要對住宅用地集中公告、集中供應,讓各類市場主體(ti) 和消費者充分掌握信息,形成合理預期。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1日,已有青島、天津、鄭州、濟南、南京等5城先後發文,明確今年將推行住宅用地“兩(liang) 集中”模式,全年分三次統一發布住宅用地出讓公告。

廣東(dong) 省房地產(chan) 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王韶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原則下,當前資金端實施房地產(chan) 金融審慎管理製度,嚴(yan) 禁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樓市,土地供給端亦將實施住宅用地供應分類調控,這是貫徹落實“房住不炒”、完善房地產(chan) 調控長效機製的需要。

多位地產(chan) 業(ye) 內(nei) 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新規的目的是為(wei) 了調控地價(jia) 和房價(jia) 。但是對於(yu) 調控力度和效果,卻存在分歧。

看起來,資本市場的判斷是,新規有利於(yu) 龍頭房企。廣發地產(chan) 研究部發文指出,集中供地可以帶來參拍企業(ye) 數減少,競爭(zheng) 格局改善,降低地價(jia) ,除控製房價(jia) 上漲外,也會(hui) 改善企業(ye) 盈利,利好綜合能力強的頭部房企。

2月25日,滬深A股房地產(chan) 板塊漲幅達到5.1%,16家個(ge) 股漲停,包括收獲三年來首個(ge) 漲停的萬(wan) 科A(000002.SZ)等多家龍頭房企。港股內(nei) 房股也出現集體(ti) 爆發,中國恒大(03333.HK)、融創(01918.HK)等房企股價(jia) 均漲超10%。

穩住地價(jia) ?

從(cong) 各地實施細則來看,每個(ge) 城市選擇的集中供地時間並不一樣。

根據各地文件,天津明確將集中在3、6、9月發布住宅用地出讓公告;而濟南選擇的時間是5、8、10月;南京選擇的則是4、7、10月。

深圳一位地產(chan) 研究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深圳計劃3月中下旬推出第一批土地,年中推出第二批,10月推出第三批。“各城有自主選擇的時間,可以互相錯配”。

廣東(dong) 省房地產(chan) 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王韶分析,一般情況下,每年5月和10月都是房地產(chan) 銷售的“黃金月”;而6月30日、12月30日前後,企業(ye) 要做半年報和年報。如果4月、10月發布土地供應公告,一個(ge) 月公告期,一個(ge) 月交地價(jia) ,也就是會(hui) 在6月、12月要交土地款,企業(ye) 一般情況下不願意這個(ge) 時候大量支付現金。“應明確在3月、6月和9月三個(ge) 時段為(wei) 宜。”

此前,全國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出讓活動遍布全年。各地會(hui) 提前公布一年的總供地計劃和數量,但是在全年內(nei) 則是不定期、不定量舉(ju) 辦土地拍賣活動。

限定一年三次,究竟有何影響?

廣東(dong) 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集中供地改變了過去無規則的單宗出讓模式,開發商無需大規模搶地,一定會(hui) 降低土地溢價(jia) 率,對降低房價(jia) 是一個(ge) 利好。

中原地產(chan) 首席分析師張大偉(wei) 則持相反看法,他認為(wei) 影響房價(jia) 核心原因是信貸,地價(jia) 高低對於(yu) 房價(jia) 影響不大。抑製土地價(jia) 格的辦法很多,分撥出讓則會(hui) 造成優(you) 質土地集中哄搶。抑製土地價(jia) 格,可以全麵限製土地銷售價(jia) ,類如北京的限競房、共有產(chan) 權房。

近年來,各地針對地價(jia) 過高,也曾相繼采取過限地價(jia) 、競自持、競配建等一係列穩地價(jia) 政策,而這些密集的調控政策的確讓土地市場整體(ti) 熱度消退,“地王”、高價(jia) 地頻出的現象得到控製。

“如果真要看成效,限地價(jia) 明顯來得更直接。地價(jia) 封頂,根本上防止了高地價(jia) 問題。如果隻是集中供地,什麽(me) 都有可能。”上訴深圳地產(chan) 研究人士表示。

自2020年以來,政府調控政策已經變得越來越密集。據中原地產(chan) 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僅(jin) 2021年前兩(liang) 個(ge) 月,各地房地產(chan) 調控累計已經高達62次。

奇怪的是,土地價(jia) 格卻越調越高。

克而瑞統計顯示,2020年全國土地成交金額累計達74300億(yi) 元,同比增長16%;全國300城土地成交樓板價(jia) 增至2591元/平方米,同比上漲8%;成交溢價(jia) 率提升至14.0%。

