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產(chan) 業(ye) 協會(hui) 近日公布了《有機廢氣治理行業(ye) 2015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根據協會(hui) 統計,近一年來,國內(nei) 15個(ge) 省(直轄市)出台了VOCs(揮發性有機物)收費細則,大約40個(ge) 城市頒布實施了治理、整治方案。
“各地VOCs治理政策、標準、方案的出台實施,將催生巨大的VOCs治理、監測(檢測)和第三方服務市場。初步預計,近3年僅(jin) VOCs治理市場將達1800億(yi) 元。”專(zhuan) 家表示。
政策組合拳開辟治理新市場
收費辦法、整治方案和嚴(yan) 格執法促進VOCs治理
“《揮發性有機物排汙收費試點辦法》頒布實施一年來,對VOCs的汙染防治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環保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有機廢氣淨化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郝鄭平表示,各省(直轄市)也紛紛製定VOCs排汙收費實施細則,截至今年9月底,已經有15個(ge) 省(直轄市)發布了VOCs排汙收費實施細則。
郝鄭平認為(wei) ,在收費製度的重壓之下,之前還在觀望的企業(ye) 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ye) ,已經開始全麵啟動VOCs減排工作。VOCs的減排控製能力與(yu) 企業(ye) 的清潔生產(chan) 水平已經成為(wei) 影響相關(guan) 行業(ye) 競爭(zheng) 的關(guan) 鍵因素。清潔生產(chan) 水平高、VOCs排放量少的企業(ye) 將會(hui) 得以生存,反之將會(hui) 麵臨(lin) 被淘汰的風險。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監管要求高、執法嚴(yan) 的地區,這個(ge) 趨勢已成為(wei) 共識。
除了收費辦法的出台實施,相關(guan) 排放標準和地方整治方案的製定實施,也推動VOCs治理,利於(yu) 企業(ye) 開拓VOCs治理、監測市場。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涉及VOCs的大氣固定源汙染物排放國家標準已經擴展至14項。北京、上海、廣東(dong) 、重慶、天津、河北、浙江、江蘇等多地已經頒布了相關(guan) 的VOCs地方排放標準。這些標準為(wei) 各地企業(ye) 推動VOCs減排提供了依據。
另外,目前已經有大約40個(ge) 以上城市發布了VOCs綜合治理、整治方案,涉及減排的重點行業(ye) 、重點企業(ye) 以及實施進度、資金配套、監管措施等內(nei) 容。
伴隨著VOCs相關(guan) 減排政策、標準和方案的製定出台,各地政府及其環保部門明顯加大了監管和處罰力度,特別是處於(yu) 大氣汙染重的京津冀等區域。環保部門通過明察暗訪,對違規生產(chan) 、治理延後、治理設施不達標的企業(ye) 進行了嚴(yan) 厲處罰。
“從(cong) 近期來看,新製定的相關(guan) 政策、標準、整治方案以及執法壓力催生的治理市場容量巨大。”中國環保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有機廢氣淨化委員會(hui) 副秘書(shu) 長欒誌強說。
細分領域進展不一
源頭減排已開啟,治理市場近3年將達1800億(yi) 元
由於(yu) VOCs的汙染涉及到眾(zhong) 多汙染物種類和行業(ye)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VOCs汙染企業(ye) 的源清單,對VOCs治理市場總容量難以進行準確的計算。總體(ti) 來講,VOCs的控製治理市場可以劃分為(wei) 源頭減排、末端治理、VOCs監測(檢測)和第三方服務等細分領域。
記者了解到,而且在很多行業(ye) ,VOCs減排首先是要求提高清潔生產(chan) 水平,從(cong) 源頭上減少生成。如汽車和家具生產(chan) 行業(ye) 噴塗生產(chan) 線的改造,需要更換為(wei) 水性塗料;包裝印刷行業(ye) 印刷與(yu) 複合生產(chan) 工藝改進,需更換為(wei) 水性油墨和水性膠粘劑等。
從(cong) 短期來看,生產(chan) 工藝、生產(chan) 設備和神秘彩金随机派发最高赠送的更改與(yu) 改進投入大;但從(cong) 長期來看,很多行業(ye) 可以借此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大幅度降低VOCs排放,減少VOCs末端治理成本。“由於(yu) 源頭治理剛起步,其成本涉及的因素也比較多,目前其市場空間難以清楚估算。”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
