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炎炎暑期日漸臨(lin) 近,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以及旅遊景區周邊的道路將變得十分擁擠。此外,人們(men) 日常出行所產(chan) 生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也會(hui) 對空氣質量和環境產(chan) 生負麵影響。到2025年,全球預計將有15億(yi) 輛汽車在路上行駛。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hui) 主席兼首席技術官薄睦樂(le) 博士表示:“不斷增長的出行需求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wei) 應對挑戰、發展創新技術提供了廣闊空間。”
全球領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為(wei) 汽車行業(ye) 提供了包括移動排放催化劑、塗層係統、高性能塑料以及燃料添加劑等領域的多種解決(jue) 方案。自催化轉換器1973年問世以來,巴斯夫催化劑技術已幫助減少超過10億(yi) 噸汙染物排放。巴斯夫一直並將持續致力於(yu) 提升全球空氣質量。持續發展的先進排放控製技術,以及對電動汽車需求的持續增長,將在全球範圍助力減排和提升空氣質量。高效、低電池儲(chu) 存成本將會(hui) 是電動汽車商業(ye) 成功的關(guan) 鍵所在。這些都離不開化學作用。
電池材料驅動變化
今天的電動汽車主要使用鋰離子電池。正極活性材料是電池最為(wei) 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們(men) 決(jue) 定了電池的效能、可靠性、成本、使用壽命以及尺寸大小。不論是小型汽車還是SUV、公交車或者卡車,正極活性材料的特性決(jue) 定了車輛的速度、提速性能以及動力。“巴斯夫正極活性材料讓電池變得更為(wei) 強勁、可靠,且經濟實惠。它們(men) 為(wei) ‘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實現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這也是化學能夠激發最佳創新、帶來巨大價(jia) 值之所在,”薄睦樂(le) 解釋道。
研發未來正極活性材料
巴斯夫的研究人員正通過升級化學配方、形貌(形狀及結構)以及生產(chan) 工藝,全力提升正極活性材料的效率和性能,以滿足持續增長的電動出行需求。通過種種創新技術,巴斯夫期望向市場推出能量密度最高的正極活性材料。預計到2025年,這些努力將幫助實現人們(men) 對中型電動汽車的願景:續航裏程翻倍(單次充電裏程從(cong) 300公裏增至600公裏)、電池使用壽命翻倍、電池成本及尺寸減小一半,單次充電時間減少到15分鍾。巴斯夫預計鋰離子電池的市場規模也將隨之迅速增長。
巴斯夫電池材料產(chan) 品組合包括鎳鈷錳(NCM)氧化物和鎳鈷鋁(NCA)氧化物。巴斯夫電池材料研發中心貼近客戶,分別坐落於(yu) 德國路德維希港、美國俄亥俄州比奇伍德、中國上海以及日本小野田和尼畸。貼近客戶的分布讓巴斯夫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客戶預期及市場需求。巴斯夫通過與(yu) 全球領先的科學家、初創企業(ye) 以及高校合作,不斷提升自我研發能力。
作為(wei) 巴斯夫全球電化學以及電池業(ye) 務的一部分,巴斯夫還通過與(yu)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的合作及雙方共同成立的電池及電化學實驗室(BELLA),創新並改良材料。除與(yu) 多個(ge) 科研機構及私有企業(ye) 夥(huo) 伴的合作之外,巴斯夫還參與(yu) 到多個(ge) 由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德國聯邦經濟技術部提供部分資金支持的項目當中。
放眼全球深入當地
作為(wei) 電池材料市場的強有力競爭(zheng) 者,巴斯夫在全球各個(ge) 主要大洲都布局了中試線項目及生產(chan) 裝置——德國路德維希港、美國俄亥俄州伊利裏亞(ya) 及比奇伍德、密歇根州巴特爾克裏市,以及日本小野田和北九州市。巴斯夫為(wei) 全球領先的汽車主機廠商生產(chan) 平台提供電池正極材料。2017年,巴斯夫成功實現在亞(ya) 洲的產(chan) 能提升,加強了在美國的業(ye) 務布局,並宣布將在歐洲增加產(chan) 能的意向。
巴斯夫與(yu) 戶田工業(ye) 在北美成立了巴斯夫戶田美國有限公司,該公司將在俄亥俄州伊利裏亞(ya) 市和密歇根州巴特爾克裏市生產(chan) 並銷售高能量鎳鈷錳(NCM)和鎳鈷鋁(NCA)材料。這一合作令巴斯夫在北美實現戰略供應和創新正極材料的生產(chan) ,滿足全球關(guan) 鍵客戶的需求。而在日本,巴斯夫與(yu) 戶田工業(ye) 共同成立的巴斯夫戶田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也已成功提高了其日本小野田裝置的產(chan) 能。
“一路樂(le) 見未來”
巴斯夫正在推出一個(ge) 新的宣傳(chuan) 活動,以推廣公司在電池材料領域的創新技術。這些技術能夠幫助降低電動車成本,從(cong) 而成為(wei) 所有人都可以負擔、實用的汽車產(chan) 品。為(wei) 了更好地表達對未來生活願景的樂(le) 觀態度,巴斯夫最近推出了一個(ge) 微紀錄片“一路樂(le) 見未來”,講述了一個(ge) 生活在兩(liang) 座十分擁堵的城市——上海和洛杉磯的華裔美國家庭的真實故事。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