一位Top10地產(chan) 商的區域投資部經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新規可能會(hui) 使得城市之間的地價(jia) 更加極端分化。如果多地都按照369模式供地,房企在一個(ge) 時間段內(nei) 密集拿地,一定會(hui) 更傾(qing) 向熱門、優(you) 質地塊的競爭(zheng) ,導致某些地塊地價(jia) 更高,而一些非熱門區域的地塊則有可能流拍。這對城市之間如何錯峰推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該投資部人士表示,集中競拍也會(hui) 考驗房企和房企之間的競地默契。本來一些相熟的房企在拍地前會(hui) 提前打招呼,互相試探競地意願,這對於(yu) 交情更多、資金更足的頭部房企更有利。

另一地產(chan) 央企的管理層人員陳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各地尚未披露新政的執行細則,效果還很難預估。政府希望集中供地能降低每塊地的競拍房企數量,避免高價(jia) 哄搶,但在拍地的實際操作層麵上,房企還常常會(hui) 以各類子公司、馬甲公司的形式來參與(yu) ,如果執行細則不規範,新規立意麵臨(lin) 很大挑戰。

大魚吃小魚

陳明表示,本來拿地就是一個(ge) 拚錢,更拚人脈關(guan) 係、拚消息靈通的事情。房企之間、房企和政府之間,“就是一場博弈”。

顯然,中小房企將麵臨(lin) 更大挑戰。

天津自然資源局的辦公室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新政用意在於(yu) ,住宅用地改成集中出讓後,頭部房企難以壟斷所有優(you) 質地塊,一定程度上更利於(yu) 營造公平的競爭(zheng) 環境,讓更多房企有地可拿。

由於(yu) 土地出讓流程中存在保證金製度,開發商拿地至少需要拿出底價(jia) 20%作為(wei) 保證金繳納,有的地方繳納額度甚至高達100%。集中供地後,意味著房企一次競拍就要拿出幾十億(yi) 甚至上百億(yi) 元的保證金,這無疑提高了參加全部土地競拍的門檻。

雖然提高了頭部房企競拍所有地塊的難度,但是對於(yu) 資金實力較弱的中小房企,可參與(yu) 的競拍機會(hui) 無形中也變少了。

中指研究院的研報指出,按照2020年的供地情況,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若實施集中供地,每次供地將可能超40宗,當中高額的保證金、土地出讓金等都將對企業(ye) 的融資能力和現金流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具備更好現金流匹配能力和融資能力的房企才能有機會(hui) 。而過去一年來,對於(yu) 開發商而言,最頭疼的就是融資問題。

2020年下半年,政府先是出台了“三道紅線”,從(cong) 金融端對開發商融資進行分類管控,以此約束房企的負債(zhai) 率;再是“五類分檔”,對銀行的房貸進行集中管理,有效打擊地產(chan) 加金融杠杆擴張的模式,卡住了資金對地產(chan) 業(ye) 的注入。

一部分房企已經倒在了負債(zhai) 麵前,新規會(hui) 進一步加速行業(ye) 的優(you) 勝劣汰。

觀點指數統計,過去一年,如果以202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預計為(wei) 17.1萬(wan) 億(yi) 元計算,Top100房企市占率合計超過77.2%,較2019年上升3.2個(ge) 百分點,1000億(yi) 元以上房企市占率逾59.4%,較去年上升7.3個(ge) 百分點。房地產(chan) 行業(ye) 規模持續擴大,集中度也在不斷提升,呈現強者愈強的局麵。

一位頭部房企的策劃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房企大概率將持續推出各類優(you) 惠營銷活動以加快庫存去化,增加銷售回款。房企之間合作拿地的可能性也會(hui) 增加。

該人士透露,此前就有Top3的大型房企在2020年年中拍下地塊,隔了大半年遲遲未付清全款遭到當地國土局催促警告,最終除了付清超10億(yi) 元的土地出讓金,外加1.5億(yi) 元的違約金才保住了地塊。

但更多地產(chan) 從(cong) 業(ye) 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房企壓力主要還是來自資金端的約束,新規對於(yu) 房企影響不大。雖然單個(ge) 城市集中供地,但是不同城市有可能錯峰供應,加上本來土地款也是分三四個(ge) 月才分批次交付的。對於(yu) 房企而言,最終看的還是融資能力。