而末端治理市場逐漸明晰,容量巨大。“從(cong) 目前已經發布了VOCs治理、整治方案的約40個(ge) 城市的情況來看,各城市發布的VOCs治理重點企業(ye) 數量在100家~1000家之間,以平均300家計算,每家企業(ye) 的治理費用按平均300萬(wan) 元計(實際上大型企業(ye) 的治理費用可能達到幾千萬(wan) 元直至上億(yi) 元,小型企業(ye) 的治理費用可能在100萬(wan) 元左右),每個(ge) 城市的平均治理費用在9億(yi) 元左右。”清華大學副教授馬永亮估算。
以全國200個(ge) 城市和地區計算,則近3年的VOCs治理市場將達到1800億(yi) 元,平均每年600億(yi) 元左右。實際上許多城市VOCs治理重點企業(ye) 數量要遠超過300家,實際的末端治理市場要超過這個(ge) 估算的數據。
監測檢測市場有望成新熱點
市場空間未來可能與(yu) 末端治理市場空間相當
“VOCs種類多(最為(wei) 常見的有200多種),涉及到的行業(ye) 和企業(ye) 數量多,排放條件複雜,監管非常困難,監測(檢測)已經成為(wei) 目前製約VOCs治理的一個(ge) 關(guan) 鍵業(ye) 務。”郝鄭平認為(wei) ,從(cong) 長遠來看,VOCs監測(檢測)市場需求巨大,可能接近或達到VOCs末端治理的市場。VOCs監測(檢測)市場主要包括3個(ge) 方麵。
一是對汙染源的常規檢測。汙染源的常規檢測主要是為(wei) 汙染治理設備的選擇與(yu) 建設提供基礎數據,也為(wei) 環保部門的執法服務。在石化與(yu) 化工行業(ye) ,對於(yu) 無組織排放的泄漏檢測與(yu) 修複(LDAR技術)工作,目前已經在全國範圍內(nei) 展開,通常都是由第三方公司負責完成,有大量的第三方服務公司在從(cong) 事檢測服務工作。由於(yu) 檢測項目多,通常檢測周期較長,一般檢測費用較高。
二是汙染源在線監測裝置的需求。為(wei) 了對汙染源進行有效的監管,工業(ye) 固定源(特別是較大型的汙染源)的在線監測將是今後的一個(ge) 發展趨勢。記者了解到,目前天津市和上海市已經明確規定了VOCs汙染源在線監測要求,其他地區雖然還沒有明確要求,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已經增加了在線監測的要求。
對於(yu) 一般汙染源,可隻考慮非甲烷總烴的監測,監測設備費用較低,每台約需要10萬(wan) 元-20萬(wan) 元左右;但對於(yu) 苯係物等控製要求較高的汙染因子,除了對非甲烷總烴的監測要求外,還需要對特殊汙染因子進行監測,監測設備的投入較高,每台可能需要30萬(wan) 元~100萬(wan) 元左右。考慮到VOCs汙染源的數量眾(zhong) 多,在線監測設備的需求非常大。
“如上海市規定排風量達到10000m3/h的汙染源必須安裝在線監測設備,第一批公布的企業(ye) 數量約2000家,如果隻考慮非甲烷總烴的監測設備費用需要2億(yi) 元-4億(yi) 元。實際上一家企業(ye) 可能有多個(ge) 監測點,如果再考慮對高毒性汙染因子的監測,監測設備投入要超過4億(yi) 元。”欒誌強舉(ju) 例說。
三是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的建設。在常規空氣質量監測站點中增加總VOCs和非甲烷總烴檢測項目,需要對檢測設備進行改造,增加相應的檢測設備。
第三方服務將成發展趨勢
VOCs治理的谘詢業(ye) 務近年來逐漸興(xing) 起,第三方運行可更好保障運行效果
“由於(yu) 我國VOCs治理工作起步較晚,第三方服務市場目前尚未形成規模,但從(cong) 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第三方服務將成為(wei) 今後的一個(ge) 發展趨勢。”欒誌強表示。
據了解,VOCs治理的谘詢業(ye) 務近年來逐漸興(xing) 起。VOCs的治理技術體(ti) 係非常複雜,治理技術的合理選擇是困擾業(ye) 主單位的一個(ge) 主要問題。很多企業(ye) 由於(yu) 技術選擇不當,治理效果達不到預期要求,造成重複投資的問題比較突出。
“已經有了一些專(zhuan) 門從(cong) 事VOCs治理業(ye) 務的公司,主要是為(wei) 企業(ye) 提供係統解決(jue) 方案,以及為(wei) 政府部門的VOCs治理進行總體(ti) 規劃、策劃等。”馬永亮表示。
初步預測,治理設施的第三方運營服務市場潛力巨大。通常VOCs治理設施的運營專(zhuan) 業(ye) 性要求很高,業(ye) 主單位缺乏相應的運營方麵的人才,由第三方負責運行可以更好地保障運行效果,並且國家政策也提倡由第三方運營服務。
此外,在VOCs排放集中的區域、園區中VOCs的集中治理,如溶劑的集中提純回收、活性炭的集中再生等,涉及到溶劑提純基地和活性炭再生基地建設,也需要由第三方來負責管理和運行工作。第三方運營服務將會(hui) 成為(wei) 今後VOCs治理的一個(ge) 發展趨勢。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