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雀羚的微信H5廣告刷屏了,僅(jin) 僅(jin) 一天時間紅遍大江南北,但第二天一篇文章指責其廣告雖然紅火,但帶來的效果是非常之差,指責這則微信廣告3000萬(wan) +閱讀轉化不到0.00008,對銷量幾乎沒有帶來任何影響,非常失敗!這種言論非常荒謬,把營銷等同於(yu) 銷售的這種思維,居然在互聯網時代還存在!讓我想起,接觸過不少塗料企業(ye) 的老板,也有這樣的誤解,雖然除了對產(chan) 品技術、生產(chan) 等重視,營銷同樣也是“第一集團”,但又會(hui) 常常混淆了營銷與(yu) 銷售的區別;例如經常會(hui) 有一些老板讓我推薦營銷總監,並且強調要有銷售渠道,最好能有現成的客戶,或者能帶好招商團隊,搞得我哭笑不得,這不是銷售總監的招聘要求嘛,老板們(men) 百思不得其解,是營銷啊,沒錯啊, 營銷不就是對銷售負責嘛?!
不少人應該看過科特勒的《營銷管理》這部大部頭經典書(shu) ,但往往還是不得要領,營銷到底和銷售是怎麽(me) 樣的關(guan) 係,有什麽(me) 區別?可口可樂(le) 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可口可樂(le) 公司待過的人才都成為(wei) 市場香餑餑,我們(men) 假設下,如果某老板同樣做個(ge) 碳酸類可樂(le) 飲料新品牌,除了具備了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等基礎能力外,還需要市場營銷和銷售等人員吧,如果把可口可樂(le) 公司業(ye) 績最好的某區域銷售團隊挖來,讓區域銷售總監委派重任做營銷總監,會(hui) 產(chan) 生什麽(me) 樣的景象?一群基層銷售人員拿著依葫蘆畫瓢的產(chan) 品資料和產(chan) 品遞給自己開發和維護過的可口可樂(le) 經銷商,卻失去了以往的自信感,最後拓展得不成功而逐漸消亡。沒有任何貶低銷售職能的意思,隻不過讓銷售團隊來代替營銷管理團隊,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可口可樂(le) 之所以那麽(me) 強大,除去產(chan) 品本身因素之外,營銷是最重要的因素,包含了產(chan) 品的定位、市場用戶的定位、銷售渠道的選擇、經銷合作的政策製定、投入市場的品牌與(yu) 活動廣告策劃與(yu) 執行、銷售戰略與(yu) 執行方案等,涵蓋了海陸空三線作戰的指導作用,各“軍(jun) 隊”才能發揮所長,攻打目標!因此可口可樂(le) 的銷售團隊在營銷指導下,一方麵依托品牌影響力,可以自信的開發和維護經銷商,一方麵根據營銷管理的安排,對選定的目標去執行並實現!營銷可見是綜合的管理,是任何一個(ge) 項目的中樞大腦,一切指令由其統一發出,圍繞著大腦而驅動其它各個(ge) 部位的協同運作,而銷售是營銷中的重要執行與(yu) 實現目標的一環,是足球隊的前鋒,必須以進球來衡量優(you) 劣;營銷更像是主教練,指揮11個(ge) 球員捏成一團,贏下對手!如果隻是把贏球都算作是前鋒的作用,是不公平的,如果斷章取義(yi) 的把前鋒挖來當主教練,一邊指揮球隊,一邊自己充當前鋒要形成進球,實在是太為(wei) 難了,難道你把梅西一個(ge) 人挖來當恒大的主教練兼前鋒,一定能年年拿亞(ya) 冠?
另外營銷也並不是萬(wan) 能,例如挑戰高難度不是營銷該幹的事,營銷該幹的是做低難度的事,讓銷售更容易、轉化更容易,而不是更困難的執行!由此可見,百雀羚的廣告讓更多人對這一老品牌從(cong) 了解到熟悉甚至由此而喜愛,雖然短時間內(nei) 沒有立即購買(mai) ,但在消費場景時,會(hui) 把百雀羚列為(wei) “采購比較清單”,並因為(wei) 想起對這則廣告的喜愛,而最終大概率購買(mai) ,並推薦給身邊好友,於(yu) 是,這則廣告的最終的效果才得以爆發!這才是營銷!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