集中出讓土地新規的約束對象還指向政府本身。

據申萬(wan) 宏源研究的300城監測數據顯示,住宅用地“兩(liang) 集中”的22個(ge) 試點城市,近三年雖然出讓的土地麵積占比約為(wei) 全國的25%,但土地出讓金的占比卻超過45%。土地集中供應能讓一些地區原有的“先次後好”順序供地的做法無法繼續,不能再通過“饑餓營銷”逐步抬高地價(jia) ,將會(hui) 降低出讓金總收入。

王韶亦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住宅用地集中供應勢必使房地產(chan) 企業(ye) 的選擇增加,城市間土地供應競爭(zheng) 激烈,必然增加出讓失敗的可能,這迫切需要地方政府科學編製土地供應計劃,避免出現熱點地塊關(guan) 注度高引發哄搶競價(jia) ,而關(guan) 注度較低的地塊遭遇流拍的現象。

舊改新戰場

陳明認為(wei) ,短期內(nei) 土地財政仍是各地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不過,如今各地政府也深諳賣地非一勞永逸之計,更看重產(chan) 業(ye) 發展等問題。在他看來,集中供應土地將給深耕區域的本土房企,或能讀懂本地產(chan) 業(ye) 政策與(yu) 政府心思的區域性開發商帶來機會(hui) 。

實際上,這種轉變已經在發生。麵對近年來招拍掛市場的頻頻調控,心有戚戚的房企已經開始轉向新戰場。

中指研究院在2020年對20家代表性房企進行了研究,發現房企拿地渠道已經開始全麵多元化。報告指出:“房企將采取招拍掛、收並購、商業(ye) 產(chan) 業(ye) 購地、城市更新、棚改舊改等方式投資高質量土地,低成本多元化拓儲(chu) 渠道將成為(wei) 房企穩健長足發展的前提。”

其中,舊改是地產(chan) 商追逐的主要賽道。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中提到,要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隨後全國各地城市更新項目紛紛動了起來。

以廣州為(wei) 例,2019年4月,廣州市發布了《廣州市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工作實施細則》,當中提出:政府進一步鼓勵房企和城中村自行洽談,先給村民補償(chang) ,操刀城中村改造,最後才補上土地出讓金。

多位房企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相比前期溝通、提前準備多月進行招拍掛拿地還往往以失敗告終,城中村改造的風險更加可控,毛利率也更高。

過去城市更新的難點在於(yu) “釘子戶”難搞,資金補償(chang) 大。如今多地出了新規,規定了資金補償(chang) 的天花板,同時村民開始傾(qing) 向於(yu) 房屋置換而非現金置換。而土地出讓金又可以在改造項目後再補上,那實際項目所需的前期開發資金比以往大幅減少。

而且,根據多地針對城市更新的規定,舊城、舊村改造項目因用地和規劃條件限製,無法實現資金平衡的,還可通過政府補助、異地安置、異地容積率補償(chang) 等方式,在全市或全區統籌平衡土地。

戴德梁行華中區策略發展顧問部高級董事及主管邵豐(feng) 曾參與(yu) 多個(ge) 舊改項目,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曾表示,舊改是獲得政府支持的。當前國家對房地產(chan) 融資愈發收緊,幾乎所有渠道都封死了,但是留了個(ge) 口子給舊改項目,例如多家信托公司仍被允許發行城市更新領域的相關(guan) 產(chan) 品。這對於(yu) 房企而言無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一家廣州本土開發商的員工說,她來不及關(guan) 心集中供地的新政,春節前夕,老板就給她下達了新命令,爭(zheng) 奪舊改人才。

近期登錄獵聘網,“薪資100萬(wan) 以上”的城市更新高管崗位數量為(wei) “100+”。上述人士表示,公司對於(yu) 舊改總裁級崗位給出了“百萬(wan) 起跳,上不封頂”的條件,還未算上項目提成的績效獎勵。

不過,針對舊改人才,企業(ye) 看重的不僅(jin) 是學曆,還有更多關(guan) 於(yu) “人脈資源”的爭(zheng) 奪,尤其是“政府人脈”。上述人士說,“我們(men) 會(hui) 優(you) 先考慮會(hui) 說當地方言的,擁有一定社會(hui) 資源和項目資源的,與(yu) 當地城市更新相關(guan) 職能部門關(guan) 係良好的”。

文章來源: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餘(yu) 凱旋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21-03-17 09:44
下一篇 2021-03-17 09:47

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