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主辦的亞(ya) 洲品牌大會(hui) 在香港召開,會(hui) 上發布了2024年(第十九屆)《亞(ya) 洲品牌500強》年度報告,北新建材與(yu) 國家電網、中國工商銀行、海爾、中國人壽等一同上榜,名列第146位,排名前進2位,再次蟬聯亞(ya) 洲建材品牌三強。

今年的“亞(ya) 洲品牌大會(hui) ”主題是“可持續領導力:亞(ya) 洲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崛起”。來自劍橋大學製造業(ye) 研究院教授斯蒂芬·埃文斯博士(Dr. Steve EVANS)認為(wei) ,展望未來的商業(ye) 發展,可持續發展與(yu) 品牌建設之間的聯係日益緊密。人們(men) 不再僅(jin) 僅(jin) 期望企業(ye) 自身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同時還要求企業(ye) 積極推動變革,展示出對可持續發展實踐的真正承諾。這種轉變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趨勢,而是品牌運營和與(yu) 利益相關(guan) 者互動方式的根本轉變。
北新建材加速向消費類建材製造服務商轉型,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雙引擎作用,成功打造全球石膏板行業(ye) 著名自主品牌——“龍牌”和“泰山”,同時擁有“禹王”“蜀羊”“夢牌”“燈塔”“”等多個(ge) 知名品牌,以及國際品牌BNBM等。產(chan) 品廣泛應用於(yu) 人民大會(hui) 堂、奧運會(hui) 、世博會(hui) 場館等國家重大工程、地標性建築和現代生活,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北新建材連續15年上榜《中國500最具價(jia) 值品牌》,2024年品牌價(jia) 值再創新高,達1185.96億(yi) 元,位列中國500最具價(jia) 值品牌第70位。
北新建材積極開展個(ge) 性化、主題性品牌文化活動,打造央企品牌標杆;各品牌充分發揮鮮明特色,助力企業(ye) 向消費類建材轉型。北新建材攜手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hui) 、金隅龍順成等開展“印記北京中軸線”景區活動,全品牌走進先農(nong) 壇、鼓樓、景山、前門,慶祝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的同時弘揚傳(chuan) 統文化,推廣國貨潮品,獲得一眾(zhong) 央媒報道;參與(yu) 北京國際設計周,打造聯名款萬(wan) 能板,推出“北京中軸線”色係,以現代設計的力量與(yu) 國貨潮品的魅力,推動中國文化和中國品牌成為(wei) 世界潮流。策劃大小龍節,舉(ju) 辦“長城寫(xie) 書(shu) 法”“深圳龍舟會(hui) ”“黃龍溪非遺對話”“鼓樓雙龍會(hui) ”等,龍牌公司推出國之大者石膏板、江山人民石膏板和北新傳(chuan) 承係列、傳(chuan) 奇係列石膏板。泰山石膏結合市場需求和消費潮流,推出優(you) 質功能性石膏板、高端家裝石膏板,如泰山鳳凰高定花紋板、泰山金磚、印象泰山係列,實現家裝市場量的突破。夢牌下沉渠道、深耕縣鄉(xiang) ,向“綠色建材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特色鄉(xiang) 村建設服務商”轉變。北新防水強化創新驅動,打造多款新品,為(wei) 客戶提供施工便捷、綠色健康、性能可靠的高品質產(chan) 品和服務。北新塗料核心產(chan) 品東(dong) 方意境美學塗料“龍牌漆”,用色彩的力量和現代工業(ye) 的的精耕細作,服務人民美好生活。北新嘉寶莉作為(wei) 藝術塗料的先行者,一直在探索新的品牌方向,與(yu) 時尚芭莎跨界合作,充分展示“自信優(you) 雅的選擇”的品牌形象,引導消費者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方式,與(yu) 小紅書(shu) 合作,利用種草全域達,助力產(chan) 品全域增長。創新國際化宣傳(chuan) ,海外品牌多點開花,助力銷量增長。未來,北新建材將持續聚焦“綠色科技、品質生活”使命,持續培育“卓越品牌”,紮實推進“四個(ge) 轉變”,努力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ye) ,助力中國品牌立得住、叫得響、行得遠。
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是一家國際化的品牌價(jia) 值研究機構,由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教授倡議創建並擔任首任主席,現任主席為(wei) 牛津大學教授斯蒂芬·沃格(Steve Woolgar)。專(zhuan) 家和顧問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等世界頂級學府,其研究成果已經成為(wei) 許多企業(ye) 並購過程中無形資產(chan) 評估的重要依據。《亞(ya) 洲品牌500強》從(cong) 2006年開始每年發布一次。
文章來源:北新建材
責任編輯:路遙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